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治疗的形式不拘一格,不同的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最主要的是选择可以进入我们心灵深处,改善病态状况,激发我们走出困境的方式。
聆听
以聆听为主的治疗形式包括音乐回忆、歌曲讨论、音乐同步、音乐想象及音乐引导想象。
这一治疗的形式主要是通过给患者听音乐,帮助治疗师了解病人的成长经历,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帮助病人识别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解除病人深层次的内心矛盾冲突,最终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升华。
即兴演奏
还有一种治疗形式就是即兴法,患者可以随心所欲演奏他喜欢的打击乐或旋律乐器,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恰当引领,从而治疗一些心理疾患,并促进个人成长。
参与
另外一种治疗形式是以患者的参与性为主,包括乐器演奏、歌曲演唱、旋律发展练习、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以及吹弹疗法、歌唱疗法等。
乐器演奏、歌曲演唱、旋律发展练习、音乐游戏等治疗方式都是让患者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己就是演奏者或是表演者,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患者需要学习某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如唱歌或是演奏乐器等。通过这些参与形式,治疗师可以与患者在不经意间进行一种音乐的沟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在小组治疗中进行节奏练习,治疗师会发现某些演奏者总是比小组其他成员节拍快或是急促 ,这些演奏者可能会是不太注意与人交流、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他们往往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治疗师可以通过改变其节奏演奏方式,使其注意与别人的交流,尽量达到与别人的节拍一致,从而学会与别人的良好沟通。
吹弹治疗用特定的乐器演奏方式治疗某些疾病。如对哮喘病的孩子教他们学习吹笛子,这种方法是利用吹奏时肺部扩张的运动配合按摩和呼吸操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吹奏练习达到治疗和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弹奏治疗包括学习弹奏各种乐器,通过学习弹奏乐器,让肢体出现病变部位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康复目的。
如通过学习钢琴使脑梗塞病人的某一侧上肢得到锻炼,从而增加肌体协调性,最终恢复上肢大部分功能。因为这类病人的乐器学习是以治疗为目的,治疗师需要根据病人的上肢情况设计每天练习的作业——如何循序渐进地用病变的手弹奏音符,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怎样练习等。把钢琴的演奏技术融入到康复的训练中,并重复使用病变的肢体,让其在钢琴技术的学习中,不断进行运动,最终既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技能,又锻炼了病变的肢体。当一首完美的音乐弹奏出来时,病人的成就感和家属的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歌唱治疗唱歌是再普遍不过的音乐形式了,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哼唱几句。这怎么可以称为治疗呢?其实,歌唱治疗不仅对人的生理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调节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治疗方式。
当人放声唱歌时,心肺功能就会得到锻炼。因为唱歌时要加大呼吸量,使胸部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唱歌时会有深度呼和吸,呼气时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吸气时可使肌体增加更多摄氧量,而唱歌时横隔膜的运动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功能。
唱歌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现实生活中,业余的民间合唱团、社区组织内的老年合唱团,这些普通人参与的合唱组织,不一定要有多好的嗓子和音乐知识,只要参与其中,就会对人的身、心有很大好处。其实这种音乐形式最易被群众接受,也是音乐为更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式之一。
小贴士:生活中的自我调节
一个音乐形式吸引我们与否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倾向性和成长背景。例如:一个比较关注细节性事物的人,他很可能对细节性的音乐特别感兴趣;一个可能是过于细致精确、喜欢对称形式的人,巴赫风格的音乐可能是这类人感兴趣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音乐的形式缓解压力、解除病痛。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到KTV聚会唱歌,到迪厅跳舞,这些都是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那种快节奏、大音量、没有特定旋律的音乐,让年轻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能量,在金属乐器的敲击中找到自己年轻的、躁动的、有着无限未来的、迷茫的和活力四射的自我。
当然,我们也不能长期沉浸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因为长期大音量声音的刺激会使人的健康受损,如出现听力减弱、失眠和头痛等症状。
根据音乐治疗的同质性原理,在情绪调节中,当你处于极度悲伤时,选择那些哀婉的音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泄,待情绪中压抑的成分得到宣泄后,再以明快的音乐进行调整,这样比较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同样,利用音乐治疗异质性原理,有时对情绪和心理的调节需要运用相反的音乐进行调整,如对焦虑、紧张的病人适宜使用一些放松、舒缓的音乐,使其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
音乐的作用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同一首曲子,对其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人的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受也不相同。
我们认为,只要是你喜欢的音乐都会调整你的情绪,只需遵循以上的一些原则就可以了。古今中外的名曲一般都是符合音乐治疗的选曲原则的,我们在生活中注意收集不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时候演唱或是收听相宜的音乐曲目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聆听
