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世浮生》(又译《欲海情魔》)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迷你剧。又有单亲母亲的励志故事,又有继父养女的不伦之恋,女主角是泰坦尼克的露丝(凯特·温丝莱特)。20年过去了,已经步入中年,演技了得。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这位单亲母亲的奋斗经历于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而她悲催的命运如狗血剧一样曾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最重要的是:我们通常的解释会认为——人性或许就是恶的,或者至少在某些人身上,邪恶就是天生的。比如这家里的大女儿,谁教给她的傲慢、无礼、冷漠加上淫荡。不知感恩,厚颜无耻。她像谁呢?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工作
皮尔斯夫妇住在美国南部的一座大房子里。
失业的丈夫惦记着一个老寡妇——寡妇以不穿胸罩颤抖着乳山而出名。让皮尔斯太太一怒将他赶出了家门。
家里有两个女儿,皮尔斯太太为了找工作四处奔走,穿着仅有的一条体面的花裙子。一次做招待的机会被她拒绝了,万一让大女儿看到了嘲笑我怎么办呢?
那是大萧条的年代,到处是找工作的人排起的长龙。有一个机会做好莱坞导演的管家,皮尔斯太太拒绝了,如果让薇妲从仆人出入的大门走,她怎么会受得了。
薇妲是她的大女儿,在她已经没有钱买肉的时候还让这个女儿上钢琴课, 11岁的小孩儿,举手投足都拿腔作势,透着股子“高贵”。对!就是这两个字——高贵,这是让当妈的自惭形秽望尘莫及却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花完了最后几个硬币之后,皮尔斯太太非常偶然地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在一家小餐馆里干招待。这是无奈的选择。生存比天大。但是她始终不敢告诉女儿。
爱情
皮尔斯太太不是没想过再嫁一个男人。并且为此努力过,讨好过有实力的人。但是经济是如此不景气,男人也只是上上她而已,毕竟,她带着两个女儿。
爱情来得很突然。她美丽性感的小腿,终于吸引了高富帅蒙特。骄傲的女儿薇妲终于结识了贵族,她与这个男人相谈甚欢。骑马、出入上流社会,这就是薇妲追求的生活啊!
皮尔斯太太攒下钱,依靠做馅饼的手艺开了一家店。生意火得不行。小女儿突然染病去世,她心痛得要命,同时非常罪恶地庆幸:多亏不是薇妲。
薇妲才是她的心尖尖。那是另一个自己——她生命的投射。是另一个自己所不曾达到的生命,浓缩着她的梦想,她的追求,那些她今生今世拼了命追也追不到的气质。
她为薇妲请了昂贵的钢琴老师,她在还贷的紧巴巴的日子里攒下每一块钱每一块钱,要为薇妲买一架特别特别昂贵的钢琴。为此她拼了命的工作,开分店,成为女强人。
这样的励志故事我们是不是一点儿也不陌生?
这样的母爱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可以看到。让孩子实现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圆自己的一个梦。我们常常说人总得有个追求是不是?
然而,这真的值得称赞吗?
侮辱
高富帅蒙特没有能逃得过大萧条,破产了,只剩下一个卖也卖不掉的大房子,伸手向皮尔斯太太要零花钱。这样的开始,有第一次就会没完没了。
圣诞节到了,薇妲没有得到新的钢琴,她羞辱了自己的母亲,这不是第一次了。在女儿眼里母亲只是一个卖馅饼的厨娘——那是母亲的痛处,母亲扬手给了她一耳光。
一个从没有在自己女儿面前表现出对工作和人生骄傲的母亲,一个永远自卑的母亲,就算是倾心倾血地养育了孩子,就算是孩子终于实现了梦想,能够得到孩子的尊重么?
我们听到过多少这样的桥段:贫穷卑微的父母供养孩子上大学。孩子怎么向外人说贫寒的家人呢?“那是乡下的邻居”。
如果你不为你的人生骄傲,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卑微或者像做贼一样抬不起头来,如果你想表现出自己不配得到人们的尊重、自己的人生不重要、自己的工作比偷还耻辱,你的孩子怎么会尊重你呢!他们的价值观是由你培养出来的耶,你痛恨自己的人生和社会阶层,孩子就会痛恨你的人生和阶层。他们是你塑造出来的,必以你的耻辱为耻辱。
失控
皮尔斯太太像伺候祖宗一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个对自己爱答不理的女儿。
17岁的女儿算计了一个富二代,敲了一笔钱,打算用它远走高飞,“这是为什么呢”,面对惊慌失措的母亲,她直言不讳地说:“就是为了离开你。离开你的炸鸡味儿!”
青春期到了,母亲拿女儿没有一点儿办法,她已经被塑造好了。
皮尔斯太太在事业最辉煌的日子里倍感孤独,丈夫和女儿离她而去。这似乎也成了女强人的宿命。
她们常常会百感交集:一个努力、勤奋、肯担当、拼命养家的女人为什么得不到爱。倒是那些看起来平庸得没有脾气的女人能守住一份幸福。
她们能控制职场上的一切,她们几乎都能掌控天下了,为什么不能掌控自己的家人?
