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矿区土壤汞对蚯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来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mi)为试验生物,研究贵州万山矿区水稻土中汞〔w(总汞)为0.14~76 mg·kg-1,w(甲基汞)为0.65~3.8μg·kg-1〕的生物有效性。暴露试验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甲基汞的生物富集因子(BAF)为5.37~17.55,高于无机汞的生物富集因子(0.14~1.14),说明甲基汞生物有效性比无机汞更高,具有潜在的生物放大效应。对蚯蚓体内汞形态的分析表明,蚯蚓体内甲基汞占总汞比例为0.26%~4.23%,高于土壤中甲基汞占总汞比例(<0.1%)。随着土壤中汞浓度的增加,蚯蚓体内w(无机汞)(0.20~10.20 mg·kg-1)和w(甲基汞)(7.2~47.8μg·kg-1)增加。土壤无机汞浓度与蚯蚓体内无机汞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但土壤甲基汞浓度与蚯蚓体内甲基汞浓度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综合文献调研结果,发现土壤无机汞浓度能较好地预测蚯蚓体内无机汞的富集。尽管万山矿区汞被认为是"惰性汞",但研究表明这些汞对蚯蚓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并可能在陆生生态系统中对蚯蚓捕食者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
其他文献
通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解决一类条件极值问题,得到了其中参数λ与极值问题对应的二次型矩阵的特征根的一个关系.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150例白内障“复明工程”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
中国古代对物质比重与流体的认识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九章算术>等古代数学典籍记载了一些物质的比重值及收录了一些与比重有关的算题.古人以"势"来描述那些能浮于水面
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
由于民办教育是民办、民有、民营的动力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民办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营机制体现了它与生俱来的市场本位、质量本位、服务本位、效率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