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后6周的710例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包括一般资料及产科因素。 结果 710例初产妇中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一般资料中高学历、公务员、教师及医护职业、居住条件满意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全文查看链接   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扫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X线平片资料及CT扫描资料保存完整的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 CT扫描对内脏损伤的检出例数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113例,锁骨骨折37例,明显高于CT检出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T检出胸椎骨折52例,胸骨骨折18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的效果。 方法 我院老干部门诊老年人群中随机抽取90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5岁),对其进行一般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观察1年、2年后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行为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疾病的知晓率和应对能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入组患者1年、2年后体重指数、血压水平、行为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疾病的知晓率和应对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摘要] 目的 分析脊柱手术过程中体位变化影响全麻高浓度氧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后路手术的82例ASA I~II级患者均接受全麻,在以100%氧浓度麻醉诱导后以80%氧浓度行机械通气时间15 min(Ta)、体位从仰卧位变成俯卧位时间15 min(Tb)、俯卧位后1 h(Tc)、俯卧位变成仰卧位前(Td)、翻身变成仰卧位后15 min(Te)分别监测,然后算出肺泡动脉氧含量差、氧合指数。 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序列对鉴别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进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MRCP成像检查,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75例、肝囊肿6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肝囊肿26例,并与MRI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MRCP成像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69个,诊断符合率95.48%;诊断肝囊肿病灶156个,诊断符合率97.50%;总体鉴别正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 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第二磨牙邻面龋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患者年龄、性别及牙位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0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中出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患者105例,发生率21.00%;年龄(OR=1.05>1,P=0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上下极淋巴引流与中央区淋巴结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在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病例中,分别在对侧甲状腺上下极注射亚甲蓝,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蓝染情况。 结果 上极注射组23例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蓝染8例,蓝染率为34.78%(8/23);下极注射组23例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蓝染17例,蓝染率为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甲状腺上下极的淋
[摘要]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教育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按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干预常规给予降压、调脂等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压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生活方式教育。 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TC、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疗效。 方法 将2008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行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32例胃癌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同期入住我院行改良空肠间Roux-en-Y置代胃术的32例胃癌患者设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胃癌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及术后进食、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情
[摘要]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各38例,PFNA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內固定治疗,PFN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
[摘要]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临床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5),两组存活患者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随访时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