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廖沫沙同志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沫沙(1907年—1991年),原名廖家权,著名作家,杂文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廖沫沙和邓拓、吴晗三人被错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遭到残酷迫害。1975年5月,廖沫沙在狱中被囚禁8年后又被中央“专案组”押送至江西省分宜县地处偏僻的芳山林场进行劳动改造。到达林场后,“专案组”向林场领导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解除监禁,每月发120元生活费,下放至林场当工人,参加劳动、学习、休息。
  一天,场领导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经场党委研究,决定交给你一个特殊的任务,北京一位老同志要到我们场里接受劳动改造,你的任务是每天带他到食堂后面的葡萄园和办公楼前的花圃松土除草,但是不要给他定工作任务,劳动时间由他自己支配,节假日照常休息。”我心想,能遇上这样一份差事,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就满口答应了。
  場里安排廖沫沙住在我隔壁。廖沫沙来到林场的第二天,场领导带我一起去见他。我们进了他的房间,只见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见我们马上起身让座。廖老脸色白皙,天庭饱满,鬓发斑白,鼻梁上架着一副镀金框架的眼镜,俨然一派学者风范。
  场领导给我俩作了相互介绍,并指着我对廖老说:“以后由他带你去干些轻活,你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之后,我从劳动、生活起居方面给廖老作了详细介绍。廖老询问起我的工作经历、学习和家庭情况,我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部告诉了他。
  廖老的住处到职工食堂、公共厕所要经过一段100多米长的泥巴路,途中还有一段几米长的斜坡。每年5月,芳山阴雨绵绵,斜坡路长满青苔,就像涂上了一层润滑油。一天中午,廖老端着饭碗去食堂打饭,踏上斜坡时,他脚底一滑,摔倒在地上,衣服上沾满了黄泥。我正好路过,赶紧跑过去将他扶起,接着,把他扶到房间换了衣裤,提水帮他洗刷干净。当天下午,我把廖老摔倒的情况详细告诉了场领导。半月之后,雨停天晴,场里安排工人把斜坡修成了混凝土台阶,廖老感激不已。
  廖老在芳山3年,我一直与他为伴。他得知我是高中毕业生时,问我还想不想学,我说:“当然想学,只是哪还有机会。”廖老喜形于色,对我说:“想学习就好,年轻人就是要多学习知识。你来组织个学习小组,组长由你担任,我来当辅导员,学习资料我出钱,你去买书,行吗?”我自然满怀欣喜地答应了。一星期内,我找到钟木生、蒋荣勤、钟梅春3个青年职工,组成了一个四人学习小组。我们这个学习小组白天劳动,晚上在廖老房里学习。廖老尽管年近古稀,但却不辞辛劳,诲人不倦,每晚耐心地辅导我们。廖老不仅给予我们学习上的帮助,还鼓励我们好好工作,在政治上求进步。有他老人家的言传身教,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奋发进取,我和蒋荣勤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分别转干,走上了不同单位的领导岗位。钟梅春调操场供销社任供销员,钟木生调本县钤北林场为生产骨干。
  除了正式地教授我们这个学习小组知识外,廖老的言行、学识也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影响我们。一天晚上,我和钟木生、黄梅花三人在廖老的房间聊天,都说自己的村落好。我们笑黄梅花从山背“野鸡窝”嫁到大岗山野猪窝去,不知相中了哪一点。黄梅花不服气,反驳我们山泗、赤土穷得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可吹的,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廖老听后开怀大笑,随即口吟八句以凑趣:
  山背黄梅艳,山泗穹山阿。
  山下风光好,花落野猪窝。
  赤土遭干旱,泗水泪成河。
  相争终未已,笑倒老家伙。
  山背、山泗、赤土及野猪窝是当地村名,此刻,廖老把它们当作珠玑嵌进诗中。我们明白廖老的意思后,都不再争了。
  廖老平易近人,为人真诚,关爱青年。197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天下着大雪,廖老敲开我的房门,让我不要睡懒觉。他走进我房间摸着被子说:“你的被子很薄,中间还有几个洞,晚上睡着了会着凉的。”当天晚上,他从自己房里抱来一床被子盖在我的身上,让我倍感温暖。
  1978年廖老返京时,场里的职工都依依不舍,在他所住的招待所门前久久不愿离去。次年听闻廖老得到“平反”的消息后,大家都为他高兴不已。我与廖老相处三载,成了莫逆之交,他虽已离开人世20多年,但我时刻缅怀他老人家。
其他文献
徐培林是上饶一中的一位退休教师。他今年虽已98岁高龄,仍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走起路来和年轻人一样。徐培林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近日,我带着这个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徐培林说:“我也没什么长寿秘诀,就是普普通通地过日子。”经过一番长谈,我从徐培林的话中总结了他的四条养生法。  心态平和。徐培林经历了大半生的坎坷。他在20世纪50年代整风反右中被戴“右派”帽子,在之后的“文革”中又成了“臭
期刊
