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枯萎病流行规律调查及病原菌初步鉴定

来源 :农业科技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掌握杨梅枯萎病在浙江省杨梅主产区的分布、发生规律及病原物种类,我们于2008—2010年以重病区之一的台州市为重点调查了痛害的流行规律,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调查地黄岩屿头乡、上烊乡及仙居县的南峰街道的一些村发病率为30%以上,发病蔓延势头明显,速度加快,感病树在2-4年内黄叶枯萎直至死亡。分离感病枝条、根部得到的病原物种类中,枇杷拟盘多毛孢茵(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的分离频率为81.25%,初步认定其为导致杨梅发病的主要病原茵。
其他文献
杂交棉标杂A1结铃性强,空果枝少,结铃率高,平均亩产202.32 kg,最高亩产275.7 kg,具有大面积实现高产的潜力。通过对标杂A1生育特性研究和高产棉田调查,构建了亩产皮棉200kg的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找出了石灰氮结合太阳能土壤消毒、蔬菜穴盘育苗嫁接换根、“猪-沼-菜”低碳循环生态种植模式、轮作换茬、夏季高温闷棚等5项主要技术,对防治
2010年温州市发生的大面积烂秧、烂芽现象,是近几年来所少见,特别是机插秧苗的烂秧,是该市2003年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来的第一次。导致2010年发生大面积烂秧、烂芽的主要原因:一
针对我国南方雨水资源丰富,但全年分布不均匀,丘陵山地果园在果树生长发育期容易缺水的现状,对传统的果园施肥管理措施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新的水肥管理工程技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追施量和不同追肥方式对郑农7278玉米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亩拔节期追施尿素12 kg和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8 kg的两次追肥方式最好,在获得较高产量
利用水稻育秧专用无纺布取代传统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温育秧,具有省时省力、节约用水、降低成本、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等突出优点,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产生了较显著的经
以渗灌与滴灌两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研究了渗灌与滴灌对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滴灌相比,渗灌可以降低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延缓番茄植株的早衰.降低果实
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WP的总体防效好,且持效期长,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扑虱灵WP25g/亩的药效,且安全性良好。亩用25%噻嗪酮WP30g,对水量60kg,用MB-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且施药时田
目的:获得纯化的人细胞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hNASP)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其功能研究做准备.方法:提取人睾丸组织总RNA,用自行设计的引物,PCR扩增hNASP的一段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后,
目的:串联重组表达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特异性表位,以获得具有抗原反应性能用于HSV-1鉴别诊断的抗原。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SV-1特异性表位gG112-127进行串联,获得不同倍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