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解读《呼啸山庄》与《简爱》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流行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爱》和《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同一个世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简爱》和《呼啸山庄》分别讲述了女性的意识觉醒,追求爱情永不妥协的精神,她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卑不亢、不屈不服、自尊自强,以此摆脱世人的束缚,追求自由。这两部作品堪称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至今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勃朗特两姐妹也成为世纪文坛两颗璀璨的明星。
  关键词:艾米丽·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凯瑟琳;女性主义;自由平等
  《简爱》和《呼啸山庄》是两姐妹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表現女性的自尊与自强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然而勃朗特姐妹在叙事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还是截然不同的,不仅在人物性格上,而且在人物命运的安排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女性观点。
  一、人物命运的不同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在英国维多利亚初期,一位性格倔强、具有反叛思想的女性简·爱,从小生活贫苦,父母双亡,不得不寄住在舅舅家,唯一疼爱的舅舅却也离开了她,之后,每天受尽了舅母和表哥的虐待和欺辱,少年时代被送到罗伍德寄宿制学校,本想着可以离开家,离开舅母的虐待,但是在学校里却也受到了折磨。终于折磨的日子到头了,她长大了,被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自强自立,不卑不亢,好的生活终于慢慢浮现。慢慢地,她与庄园主罗彻斯特产生了爱情,本以为会好好地生活,但是在那个充满不公的时代,她和罗的爱情真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相爱的人总会有好结果的,终于,她和罗走在了一起,这时候的罗被烧致残,简也并没有放弃,选择了平等的爱情,维护了自由的平等。简·爱和每一个人都一样,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路,没有任何人引导,没有光明,只有自己在黑暗中前行。路是走出来的,艰难的道路,处处碰壁,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简·爱气馁,虽然内心也是自卑的,但是她知道只有努力走下去才能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她相信光明的一天会到来[1]。《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凯瑟琳是个骄傲、内心充满狂热的女性。在当时吉卜赛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老主人死了之后,他受尽主人儿子的欺负,这时候,凯瑟琳却不一样,而是欣赏、关心他,在所有人都对他不理不睬的时候,凯瑟琳给了他关爱,以致于他对凯瑟琳产生了浓厚的爱情。不是有爱情就会在一起的,英国初期,世俗的等级观念彻底摧毁了他对她的爱,当然,他也是个不卑不亢的少年,他决定走出去,提高自己的地位,来点燃希望。绝望的他回来的时候,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发指的举动,他们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坚定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观。而凯瑟琳的出身并不困顿,她是呼啸山庄的古老的肖恩家族的小姐,最喜欢使自己显得高高在上,喜欢做主角,对于父亲不喜欢的事情她都喜欢去做,炫耀自己的能力,也是从另一方面来挑战父权,对整个男性社会做出否定,对社会的性别认同表露自己的观点。她的环境使她意识到“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她的身份的,会被男权社会所摒弃”,她想到就可怕,这么一个不甘示弱的女性怎么会善罢甘休,她想到了嫁给林顿,这也就意味着社会的
  认同,天堂的到来,又安全,又舒适,慢慢地,她失去了自我,在社会的影响下,她内心的焦虑下,她最后选择了嫁给林顿,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向男权社会的妥协。虽然得到了高贵的权利,但是内心却是空虚的,精神受到了创伤,沉默、抑郁早已是家常便饭。慢慢地,凯瑟琳感到恐惧,慢慢地疯癫起来,失去自我,她认识不到自我,即使在严寒的天气里一再要求打开窗户,她觉得自由离她越来越远,这种伤害使得她发疯、大笑。父亲的折磨,社会的不公,凯瑟琳还是死去了,临终时的她脸色苍白,嘴唇发白,一颗狂热复仇的心在脸上表现出来,她觉得她没有完成追求女性权利的愿望,希望希斯克利夫代替她,继续追求。就这样,凯瑟琳死了,她的灵魂飘在了原野上,去继续着自己以男儿生的女性,帮助女性在社会中无法完成的心愿。二者的生活都是悲惨的开始,却以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心中的不满[2]。
  二、性格的差异性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在表达女性思想的觉醒,对男尊女卑的不满,对生活不公的反抗。《简·爱》的女主是个孤女,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一个温柔的淑女,长相平凡,地位卑微,从小内心都缺少父爱母爱,再加上舅母表哥对她的虐待,更让她看透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冷血无情,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蔑视权贵、追求平等、敢于抗争的女性。简·爱的勇气是女性中少有的,她的勇气令世人惊叹,一个热爱劳动、对生活乐观、自强自立的女性,她的魅力也就是这样呈现出来的,不管周围的环境再怎么恶劣,她都直接面对,为了自由,她比更多的人优秀,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呼啸山庄》更多的是表达爱情的无奈、生活的叛逆。凯瑟琳面对爱情也是不卑不亢,不屈服于父权社会给她的束缚,宁死也不愿意屈服,来表达自己摒弃传统道德标准的思想。这是一个血液里流淌着不安和野性的人,不断追求自由和内心的感情,死亡对她来说不算什么,活着就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潇洒,只要能自由,死亡并不可怕。虽然二者都是代表女性的作品,但是本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简·爱》更多的是呼吁面对困难要不屈不傲、勇于坑争的精神,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简·爱凭借着自己的经历和命运,凭借着自己的人品和原则,越是困难,越要抗争,顶住了各种压力和诱惑,从盖茨海德到洛伍德,从桑菲尔德庄园到莫尔顿,这一路走来,简·爱的一生都在与命运作斗争,复杂的内心矛盾,跌宕起伏,她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丝的希望,面对舅舅的离世、舅母的虐待、表哥的残暴、校长的冷酷无情、对自己有一丝温度的罗彻斯特先生,她都没有一点软弱,在知道自己要和没有爱情的表哥圣约翰结婚的时候还依然不卑不亢,捍卫自己的尊严。顽强的努力终归是有回报的,简·爱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理想,获得了自己的爱情,和罗彻斯特幸福地在一起生活[3]。
  三、独立意识的追求体现