午睡被很多养生专家比喻为给身体“充电”,原因就在于有效的午睡,可以明显缓解日间紧张情绪,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人体的血压、心率、血糖、消化道功能均与自主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相关,这两种功能正常则可优化身体机能,进而减少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但有些老年人未能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又不得午睡之法,午睡往往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其实,午睡并不是个随意的事,正确的午睡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午睡时间  
期刊
叶酸可以用来预防宫颈癌、阿尔兹海默症及冠心病等。老年人补充叶酸,还可以防止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过多,避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此,推荐三款可补充叶酸的食疗方。  猪肝西红柿汤  材料:西红柿2个,猪肝1小块,葱花、姜丝、葱段适量,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西红柿去蒂洗净,放在开水中泡两分钟;将猪肝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放清水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取出切薄片,放水下冲洗至无血水,沥干,放料酒、姜丝、葱段和一点
期刊
如今,我们的办公室、居室、汽车里都有空调、电风扇,还有冷饮,但有时我们仍会感觉燥热,那么,古人会用怎样的方式避暑呢?  扇子古时候,扇子又名“摇风”“凉友”,所谓“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扇子是古代消暑最常用的器具。在西汉,京城长安有位能工巧匠丁缓,他把7个直径为一丈长(3.33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轮扇”。《西京杂记》记载,这把扇子“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一个人操纵,可以让满厅
期刊
很多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或比我们早很多年进入老龄社会,有些成熟的经验,虽然我们不能全部照搬,但总可以学习一下,即便是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荷兰的生命公寓理念世界闻名,由荷兰养老专家汉斯·贝克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荷兰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浪潮。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汉斯·贝克教授经过充分调研和精心设计规划后,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在荷兰横空出世,這就是生命公
期刊
我和妻子到美国的芝加哥探望朋友。晚上我们到超市买菜,想顺便买两瓶酒,但超市里只有葡萄酒和啤酒,没有国内常喝的白酒。我打电话询问朋友,得知美国的酒只在专卖店出售。根据美国的法律,酒是专卖的,而且卖酒的营业执照分两种,即烈酒(酒精浓度40度以上)和淡酒(啤酒和葡萄酒),看到写有“Beverage and Alcohol”(飲品和酒类)的商店就是专门卖酒的,营业时间限定在10点至21点,并且星期天不得开
期刊
一连数天的高温被一场大雨终结,闷热的空气被冲洗殆尽,清新的微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雨后,空气中总会散发出一股泥土的芳香,并且这种气味在久旱逢甘霖之际最为强烈。不论是静怡的乡间小道,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抑或是葱郁的森林中,这种雨后空气中的泥土味似乎普遍存在。  其实,雨后的空气中带着一丝丝泥土的气味,这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发现了,并且让很多诗人产生了灵感,从而被写进了文学作品中
期刊
1931年4月,国民党不甘心第一次“围剿”失败,很快策划了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蒋介石吸取了第一次“围剿”失败的教训,制定了“厚集兵力,严密包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这次“围剿”,国民党调集20万兵力,以江西宁都为中心,兵分四路在西起赣江、东至福建建宁800里长的弧线上包围苏区。国民党军总司令何应钦口出狂言:“(此次‘围剿’)我们已有完整的计划,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有
期刊
1982年7月,我通过全国税务系统招干考试,被江西省铜鼓县税务局录用,之后被分配到一个基层税务站工作。从开始收税用的珠子——算盘,到现在人均一个键盘——电脑,浓缩了我从事税收工作近40年的巨大变化。  记得我刚参加税收工作时,开票、盘点、查账用得最多的是七子大算盘。我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打算盘的书,经常练习,不久就熟悉了加减乘除的运算。两年后,市面上开始流行一种特制的五子算盘,大小是原来老式算盘的一
期刊
乡下人兴赶集,在江西崇仁一带,管赶集叫“当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当街,走的还是弯弯的山路。  同村的大伯挑着箩筐,大娘大婶提着竹篮,箩筐里装着蔬菜,篮子里装着鸡鸭。而我父亲总是推着一辆古铜色的独轮车,两边各放一只麻袋,袋里装着红薯、芋头、茄子和辣椒。奔波的人群中,扁担箩绳“嘎叽嘎叽”地响,公鸡母鸡“稀里哗啦”地挣扎,独轮车儿“吱呀吱呀”地唱,唤醒了沉寂的山谷,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好一首乡村农民赶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