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杀人机器,未来战争新形态?

来源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下雪的日子,两国的士兵在边界进行例行巡逻。双方皆配有带自动武器系统的履带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配有机械枪和光学系统,可分辨外来威胁,例如人类或是交通工具。当双方的巡逻队伍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慢慢交会时,一名士兵不慎跌倒,触发了他的突击步枪。另一方机器人记录到枪声后将此举解释为攻击行动,随即决定进行适当回应。不到一秒钟,双方的机器人在系统的命令下,将武器转向人类目标,然后展开进攻。一阵枪林弹雨过后,12名或死或伤的士兵四散倒卧在他们的机器人同伴身旁。最后两国检讨此次事故,都将责任归咎到对方身上……
  虽然这个假设情况看似荒诞,但这些战用机器人确实早已有雏形。
  “自动化”不受人类控制
  爱沙尼亚的米尔兰姆机器人公司研发出一款叫作THEMIS的机器人,全名为“履带式混合模块化步兵系统”。它的身体靠着小型坦克履带移动,上方有远端武器炮塔,可搭载小口径或大口径的机械枪;它还配有镜头与目标追踪软件,可让炮塔按照设定追逐人类或物体。目前这套系统仍由人类控制,米尔兰姆公司也如此坚称,但其实机器人的系统已能让它自行判断眼前情况,辨别可能的作战目标并进行追踪。米尔兰姆公司官网上指出:“THEMIS有近乎无限的潜在用途。”
  在战争中使用致命武器对抗作战目标,过去一直是由人类做出决定,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面临改变。人工智能、机器影像辨识和机器人等现代技术让武器系统不需人类参与,便能确认并杀死战场上的敌人。
  俄罗斯、中国、美国都在努力研发可将武器與感应器、定位计算机配对的自动平台;英国和以色列早已使用具有自动化功能的武器,包括可找寻并攻击敌人雷达的飞弹、无人机,以及无须人类命令便可决定发射炮火的交通工具与船舰。
  “机器杀人”跨越道德
  什么情况下军事武器可以或应该代理人类,决定由机器取走人类的生命?这个问题跨越道德,让人思考战争的本质,如今军事策划者、人权组织、国防官员、研究分析师和伦理学家都尚未取得共识。
  自动杀人机器并不是新科技,其实数十年前早已有武器系统可以独立辨识并攻击目标。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战争策划者已测试可独自辨认目标的鱼叉反舰飞弹和战斧巡弋飞弹,这两种飞弹至今仍在人为监控的情况下使用。
  美国最先进的自动武器主要着重防御应用。2003年美国在伊拉克的大型基地遭到攻击,美国陆军研发出“反火箭、火炮和迫击炮”系统,可侦测空中威胁并向人类操作员示警,当人类按下按钮,该系统可追踪并发射可在空中自行爆炸的弹药来炸毁威胁来源,借此减少人员伤亡与损害。
  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人员沃克表示:“当大量飞弹袭来,人类不可能说:‘好,你先击毁那个飞弹。’作战信息中心的人员没办法跟上飞弹速度,因此美国策划人员发展出方阵近迫武器系统和神盾战斗系统,它们可以联结船舰和飞机上的感应器辨认空中威胁,操作人员输入信息后,可自动发射飞弹进行攻击。”
  这些系统已被事先安排好,只要人类在某个时间点按下按钮,机器就可做出一切决定。
  在沃克看来,致命自动武器的定义为:一旦人类解除限制,便可独立决定摧毁对象与目标的武器。
  恐致更严重血腥冲突
  沃克于2014年到2017年担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当时他负责执行国防部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即利用美军最核心的创新科技打击敌人的可能优势。美国第一次抵消战略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任内实施,旨在建立美国核优势;第二次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强调美国计算机和导弹科技;第三次抵消战略将结合人类与机器的优点,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自动化来打造更快更聪明的网络。
  独立致命武器的支持派认为机器可降低错误发生率。瑟瑞最近开始在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监控数据科学、模型和模拟,他表示,机器人可在几毫秒内分析人类想象不到的大量数据,并判断出使用武器限制损害的最佳时间点。但是反对派表示,一旦致命机器人犯错,将招致更严重的血腥冲突,这需要自动武器持有国相互合作与约束。
  虽然多数国家支持自动武器在某种程度上由手动控制,但却难以解释“实务上有效人为控制”的意义。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军事伦理教授波林·尚克斯·考林表示,人类会谴责某种行动或将之合理化,这牵涉到人类会判断这些行动是否符合道德,如果今天不是人类做决定,那这就变成机器对机器的问题了。
  如潘多拉盒子
  电动车大厂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已故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苹果公司共同创办人沃兹尼克和多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2015年曾签署一封公开信,警告自动武器可能成为暗杀、颠覆国家、压迫人民和选择性杀害特定种族的工具。
  马斯克曾指出,人工智能武器恐成人类最大威胁,一旦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就再也关不起来了。
