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路径探索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并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也就成为了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微课教学,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首先对于微课的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最后对于运用微课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
  1.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出现需要以信息化时代为基础,当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愈发广泛,且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在这其中,微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对微课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视频来进行学习和知识的获取,从而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微课教学,学生们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微课的应用,不但转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着问题和局限,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微课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1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应用微课,能够为学生们提供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对于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拓展。通过调查能够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基础内容时,学生们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而通过微课教学,学生们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到其中的观点,进而留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学生们能够提升学习的时效性,对于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能够有效的利用,并更加高效的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随着微课的应用,移动、远程以及在线学习方式会变得更加普及,使其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2.2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微课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改变,教师通过运用微课教学,使得备课、教学以及课后反思过程都能够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对于微课的制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对于较为抽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们更容易去理解,同时也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性,有效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微课教学,能够实现很多隐性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达到了教学观念的迁移,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运用微课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路径研究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微课的应用能够增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也能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串联,例如在学习word时,可将其中的各个功能进行划分,并将知识点进行拆解,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和记忆。除了思维导图的教学之外,也可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微课相结合,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主体性,让学生们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微课内容作为导学的过程,课堂时间主要用来相互的讨论,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练习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更加高效的运用了学习时间。但在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發挥出微课的作用。具体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3.1课程设计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中包括了硬件知识、软件知识、文字录入、网络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在应用微课时,要对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充分的明确,并将知识点进行细化。例如在制作文档排版的微课时,要将其细化分为字体设置和段落设置等等。
  3.2内容选择
  在制作微课时,选择内容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有着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征,例如表格输入、分页符设置、图片设定等等,微课的时间大概在5分钟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中仅能够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需要安排多个微课视频来完成整个系列知识点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们完成的学习各个知识点,需要在制作的微课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取舍,这样才能够将多个微课视频组成为一个整体,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点,并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
  3.3微课制作
  制作微课的过程需要精细化,具体来看:首先在进行微课视频录制前,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过程,并对摄像机、麦克风进行调整和检查,完成微课录制后,还需要通过利用视频、声音等软件来对素材进行后期处理,从而提升微课视频的连贯性和清晰度。
  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微课这种学习模式的的出现,其已经在当前教育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于微课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使得微课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变成了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方式。通过微课来增强计算机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作,来让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陶军艳.基于微课的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223.
  [2]王明玺.中职计算机基础课信息管理教学模式解析[J].通讯世界,2020,27(4):203-204.
  [3]于超.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5):210.
其他文献
按照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阶段、迈向成熟与成熟阶段、有序发展与曲折发展阶段、新阶段几个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内容多、学时少、理论实践环节衔接性强的特点。传统课程考查的方式多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过于单一,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动态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反映我国社会公德现状的重要窗口。大学生社会公德不仅反映其自身道德素质,还反映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优点与
介绍有关病程相关蛋白的分布、特性、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以及诱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水稻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及与系统获得性抗性的关系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开放式教学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开放式教学模式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生物;应用策略;探究分析。  引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开放性,开放式教学的教学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提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协同的思路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各载体目标一致是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是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