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加班及其法律规制

来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升,然而这非但没有使普通劳动者从烦冗的劳动中得到解脱,反而加剧了隐性加班带来的困扰.在这一现象背后,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依然持续地承受着工作上的负担,使其个人生活逐渐陷入物化的处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日渐加剧.研究认为,在资本与科技的相互交织之下,法定的工时标准及其民主管理方式逐渐被重塑和弱化,制度的漏洞又在现实中降低了加班的法律保障力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隐性加班泛滥的成因.研究建议,对隐性加班的法律规制,应当以规范雇主权力的运行为核心,妥善处理职工民主管理与企业劳动管理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合理的加班认定标准,从而促进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其他文献
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是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中最具原创性的概念,他把握了文化实践中结构和行动、社会与个体、经济与文化的张力,从而与其传播观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威廉斯的唯物主义传播观在强调人类传播实践的物质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传播在形成新的感觉结构以及勾连个人与社会从而形成有机共同体文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传播研究而言,要真正把握特定文化实践的感觉结构,必须打破文本主导的和实践主导的两种方法范式的分离状态,把结构分析和主观体验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走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的传播研究范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研究认为,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亦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主要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发展共识,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高素质人才基础、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思想基础.研究建议,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历史时期,需在思想认识、教育内容和实现目标等着力点上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不失为化解各项社会问题的有效之道.研究认为,日本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通过传播积极老龄化观念、制定立体化政策、建立多层次机构等举措,积极开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基于日本的经验,研究建议,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可从构建开发文化、制定开发政策、建设开发机构网络等方面入手,以助力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力红利”的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飞跃.
正确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劳动教育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进行溯源并对其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目的具有共性,在教育方式上均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在新时代,新技术和新产业不断发展,生产劳动有了新形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展到更多领域,升华为内涵更丰富的劳动教育,教劳结合与劳动教育相互依托,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