  社会终究是社会,在那个男性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女性想要通过自己改变自身命运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在传统风俗、宗教观念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准则的压迫下,改变现状的愿望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当时,女性有着教育与阅历的局限,他们会不自觉地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他们想要在自由平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却势单力薄,力不从心,所以她们只能被置身于一种矛盾的境地。虽然没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但在当时,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女性心中都有着更广泛的政治领域的觉醒,想要摆脱贵族群体,追求自由,却又被孤独的恐惧侵袭,表现出软弱,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孤独中,想要摆脱宗教束缚,却又不得不把宗教精神作为精神的寄托,面对自身的爱情和婚姻却又是不知如何是好。一切表明,女性将自身放在了附属地位,将自己的生命牺牲在了男性的身上,她们想要抗争却又无力,想要追求自由,却又有着太多的无奈,所以她们的自由解放意识处于自发阶段。简·爱自幼便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与意识的女性,她在经受了种种折磨与生活的坎坷之后,对尊重有了更深切的渴求。尽管她长相平庸、生活贫穷,但是她身上具备勤劳、善良等美好品质,她从来不会看轻自己,也不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卑微。在她的思想意识里,不管身处何种地位,做何种职业,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她的这种人格魅力感染了罗切斯特,之后两人相爱、结婚,而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的真相之后,毅然决然退出了这段爱情,哪怕失去爱情,失去所爱的人,也绝不忍受欺骗与感情的不专,这是她自尊、自强的表现,她的这种精神令读者深深折服。而凯瑟琳与简·爱在这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她的家庭环境使她成长为一个带点任性
  的富家小姐,她所追求的尊重与简·爱是有所不同的,她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别人的高度赞扬,渴望在名誉与地位这些外在条件方面得到关注,可见她的自尊还只是停留在对外在事物的追求上。这与她的出身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自小而来的优越感让她对功名利禄产生了欲望,她嫁给林顿,并真正享有了她所认为的自尊,然而她的内心是极为痛苦的,这就是她为那点虚荣心与优越感付出的代价。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彻底破碎,她的心中仍然幻想着与心爱的恋人继续相爱,然而这一切都不再可能,这种痛苦每天都在折磨着她,身体也每况愈下,最后走向了生命的终结。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一种解脱。简·爱与凯瑟琳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她们的命运却不尽相同,这一方面是出身环境对她们性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她们在对独立意识的追求上,追寻的对象的不同。但是,无疑她们都是独立女性的代表。
  结束语
  《呼啸山庄》与《简·爱》这两部作品经久不衰,至今学术界还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角度的探析,其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都是值得发扬与继承的。透过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心理以及对独立意识的追求,在当今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典。
  参考文献:
  [1]石文.《简·爱》与《呼啸山庄》女性意识对比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0):145-146.
  [2]刘涛,邓云华.《简·爱》和《呼啸山庄》里隐藏的“爱尔兰情结”[J].湖南社会科学,2018(05):171-177.[3]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马克思在创立理论之初曾明确提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道:“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第一要务。”这体现了我国新一代领
法治中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人共同的价值信仰。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千千万万具备法治素养的大学生参
摘要: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诗、歌、舞、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注重体验、综合和创新。本文依据《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初中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拉班理论的学术价值切入,尝试运用拉班舞谱揭示动作的组成元素和肢体的运动方式,使舞蹈教学跳出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通过拉班舞谱在教学中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对“现代学徒制”定义有了新的规定,怎样根据现代学徒制要求组建一些模拟工厂,选择相应的培训师傅;将模拟工厂下的现代学徒制,做好对应的校企全方位与全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此方面将会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较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模拟工厂;现代学徒制;教学;探索  在当前职业教育指导下,“现代学徒制”变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门话题。文章从多方面探讨了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面对价值多元化发展态势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严峻挑战,面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还比较单一、成效性有待提高的现实,通过对价值澄清学派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进行
自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已从不同视角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可以说,公共领域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发展的问题。而提到公共领域,必须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以“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目前,从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