以聆听为主的治疗形式包括音乐回忆、歌曲讨论、音乐同步、音乐想象及音乐引导想象。
这一治疗的形式主要是通过给患者听音乐,帮助治疗师了解病人的成长经历,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帮助病人识别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解除病人深层次的内心矛盾冲突,最终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升华。
即兴演奏
还有一种治疗形式就是即兴法,患者可以随心所欲演奏他喜欢的打击乐或旋律乐器,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恰当引领,从而治疗一些心理疾患,并促进个人成长。
参与
另外一种治疗形式是以患者的参与性为主,包括乐器演奏、歌曲演唱、旋律发展练习、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以及吹弹疗法、歌唱疗法等。
乐器演奏、歌曲演唱、旋律发展练习、音乐游戏等治疗方式都是让患者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己就是演奏者或是表演者,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患者需要学习某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如唱歌或是演奏乐器等。通过这些参与形式,治疗师可以与患者在不经意间进行一种音乐的沟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在小组治疗中进行节奏练习,治疗师会发现某些演奏者总是比小组其他成员节拍快或是急促 ,这些演奏者可能会是不太注意与人交流、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他们往往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治疗师可以通过改变其节奏演奏方式,使其注意与别人的交流,尽量达到与别人的节拍一致,从而学会与别人的良好沟通。
吹弹治疗用特定的乐器演奏方式治疗某些疾病。如对哮喘病的孩子教他们学习吹笛子,这种方法是利用吹奏时肺部扩张的运动配合按摩和呼吸操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吹奏练习达到治疗和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弹奏治疗包括学习弹奏各种乐器,通过学习弹奏乐器,让肢体出现病变部位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康复目的。
如通过学习钢琴使脑梗塞病人的某一侧上肢得到锻炼,从而增加肌体协调性,最终恢复上肢大部分功能。因为这类病人的乐器学习是以治疗为目的,治疗师需要根据病人的上肢情况设计每天练习的作业——如何循序渐进地用病变的手弹奏音符,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怎样练习等。把钢琴的演奏技术融入到康复的训练中,并重复使用病变的肢体,让其在钢琴技术的学习中,不断进行运动,最终既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技能,又锻炼了病变的肢体。当一首完美的音乐弹奏出来时,病人的成就感和家属的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歌唱治疗唱歌是再普遍不过的音乐形式了,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哼唱几句。这怎么可以称为治疗呢?其实,歌唱治疗不仅对人的生理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调节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治疗方式。
当人放声唱歌时,心肺功能就会得到锻炼。因为唱歌时要加大呼吸量,使胸部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唱歌时会有深度呼和吸,呼气时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吸气时可使肌体增加更多摄氧量,而唱歌时横隔膜的运动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功能。
唱歌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现实生活中,业余的民间合唱团、社区组织内的老年合唱团,这些普通人参与的合唱组织,不一定要有多好的嗓子和音乐知识,只要参与其中,就会对人的身、心有很大好处。其实这种音乐形式最易被群众接受,也是音乐为更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式之一。
小贴士:生活中的自我调节
一个音乐形式吸引我们与否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倾向性和成长背景。例如:一个比较关注细节性事物的人,他很可能对细节性的音乐特别感兴趣;一个可能是过于细致精确、喜欢对称形式的人,巴赫风格的音乐可能是这类人感兴趣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音乐的形式缓解压力、解除病痛。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到KTV聚会唱歌,到迪厅跳舞,这些都是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那种快节奏、大音量、没有特定旋律的音乐,让年轻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能量,在金属乐器的敲击中找到自己年轻的、躁动的、有着无限未来的、迷茫的和活力四射的自我。
当然,我们也不能长期沉浸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因为长期大音量声音的刺激会使人的健康受损,如出现听力减弱、失眠和头痛等症状。
根据音乐治疗的同质性原理,在情绪调节中,当你处于极度悲伤时,选择那些哀婉的音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泄,待情绪中压抑的成分得到宣泄后,再以明快的音乐进行调整,这样比较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同样,利用音乐治疗异质性原理,有时对情绪和心理的调节需要运用相反的音乐进行调整,如对焦虑、紧张的病人适宜使用一些放松、舒缓的音乐,使其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
音乐的作用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同一首曲子,对其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人的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受也不相同。
我们认为,只要是你喜欢的音乐都会调整你的情绪,只需遵循以上的一些原则就可以了。古今中外的名曲一般都是符合音乐治疗的选曲原则的,我们在生活中注意收集不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时候演唱或是收听相宜的音乐曲目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