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发展与应用

来源 :中国茶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总结我国茶园有害生物防治从传统防治到化学防治,再到绿色防控和生态调控理念引入的发展历程,解析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内涵,介绍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各项技术,提出应合理选用和精准使用农药,进而提出目前我国茶园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对网上垫料养殖模式番鸭的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14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状态良好的黑羽番鸭7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低密度I组、低密度II组、正常密度组、高密度I组以及高密度II组,这5组在3~6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6、7、8、9、10羽/m2,7~10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2、3、4、5、6羽/m2,每组6个重复.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血清生化指标中,高密度II组的肌酐水平低于正常密度组(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丙二醛水平为低密度I组<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鸭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180只7周龄山麻鸭蛋鸭,预试期1周,随机分为低密度(n=30)、中密度(n=60)和高密度(n=90)3个试验组,鸭舍内密度分别为5、10、15只/m2,试验期11周.于11周龄(育成期)和19周龄(初产期)采集血样和组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增加饲养密度会降低蛋鸭体重(P<0.05),19周龄时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高于低密度组(P<0.05);11周龄和19周龄时血清白蛋白浓度均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而下降(P<
试验旨在研究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鉴定初情日龄的可能性,以提高筛选后备母猪的准确性.选取体重大于48 kg、(110±5)日龄的杜× 长× 大后备母猪80头,分别于第120日龄和第140日龄测量体重和背膘厚度,并于第140日龄测定IGF-1、血浆尿素氮(PUN)和瘦素(Leptin),分析IGF-1与初情日龄的相关关系,以及IGF-1与体重变化、背膘厚度变化之间回归关系.结果表明:IGF-1水平与初情日龄负相关(r=-0.627,P=0.000),与第140日龄的背膘厚度正相关(r=0.59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复合菌剂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选用48周龄京白1号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 mg/kg丁酸梭菌复合菌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蛋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料蛋比和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合格蛋率无显著差异;200、400 mg/kg丁酸梭菌复合菌组的哈氏单位、蛋壳比例、蛋白比例、蛋黄比例、蛋壳强度
断奶仔猪数是评定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在分娩前后实现对断奶仔猪数的预测,本研究收集了广西某猪场13285头母猪的配种季节、分娩季节、断奶季节、断配间隔、胎次、妊娠天数、胎间距、分娩窝重、哺乳天数和断奶仔猪数信息,首先利用R软件中的Boruta特征选择算法筛选出分娩窝重等8个重要的特征变量,然后基于筛选出的重要特征使用随机森林、决策树、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断奶仔猪数进行分类预测.结果显示,5种算法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在0.846~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行为、步态评分及羽毛状况的影响.将200只7日龄混合性别的健康817白羽肉鸡随机分成笼养组与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地养组饲养密度为10只/m2,笼养饲养密度为20.4只/m2.试验期42 d.每2周测定各组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每周观察各组行为;在第4、6周进行恐惧试验;第7周测定步态评分和羽毛评分.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与笼养组肉鸡相比,地养组肉鸡表现更多的行走行为和舒适行为(梳羽、伸展、觅食和沙浴),而饮水和趴卧行为较低(P<0.05).地养组肉鸡的
近年来,苏州采取大力建设现代种业发展载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步伐、构建稻麦良种保供体系等举措,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与此同时,苏州种业还存在土地资源和规划空间受限、种业规模和龙头企业弱小、种业科技和基础设施不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等瓶颈.苏州具备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下一步需要通过强化部门管理职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发展现代种业产业链、精准培植种业龙头企业、强化制种繁种推广标准建设、提高良种为农服务能力等举措,促进苏州种业高质量发展.
猪肉价格剧烈波动既会影响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甚至波及社会安定,也会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并引发农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本文根据2006—2019年168个月度样本数据,利用VAR模型,从猪肉自身价格以及供给和需求2个层面研究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显示:猪肉自身价格对猪肉价格波动影响最大,10个月前的猪肉价格对当月猪肉价格仍有66.96%的影响;从供给方面来看,对猪肉价格影响最为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能繁母猪存栏量、豆粕价格、生猪存栏量,其中,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对当月猪肉价格有37.78%的影响;
本文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3—2018年我国规模化奶牛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结果用于规模和省域间比较分析.奶牛养殖要素投入与产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资本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加,劳动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减少.小规模及中规模奶牛养殖TFP指数年均下降0.4%、0.6%,大规模奶牛养殖TFP指数小幅上升.从7省比较结果来看,北方省份中大规模奶牛养殖TFP指数总体提升,尤其是大规模养殖TFP指数提升明显;南方省份奶牛养殖投入成本高而产出低,各规模奶牛养殖T
粮食的储藏与加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射频技术凭借具有穿透深度大、加热迅速、整体加热、无化学残留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粮食产后研究,并在部分领域工业化应用前景广阔.为深入了解射频加热技术在粮食储藏与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本文首先对射频技术展开概述,阐述了射频加热的基本原理,并对目前商业化应用的射频加热系统的类型与特点进行介绍;从粮食与储粮害虫的介电特性、储粮害虫的耐热性和粮食的加热均匀性改善三个方面概述了目前射频在粮食储藏与加工中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该技术在粮食产后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