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临床指导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50例哮喘儿童均来自本院儿童哮喘中心,男434例,女216例;年龄1.5~14.0岁,平均6.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IV级,其中0级172例,Ⅰ级260例,Ⅱ级192例,Ⅲ级26例。
  方法如下:
  治疗组所有患儿均采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测过敏原。
  全面评价病儿病情,分四级治疗方案。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发作期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每日3次,长期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的病儿,吸入剂量依疗效而定,每日1~3次,严重时口服糖皮质激素,若哮喘控制并维持3个月以上则降级治疗。
  系统临床指导:初诊后对治疗组病儿均进行临床宣教指导,指导内容包括:a.依据变应原和激发因素的结果,指导患儿及家属如何避免变应原和激发因素及其重要性;b.告知病儿或家长吸入治疗的意义、正确的吸入方法和注意事项;c.分别于初诊、第2周及以后每月复查1次,并进行宣教。复查内容包括是否避免过敏原,是否坚持吸入治疗,吸入方法是否正确和病情程度,并据此进行临床宣教指导。对照组未测过敏原、未参加宣教指导,只在发作时来诊及6个月时复查。初诊时两组病儿性别、年龄及哮喘程度分级无显著性差异。凡病情降低1级以上视为有效。
  
  结 果
  病儿吸入治疗依从性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初始哮喘程度如何,随着吸入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病儿依从性均逐渐降低,但以对照组的病儿降低更为明显(X2=3.75,P<0.05),并且病情越轻,依从性越差。6个月后最后1次复查时,两组病儿吸入的依从率见表。
  


  吸入正确率调查:分别对342例患儿进行了吸入正确率的调查,其中对照组54例,治疗组194例。吸入正确率分别为52.3%、83.9%。对照组显低于治疗组( t=4.88,P<0.01)。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共有87例患儿进行了肺功能测定,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50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8±2.4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讨 论
  从理论上讲,最大限度地避免变应原可明显减少哮喘的发作。系统指导时,我们针对每个特异个体,进行详细的回避过敏原和激发因素指导。
  CINA方案是当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儿童哮喘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有些家长对缓解期的长效管理认识不足,认为用药时间长,而且是激素,担心长期使用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的病情好转就自行停药,造成复发[2~3]
  通过过敏原检测和激发因素检查,针对性指导教育后,使患儿及家长懂得了哮喘是慢性气道过敏炎症,目前药物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需长期应用,从而使其从乱求医转移到对患儿生活环境的调节上来。
  儿童哮喘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慢性炎性病变。因此,减轻炎性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局部吸入疗法因其见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在国际上普遍采用[1]。但正确的吸入方法和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其疗效、减少咽部不良反应的基础。
  因此我们根据GINA方案的指导思想,研究了系统宣教指导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宣教临床指导的次数和周期与病儿的用药依从性、吸入方法正确率和疗效均密切相关,与Hung等研究结果一致。
  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①反复多次面对面指导,病儿对哮喘预防知识的了解增加,吸入方法更正确,药物吸入有效率增加。研究资料表明1次吸入指导,能掌握正确吸入方法者占26%,3次吸入指导则可达76%;②反复多次的哮喘知识宣教,使病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哮喘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合理积极的治疗,能够使症状充分缓解,达到临床治愈,从而得到家长的更密切配合;③反复多次与病儿接触,可及时发现诱发因素及哮喘先兆,使治疗更及时;④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症状的好转,可指导病儿及时减少药物吸入量,一方面减少病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提高了药物的依从性;⑤通过心理临床减少了病儿及家长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减少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忧虑,使之能够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长期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2 龙琼芳.婴幼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不顺从性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6(12):192-193
  3 车淑玉,曲政海,林荣军.系统临床宣教指导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8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
晋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严峻的环境形势为人工造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地区实际,从树种选择、整地、栽植、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为提高该地区造林
髌下脂肪垫软骨瘤骨化是关节囊或关节旁的纤维组织或结缔组织的化生性病变。膝关节的好发部位是髌下脂肪垫。本病少见,现将偶遇1例报告如下。
森林覆盖面积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发展,而营林生产的发展决定了森林的覆盖面积,且在营林生产中最主要的两点便是造林技术和造林规划设计。因此,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
鸡支原体病是一种极其容易在鸡群之间广泛流传的传染性疾病,它也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
摘 要 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但是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健康的心理,将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医院管理安全的不良影响。为此护理管理人员只有加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上高度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发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和措施,加强护士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减少过度紧张的发生,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健康 医院管理
摘 要 口腔颌面部损伤,颌骨骨折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对接受口腔颌面部损伤、颌骨骨折病人进行分类治疗及护理,得到很好效益。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损伤 颌骨骨折 复位 护理
1月3日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表明,我国20周岁以下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未来可能会有超过2500万人面临“婚荒”。
摘 要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临床对照研究,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盐酸氯丙嗪治疗12周,采用BPRS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并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仿,且阿立哌唑治疗阴性症状有效;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较氯丙嗪组少。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的药物。  关键词 阿立哌唑 氯丙嗪 精神分裂症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