悲催
一个繁忙的午后,皮尔斯太太听到收音机里传出的不可思议的花腔女高音,那是她的薇妲。对女儿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将她淹没。
为了让女儿回到身边,她找到潦倒的蒙特,买下了他的大宅并嫁给了这个男人。女儿如愿以偿地回了家。
她为已经挣得比自己多得多的女儿支付宴会、服装等等庞大的开支,直到破了产,她没有办法向女儿开口要钱。女儿非常享受这一切,压根儿就没有与母亲分担责任的习惯,过去,母亲没给过她机会。现在,她习惯了盘剥母亲,直到,享用了蒙特。
她一丝不挂、傲慢地从继父的床上爬起来,在母亲的面前缓缓经过——这个冷酷无情,毒蝎般的女儿比母亲小17岁,骑马、游泳造就了她橡胶一样坚韧的双腿,而这一切,全拜可怜卑微的母亲玩命工作所赐。
我第一次看到这里时肺都要气炸了。两年之后再看时,同样肺都要气炸了!
那个继父其实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皮尔斯太太利用了这个男人,情感中的任何利用都是双刃剑,伤到的肯定是自己,蒙特说:“鱼饵和猎物好上了”。现在是她被利用了。
多悲催的故事。多狗血的故事。
皮尔斯太太终于把女儿塑造成一条冷血的毒蛇。
故事的结尾是:皮尔斯先生喜欢的那个老寡妇是有丈夫的,如今丈夫找到了石油,发了。女人也就不再是寡妇了。
皮尔斯先生和太太复了婚,结局还不错,毕竟她是个好女人。
皮尔斯先生其实是厚道的男人,只是偷了回腥的猫儿,如果当初他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一切或许就不同了。
但是强势的女人眼睛里揉不下一粒沙子。她们大多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爱人让步。其实和自己所爱的家人无所谓输赢,那些看起来强势的人,往往是不懂得让步的人,因为内心脆弱,因为内心没有能量。
女儿跟着蒙特去纽约混世界了,她的父亲安慰老婆:“他们会有报应的。”是啊!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幻世浮生》改自美国作者唐纳斯·凯恩的同名小说,搬上银幕三次。作者的另一部小说《邮差总是摁两遍门铃》,已是欧美家喻户晓的作品,其隐喻如上帝之手,令人沉思。本栏目下期介绍。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这位单亲母亲的奋斗经历于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而她悲催的命运如狗血剧一样曾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最重要的是:我们通常的解释会认为——人性或许就是恶的,或者至少在某些人身上,邪恶就是天生的。比如这家里的大女儿,谁教给她的傲慢、无礼、冷漠加上淫荡。不知感恩,厚颜无耻。她像谁呢?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工作
皮尔斯夫妇住在美国南部的一座大房子里。
失业的丈夫惦记着一个老寡妇——寡妇以不穿胸罩颤抖着乳山而出名。让皮尔斯太太一怒将他赶出了家门。
家里有两个女儿,皮尔斯太太为了找工作四处奔走,穿着仅有的一条体面的花裙子。一次做招待的机会被她拒绝了,万一让大女儿看到了嘲笑我怎么办呢?
那是大萧条的年代,到处是找工作的人排起的长龙。有一个机会做好莱坞导演的管家,皮尔斯太太拒绝了,如果让薇妲从仆人出入的大门走,她怎么会受得了。
薇妲是她的大女儿,在她已经没有钱买肉的时候还让这个女儿上钢琴课, 11岁的小孩儿,举手投足都拿腔作势,透着股子“高贵”。对!就是这两个字——高贵,这是让当妈的自惭形秽望尘莫及却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花完了最后几个硬币之后,皮尔斯太太非常偶然地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在一家小餐馆里干招待。这是无奈的选择。生存比天大。但是她始终不敢告诉女儿。
爱情
皮尔斯太太不是没想过再嫁一个男人。并且为此努力过,讨好过有实力的人。但是经济是如此不景气,男人也只是上上她而已,毕竟,她带着两个女儿。
爱情来得很突然。她美丽性感的小腿,终于吸引了高富帅蒙特。骄傲的女儿薇妲终于结识了贵族,她与这个男人相谈甚欢。骑马、出入上流社会,这就是薇妲追求的生活啊!
皮尔斯太太攒下钱,依靠做馅饼的手艺开了一家店。生意火得不行。小女儿突然染病去世,她心痛得要命,同时非常罪恶地庆幸:多亏不是薇妲。
薇妲才是她的心尖尖。那是另一个自己——她生命的投射。是另一个自己所不曾达到的生命,浓缩着她的梦想,她的追求,那些她今生今世拼了命追也追不到的气质。
她为薇妲请了昂贵的钢琴老师,她在还贷的紧巴巴的日子里攒下每一块钱每一块钱,要为薇妲买一架特别特别昂贵的钢琴。为此她拼了命的工作,开分店,成为女强人。
这样的励志故事我们是不是一点儿也不陌生?
