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复句”质疑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问提的提出传统的看法认为,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一样,汉语的句子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句”、“复句”,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只要我们读一下《马氏文通》以来的语法著作,我们就会发现,虽然这些语法学家绝大多数都承认汉语应分“单句”、“复句”,但他们对“复句”的定义,单、复句的界限、“复句”的再分类等问题的看法都是很不一致的。可以说有关“复句”的理论,从一产生就是各执一说的,并且充满了不能解决的矛盾。这就使我们发生了疑问:“单句”“复句”有无本质的区别?汉语是否有必要分单、复句?也就是说,我们
其他文献
<正>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既有规律可循即共性,又有着千姿百态之差即个性。中古时期的城市亦然。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都基本上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正> 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李煜是五代杰出词人,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词作冲破了“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
<正> 艺术对于构成其整体的基本要素——细节,有着严格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其应当具备见微知著、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而且还应当具有“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细腻表现力。那么究
<正> 学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心理因素决定其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一切客观因素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起作用。主观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学生的
<正> 《句与句之间》是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的一篇基础知识短文。它对研究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完善传统的语法系统,对语言单位的分析,都有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对这篇知识短
<正>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统一思想原系熔铸、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来,且不论它作为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建立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对它的理解和表述仍然有争论的。在此仅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揭示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之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之理,表现为一门科学理论,但它又蕴含着为人类求解放,谋幸福之情,引
<正> 写出这个题目,倒不是要谈点什么创见。不过,在今天——更大程度上是明天——财富的巨大的源泉在于人类的头脑,这已成公论,而发展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社会前进自然是
<正> “诗经”自结集以来特别是汉代以后,一直被尊为经典,“掌之王朝,颁之侯服,小学大学之所讽诵,冬夏之所教”(朱彝尊《曝书亭集》),作为一种说教——诗教——的工具,担负起
<正> 劳动就业智能结构是劳动就业理论中重要内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甚少,使劳动就业理论不能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