书香润心 如兰人生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书兰博士
  她人如其名,“书”是她心头之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她热爱文学,醉心诗词,於她而言,最惬意之事莫过於,俯首案头,在字里行间追寻着那一抹抹沁人的书香。“兰”是她气息,是心灵渴望达到的修养。她拥有如兰般的气质,在匆忙的生活步调中,自持一份閒适、自然、优雅与澹泊。
  写作是一生的兴趣与执著
  她曾做过播音主持,也曾做过新闻记者,但有一个身份卻是从未改变的,那就是作家。如果说人生如歌,那麽写作则是廖书兰女士人生旋律中的重要乐章。
  “写作的兴趣是天生的,从小就喜欢,一直喜欢。”回忆起自己的执笔生涯,廖书兰女士如是说道。她祖籍江苏,出生於台湾,後与先生定居香港,现已三十多年。因而,她给自己文学身份定位为“身为台湾人的香港作家”,现任国际笔会香港笔会会长等职务。
  先天的兴趣与天赋,加上女性细腻的情感,以及生活丰富的阅历,让她的文字多了几分率真与灵动,也让她的笔触越来越深刻。从生活感触,写到城市絮语,再到乡土文化,未来思索……她一路上笔耕不辍,屡获殊荣:曾荣获广兴文教基金会奖学金、中华侨联文教基金会华文著述奖、亚洲华文作家基金会文艺奖最佳散文奖等。
  诗歌是廖书兰女士创作的一个重点,已出版诗集有《放飞月亮》《书兰中英短诗选》等。其中《放飞月亮》充满女孩式的梦幻与纯真,一经出版便大获成功,著名诗人吉秋马加曾高度讚赏:“作为一个诗人,她在面对这个喧嚣杂乱的世界时,其灵魂中自然流露出的那一份宁静和优雅,是如何地让人深感亲近。”
  她还被《大公报》邀请撰写专栏,成为1949年後第一位在《大公报》开设专栏的台湾同胞。从那时起,由她撰稿的《兰窗小语》专栏一开就是多年,其中包括诗歌、散文、杂谈等多种体裁。多年後,廖书兰女士将其在《兰窗小语》中发表的文章集结,出版有《煙雨十八伴》一书。时任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先生曾评价此书道:“书兰女史,性情率真,其新诗小品,不尚浮夸,无从巧饰,笔随意到,情见乎词。读其诗,如煙雨徐行;观其文,若清风舒拂。”
  然,廖书兰女士也曾将写作的兴趣暂时搁置过一段时间。因为身具中国传统女性优良品质的她,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那时孩子还小,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希望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当最小的孩子开始上小学了,她也自然而然地重拾自己的写作兴趣。
  廖书兰女士说:“在已走过的人生路程中,我扮演过许多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从事过一些职业,但无论在哪个阶段,写作都是我永远的兴趣,一生的执著。”
  十年磨一剑:记录被忽视的主角
  廖书兰本是台湾人,早年间遊学英国,並在那里邂逅了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1984年,她随先生回到香港,一直定居到现在。
  她的先生是香港新界原居民,这是她结婚後才知道的事情。初到香港的几年,每年她都会从电视报道中得知——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香港每年都会有上百万人经罗湖回家乡扫墓或祭祖。那时她便好奇问先生“我们怎麽不用回去”,她才知道原来“我们已有几十代祖宗居住在这座村落”。因为这层关係,她自然而然地对新界、对原居民有一份亲近感和归属感。
  “新界原居民在此生活了近千年,虽然整个中华民族几经朝代更迭、战火洗礼,但这里卻未曾被战爭惊扰。许多古墓、古蹟得以在这里留存,许多北宋时期的传统习俗得以在这里传承与发扬。”介绍起新界,廖书兰女士的话语中总自然地透露出几分热爱。作为新界乡议局的一員,在服务地区的过程中,也让她对新界又多了一份认识。
  她发现,虽然新界有着香港92%的土地,然人们对於新界的关注卻不多,特别是常被忽视的新界原居民的发展渊源和传统文化。作为新界原居民的媳妇,她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将其发掘並呈现出来,作为她对新界的原居民一份献礼。於是,便有了《被忽略的主角》——新界乡议局发展及其中华民族文化承传这本新作,且即将付梓出版。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本书即是如此,从2008年开始写起,至今整整十年。其实远不止十年,前期的调研、选材、求证等工作,亦是耗时耗力。在这本研究新界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中,廖书兰女士倾注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她对新界深深的热爱。
  在创作的最後三年里,她几乎处於一个“闭关”状态,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写作是需要承受得住孤独和寂寞的。”谈及即将出版的心情,廖书兰女士说,“原居民是被香港社会所误解的族群,而原居民对香港社会的贡献也被社会所忽略了,希望借着出版这本书,能引起社会对原居民全面认识!”