这样的母爱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可以看到。让孩子实现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圆自己的一个梦。我们常常说人总得有个追求是不是?
然而,这真的值得称赞吗?
侮辱
高富帅蒙特没有能逃得过大萧条,破产了,只剩下一个卖也卖不掉的大房子,伸手向皮尔斯太太要零花钱。这样的开始,有第一次就会没完没了。
圣诞节到了,薇妲没有得到新的钢琴,她羞辱了自己的母亲,这不是第一次了。在女儿眼里母亲只是一个卖馅饼的厨娘——那是母亲的痛处,母亲扬手给了她一耳光。
一个从没有在自己女儿面前表现出对工作和人生骄傲的母亲,一个永远自卑的母亲,就算是倾心倾血地养育了孩子,就算是孩子终于实现了梦想,能够得到孩子的尊重么?
我们听到过多少这样的桥段:贫穷卑微的父母供养孩子上大学。孩子怎么向外人说贫寒的家人呢?“那是乡下的邻居”。
如果你不为你的人生骄傲,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卑微或者像做贼一样抬不起头来,如果你想表现出自己不配得到人们的尊重、自己的人生不重要、自己的工作比偷还耻辱,你的孩子怎么会尊重你呢!他们的价值观是由你培养出来的耶,你痛恨自己的人生和社会阶层,孩子就会痛恨你的人生和阶层。他们是你塑造出来的,必以你的耻辱为耻辱。
失控
皮尔斯太太像伺候祖宗一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个对自己爱答不理的女儿。
17岁的女儿算计了一个富二代,敲了一笔钱,打算用它远走高飞,“这是为什么呢”,面对惊慌失措的母亲,她直言不讳地说:“就是为了离开你。离开你的炸鸡味儿!”
青春期到了,母亲拿女儿没有一点儿办法,她已经被塑造好了。
皮尔斯太太在事业最辉煌的日子里倍感孤独,丈夫和女儿离她而去。这似乎也成了女强人的宿命。
她们常常会百感交集:一个努力、勤奋、肯担当、拼命养家的女人为什么得不到爱。倒是那些看起来平庸得没有脾气的女人能守住一份幸福。
她们能控制职场上的一切,她们几乎都能掌控天下了,为什么不能掌控自己的家人?
悲催
一个繁忙的午后,皮尔斯太太听到收音机里传出的不可思议的花腔女高音,那是她的薇妲。对女儿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将她淹没。
为了让女儿回到身边,她找到潦倒的蒙特,买下了他的大宅并嫁给了这个男人。女儿如愿以偿地回了家。
她为已经挣得比自己多得多的女儿支付宴会、服装等等庞大的开支,直到破了产,她没有办法向女儿开口要钱。女儿非常享受这一切,压根儿就没有与母亲分担责任的习惯,过去,母亲没给过她机会。现在,她习惯了盘剥母亲,直到,享用了蒙特。
她一丝不挂、傲慢地从继父的床上爬起来,在母亲的面前缓缓经过——这个冷酷无情,毒蝎般的女儿比母亲小17岁,骑马、游泳造就了她橡胶一样坚韧的双腿,而这一切,全拜可怜卑微的母亲玩命工作所赐。
我第一次看到这里时肺都要气炸了。两年之后再看时,同样肺都要气炸了!
那个继父其实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皮尔斯太太利用了这个男人,情感中的任何利用都是双刃剑,伤到的肯定是自己,蒙特说:“鱼饵和猎物好上了”。现在是她被利用了。
多悲催的故事。多狗血的故事。
皮尔斯太太终于把女儿塑造成一条冷血的毒蛇。
故事的结尾是:皮尔斯先生喜欢的那个老寡妇是有丈夫的,如今丈夫找到了石油,发了。女人也就不再是寡妇了。
皮尔斯先生和太太复了婚,结局还不错,毕竟她是个好女人。
皮尔斯先生其实是厚道的男人,只是偷了回腥的猫儿,如果当初他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一切或许就不同了。
但是强势的女人眼睛里揉不下一粒沙子。她们大多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爱人让步。其实和自己所爱的家人无所谓输赢,那些看起来强势的人,往往是不懂得让步的人,因为内心脆弱,因为内心没有能量。
女儿跟着蒙特去纽约混世界了,她的父亲安慰老婆:“他们会有报应的。”是啊!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幻世浮生》改自美国作者唐纳斯·凯恩的同名小说,搬上银幕三次。作者的另一部小说《邮差总是摁两遍门铃》,已是欧美家喻户晓的作品,其隐喻如上帝之手,令人沉思。本栏目下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