  尽管如此,沃克对道德问题的看法仍比较乐观,他认为未来人类会更不用担心将控制权交给自动武器代理,但他坦言人类必须采取行动,而且还有漫漫长路需要努力。
  (编辑 巧克力)
其他文献
◎STEM知识素养  ★人文知识  据记载,公元22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魏国守将郝昭在箭上装上火把,做成“火箭”,烧毁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这是“火箭”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上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向敌方,达到纵火的目的,与现在所说的火箭完全不同。  火药发明后,中国古代科学家运用火药燃烧产生气体的反冲原理制造出了火箭。早
儿子学校通知开家长会,微信群里家长们异口同声地问:“新逸妈妈会去吗?好想再看看他們家的好奇心橱柜!”老师很快确定新逸妈妈将在家长会上再次介绍他们家的好奇心橱柜,大家顿时激动起来。  新逸妈妈的好奇心橱柜真的很神奇,里面仅月季花标本就有一百多种,甲壳虫标本有数千个,还有几百种石头、植物种子,无数的以大自然为主角的摄影作品……它们来自全球各地,具有不同的神秘气息。  新逸妈妈借助视频、照片和文字,向大
Andy Lau(刘德华),Aaron Kwok(郭富城),Leon Lai(黎明),and Jacky Cheung(张学友)were referred to as the “Four Heavenly Kings”(四大天王) by the media for their great popularity more than a decade ago. So far,their influen
猪鼻蛇是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体型不大的无毒蛇,它没有毒蛇克敌制胜的毒液,没有巨蟒足以缠死敌人的蛮力。所以,在弱肉强食的野外环境中,为了生存,猪鼻蛇练就了很多求生本领。  遇到野猫等一些食肉动物来犯时,猪鼻蛇的头颈立刻变扁,嘴里发出“嘶嘶”声,做出攻击的样子,很像眼镜蛇。它还会翘起尾巴模仿响尾蛇,把对手吓走。  如果对手很强,根本不会被吓走,猪鼻蛇就会立刻缩成一团,肚皮外翻,伸出舌头,嘴里发出一种腐臭
寒冬中的暖阳    那年我在纽约。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到路边的报摊购买一份杂志。我掏出五张一元的钞票交到店主的手上。就在一刹那,猛地刮起一阵冷风,店主的手一松,其中一张一元钞票随风飘到街角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默默长跪的乞丐身旁。  店主“呀”地一声,说:“糟了!这下肯定拿不回来了!”我的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只见乞丐捡起膝前的钞票,站起身,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近。他一言不发,伸出满是污垢的手,将那张钞票交
何为老师:2011年毕业于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敢思敢想。“点燃孩子对科学的热情”是何为老师任教科学以来追求的目标。他在日常教学中扎扎实实做好“教科学学科学”的基本工作,在各類教学教研中表现突出,曾获得长沙市城区小学科学优质实验课竞赛一等奖、长沙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天心区小学科学教师说课一等奖等荣誉。何为老师担任青园小学有为创新社团指导教师,连续被评为长沙市
06年7月1日,《超级访问》节目主持人李静推出了一本别具一格的杂志,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个人杂志——《静》,这是她继金牌主持人、栏目制作人、商界老板后,又一次成功的角色转换。  生活给了李静很多角色,妈妈、妻子、节目主持人、制片人、公司老板。在这些角色之间穿梭行走,该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情吧?事实上,李静也确实曾经被自己好胜要强、追求完美的性格所苦,因为她在工作上给自己很大压力,以致曾经备感焦虑。然而
(导读:Daniel一家喜欢海滨生活,为了每天可以看到海滩,他们甚至搬到海边附近居住。)  Every Saturday Daniel and his family go to the beach. They live far from the beach, but once a week the family gets into the car and Daniel’s father drive
周末闲着无事的时候,我经常怀念以前的生活。那天,我想起住在乡下时,隔壁有位我喊她“李姨妈”的人,她曾经对我十分照顾。后来我因为工作搬到城里,彼此就失去了联系。那时候她无儿无女,想想她老年的境况肯定堪忧,于是我开始四处打听。后来我了解到,李姨妈享受国家五保户政策,住进了县城的敬老院。  敬老院离我家10多里,并不太远,于是我决定去探望李姨妈。  到了敬老院,我很快就找到了李姨妈。李姨妈60多岁了,腿
导读:一年年斗转星移,一载载桃李芬芳。教师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青春,用爱的阳光和智慧的甘霖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To my teacher:  If I had not had you as my teacher in Year 7, my life would be incredibly different. I’m not saying it wou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