  爱国是无条件、无理由的
  “爱国,就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一样,无论家贫家富,这是无条件,也没理由的。”爱国之情、乡土之情,这深深烙在每个人心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改变。传统文化便是这种情感最好的载体,这一点廖书兰女士从新界居民身上深有体会。
  太平清醮就是极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廖书兰女士介绍说,在新界,至今仍保留着定期打醮的习俗,这是一种酬谢神恩、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盛大仪式,相传流传自东汉时期。最让她感触深刻的是,每次打醮舒旗的竿幡上,永远写的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几个大字。
  八十年代,初到香港之时,廖书兰女士就对这项传统的仪式倍感好奇,了解了之後又心怀敬意。那时香港尚未回归,打醮便寄託着新界居民对祖国最情真意切的祝福。甚至,远在英国的新界人,仍延续着这项传统,同样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让她很是诧異,虽然打醮的很多人持的是英国国籍,但当问及他们祈求的“国”是指哪个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那一刻,她心头为之震撼。
  “祖国是我的根,台湾是我的故乡,香港是我将终老的地方,至於英国,我只是个过客。”关於跟自己相关的这几个地方,她这样评价。这种爱国爱乡的情感同样根植於廖书兰女士的心中,这常见於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在她的实际行动中。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孩子们也传承了这份爱国情怀,对非法“佔中”的行为极为反对。
  在香港生活了三十多年,廖书兰女士见证了香港回归前後的发展与变化。最直观的便是语言:曾经,她会因为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说粤语被人侧目相待;如今,普通话在香港到处都能听到,很多香港人也会说。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多,联繫越来越密切。
  在完成了新书之後,接下来的日子里,廖书兰女士希望慢下来,多去内地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日新月異的变化,同时也希望有机会深入偏远农村,感受不同的人生况味。借此机会调整一下自己,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更多素材。
其他文献
“清白传家”“苏湖流芳”“相国遗风”……走进上犹的乡村,就像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展览馆,不管是百年老屋,还是现代楼房,门额上都有精製的长方形匾框和讲究的题词,匾式不一,题词各異,令人目不暇接。上犹民间文化传承有“宁卖祖公田唔卖祖宗言”的客家理念,這一块块客家门匾上的四字横批,萦绕着书香墨韻的淡雅清幽,守护着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是上犹客家民居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格。  历史渊源  门匾,是指住居大门门楣上的
期刊
古扬邦先生  是一名扎根荃湾地区的服务者。他在这里成长,也在这里工作,现在更以满腔的热情服务这里。关怀长者、爱护幼童、和睦邻里、为民谋福……一件件关繫民生的大小事,填满了他生活的每一天,而在日积月累中,一份情感得以沉淀,得以昇华,成为他工作的精神之根本:初心不改,以民为本。  专注荃湾民生事务  在香港十八区之中,荃湾的地位是与众不同的:它是香港首个新市鎮,最先被划归为市区管辖,因此早早便配备了相
期刊
【本刊讯】6月28日晚,中国澳门阿尔巴尼亚文化经济促进会假澳门悦榕庄悦榕宴会厅举行成立一周年晚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刘伟明副局长,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总理特使、农业及农村发展局总裁Mrs.Frida Krifca,阿尔巴尼亚农业及农村发展部副部长Mr.Dhimiter Kote,阿尔巴尼亚农业及农村发展局支付授权总监Mr.Erand Saliaj,阿尔巴尼亚农业及农村发展局推广及通讯部专员Mr.
期刊
工艺概述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並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異纷存彩、经久不衰。  由於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製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其产品畅销国内外,
期刊
【本刊讯】2018年8月9日-12日,“香港国际吉他嘉年华2018”在香港演艺学院举办了一连四天超过60场的国际级精彩节目,数十位香港知名人士到场出席参与。  开幕礼当晚出席的嘉宾有香港国际吉他嘉年华2018荣誉顾问区瑞强先生、香港演艺学院院长Prof. Adrian Walter, AM、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太平绅士、美国领事馆副领事Mr. Thomas Hodges、日本领事馆代表、商
期刊
出来玩一趟,带点什麽礼物回去给亲朋呢?在澳门,答案简单明了:大马路上、机场码头的遊客们,几乎人手一份遊澳纪念品——手信。  手信是什麽  手信,在台湾也称作伴手礼,往往指人们外遊时为亲友买的小礼物。华人社会人情味浓厚,凡出外或回乡,为表关怀与礼数,都会购买小礼物送给亲友。除当地特色产品外,手信也可以是有当地特色的T恤衫、钥匙链、冰箱贴等,都並非价值不菲的名贵物品,但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5月14日,为期5天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主会场设有文化产业综合馆、时尚設计馆、影视动漫遊戏馆、新闻出版馆、数字文化馆、艺术品馆、一带一路·国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艺美术馆9个展馆,还在深圳各区设立了67家分会场。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集中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本刊讯】2018年6月21日,《原·野》邓予立摄影展(香港慈善站)於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5楼隆重开幕,各界朋友到场支持,场面热闹。曾俊华大紫荆勳贤、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行政总裁江伟智、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广兆,紫荆杂誌社社长杨勇等嘉宾出席主礼。  本次《原·野》摄影展,为香港亨达集团创办人兼名誉主席邓予立先生亲赴茫茫非洲大草原拍攝,作品记录了万物诞生、求存、繁衍、死亡,周而复始、生生
期刊
【本刊讯】濠江激荡,众聚澳门心;盛世莲开,共圆中国梦。2018年6月26日,由今日华人出版社主办,澳门闽台总商会、澳门福建体育总会、华人国际传媒集团协办的《傑出人物》澳门特辑新书发佈会暨傑出人物年度奖颁奖典礼在澳门凯旋门大酒店4楼宴会厅隆重举行。现场还启动了《盛世濠江》纪念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型画册启动礼,为2019年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献礼。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徐莽
期刊
奚培正先生职业安全和ISO諮询顾问,在为他人提供相关諮询的同时,也唤起了更多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他将这视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此外,他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不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资金支持,更出心出力,为他们送去关心和陪伴。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更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温暖。  传播安全理念 严守生命底线  二十年前,职业安全和ISO对於很多香港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对於奚培正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