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电气照明设计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伦理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尚未得到普及,工程伦理教育的落地实践主要面临难以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及缺少必要的应用实践等难题.以电气照明设计型实训课程为载体,将工程伦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设计与教学实践,学生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巩固与提升.工程伦理教育始终贯穿于实训的各个阶段,有效地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教育所带来的良好效应得到初步体现.
其他文献
为了打造省级高水平测控技术教学团队,围绕理念—模式—制度—成果“四个创新”任务,以项目为引导,以能力为导向,依托“双万”建设、省示范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校企合作,多学科融合创新,基础与应用并重,建设“平台—名师—项目”运行机制,开展教学目标“三融合”,通过课程体系“四链接”实现人才培养“三达成”,有效实现了教学团队的“生态闭环”发展,达到了团队预期建设目标.在介绍团队建设的理念、规划的同时,重点介绍了其实施方法与成效.
基于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提出网络模拟软件(Enterprise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eNSP)路由错误配置的分析与解决实验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存在缺陷、出现错误配置的路由网络的应用背景与整体架构.利用命令反馈对网络功能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路由器的相关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反馈与设备手册提出解决方案,成功解决问题.为网络连接的错误排查与解决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将工业大数据应用引入计算机实践课程中,需要首先理清工业大数据知识体系,在海量的内容中抓住主线和核心,然后将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形成教学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后形成课程知识内容;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在传统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面向真实场景构建工业大数据实训环境,精心设计实训内容,为学生提供工业大数据应用领域中典型的案例和实践内容.课程为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工业大数据应用并解决场景中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科考设备多,又兼顾物资运输功能,导致实验室空间和功能受到压缩,现有固定实验室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为缓解矛盾提升极地科考船利用效率,以“雪龙2”号为例,结合中国多年极地考察经验,通过充分考虑实验室的具体需求及极地科考破冰船运营特征,将可移动实验室引入其设计建造.“雪龙2”号配备的可移动实验室能满足极地科考分航段实施的需求,有效解决船载固定实验室空间有限而新需求不断涌现的问题,顺利通过中国第36、37次南极及第11次北极考察现场检验.其在“雪龙2”号上的成功应用,对后续执行多航段、长距离考察
仪器设备资产清查工作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视仪器设备全周期管理过程的有效手段.针对仪器设备资产清查反映的问题,通过梳理仪器设备全周期内涵,按照配置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及最终处理4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诸多要素,进行了问题的归纳剖析,并提出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的决策机制、健全并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联动协同、持续深化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定期清查核查工作等5个方面的措施.从仪器设备资产清查工作中,探讨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策,对于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形成良性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
采用燃气轮机和电转气设备以提高电力系统调度的灵活性,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完全消纳.将风、光、传统负荷等归一视为广义负荷,在日前24 h调度中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火电机组组合问题,初步确定机组出力计划.根据日前24 h调度计划、日内1h负荷预测、火电机组出力与负荷之间的偏差以及储气管道压力,设计多变量模糊控制策略确定燃气轮机和电转气设备的出力,以修正前一阶段调度计划的偏差;在燃气系统不能完全修正偏差的情况下,通过经济调度微调火电机组出力,实现偏差的完全修正.采用改进的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对所提调度方法进行验证,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有助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学科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思想,对构建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开展研究,创建“肯赛”“吉速”“吉智”三大平台,并鼓励学生勇于开展创新科研实践.通过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创新创业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方案,使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成为集教学实验、技术开发、实践检验于一体的多维度、多效益综合平台,应用该平台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综
针对眼眶部结构复杂,多数组织位于眶内,无法直观开展教学,同时一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存在依赖高端PC、同一时间学习人数受限、易出现卡顿、不支持实时交互操作等问题,基于“5 G云+VR”技术设计开发了眼眶解剖教学及手术培训系统,该系统构建了虚拟眼眶及眶内容物模型,将相关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案等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虚拟教学和临床培训中,并将仿真内容部署到5G云上,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网络化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使用者能够通过反复的虚拟操作,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眼眶组织解剖结构;突破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同一时间受训人
结合“院为实体”改革背景,分析了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度偏低,实验队伍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等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提出明确校院的职责定位、实行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管理、仪器设备分级建设及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实验室相关评价考核制度及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等应对思路.
基于螳螂前足的锯齿状结构,提出一种缺口圆盘耙片的仿生设计.借助于Creo Parametric 5.0软件建立耙片的三维模型,并利用LS-DYNA软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耙片进行动态仿真.在相同的土壤物理特性情况下,与传统缺口耙片进行对比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仿生锯齿状缺口圆盘耙片切土碎土阻力降低1.26%、切削秸秆阻力降低了4.2%.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耙片自身质量可减小18.75%.仿生锯齿状缺口圆盘耙片切削过程平稳,耕深稳定,抛翻土量大,松土效果好.同时满足减阻、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目标.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