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见过的许多《计算机应用》教材都是讲“操作步骤”,而且教材中以“知识点”来划分章节。虽然分类细致,操作步骤详实,但每个知识点之间没有连续关联性,也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不能完成一项整体性、现实性的任务。因此,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不方便之处。如:知识点繁多,学生跟着做做,觉得较容易,但容易遗忘知识点;学生把教材当作一本“万能说明书”,需要时翻翻书,按步骤一查就会,但是离开了书又忘记了,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笔者尝试过“举例”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任务”为活动中心,在强烈的“解决问题”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听课的热情会大大提高。
一、计算机课程中“举例”的作用
1.举例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word编辑”课堂的开始,笔者把“编辑前”的文档与“编辑后”的文档进行了详细对比,学生们明显看出编辑后的文档美观整洁,很有艺术效果。使学生迫切想知道《简历》的前后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不会把本堂课的学习当作一种包袱,而是积极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完成任务”。
2.在知识点的教授过程中,举例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总结规律
当老师把操作步骤总结好时,学生本来没有感性认识,通过巧妙举例,使学生理解详细操作步骤,真正把这个知识点变为技能。例如,遇到“边框”“项目符号”“段落”等设置,都在“格式菜单”下;遇到“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等”设置时,都在“插入菜单”下。
3.以例子强化记忆
在课后总结时,布置几个包涵当堂课所有知识点的例子,让学生反复训练,既起到加强理解的作用,又使学生便于记忆。
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举例”的几点原则
1.举例时追求实用,学以致用
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其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拿出现实生活中的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觉得顺理成章,有学习的必要性。
2.举例时难易程度适中,由简入难
举例不宜晦涩、深奥,新知识点不宜过多,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盲目认为学生很聪明,也不宜过于简单。选取范例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其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有难度的“任务”,最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就会专心致志,兴趣浓厚。
3.举例时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举例新课时,可以穿插前几堂课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及时达到巩固知识点、检验学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和信心。
对实例讲解过程,不宜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演示。有时唯恐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明白个别知识点的操作方法,而不断复习,重新演示,复述步骤。这样久而久之,会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无法培养学生自觉回顾知识,靠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举例时兼顾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展示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美”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得到美的享受,是课堂教育成功的集中体现。
计算机教学中动人的段落文字、精美的插图、造型优美的线条与色彩,都能提供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美感。然后他们就会有足够的激情亲自上机动手实践,不仅有了知识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升华。
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业务知识的钻研,努力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潜心钻研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举例”的技巧和艺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作范例,使学生在大量的精彩范例实践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乐学、易学、会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
一、计算机课程中“举例”的作用
1.举例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word编辑”课堂的开始,笔者把“编辑前”的文档与“编辑后”的文档进行了详细对比,学生们明显看出编辑后的文档美观整洁,很有艺术效果。使学生迫切想知道《简历》的前后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不会把本堂课的学习当作一种包袱,而是积极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完成任务”。
2.在知识点的教授过程中,举例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总结规律
当老师把操作步骤总结好时,学生本来没有感性认识,通过巧妙举例,使学生理解详细操作步骤,真正把这个知识点变为技能。例如,遇到“边框”“项目符号”“段落”等设置,都在“格式菜单”下;遇到“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等”设置时,都在“插入菜单”下。
3.以例子强化记忆
在课后总结时,布置几个包涵当堂课所有知识点的例子,让学生反复训练,既起到加强理解的作用,又使学生便于记忆。
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举例”的几点原则
1.举例时追求实用,学以致用
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其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拿出现实生活中的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觉得顺理成章,有学习的必要性。
2.举例时难易程度适中,由简入难
举例不宜晦涩、深奥,新知识点不宜过多,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盲目认为学生很聪明,也不宜过于简单。选取范例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其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有难度的“任务”,最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就会专心致志,兴趣浓厚。
3.举例时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举例新课时,可以穿插前几堂课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及时达到巩固知识点、检验学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和信心。
对实例讲解过程,不宜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演示。有时唯恐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明白个别知识点的操作方法,而不断复习,重新演示,复述步骤。这样久而久之,会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无法培养学生自觉回顾知识,靠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举例时兼顾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展示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美”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得到美的享受,是课堂教育成功的集中体现。
计算机教学中动人的段落文字、精美的插图、造型优美的线条与色彩,都能提供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美感。然后他们就会有足够的激情亲自上机动手实践,不仅有了知识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升华。
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业务知识的钻研,努力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潜心钻研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举例”的技巧和艺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作范例,使学生在大量的精彩范例实践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乐学、易学、会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