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一课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对传统的瓶吞蛋实验和覆杯实验进行实验改进,并引导学生用多种实验方案粗测大气压值,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不足;优势;实验细节
  作者简介:刘培培(1982-),女,山东烟台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1实验改进与创新背景
  “大气压强”是鲁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大气特殊的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大气压强,本节课需要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但传统的瓶吞蛋实验,实验现象的时间很短,不易观察,覆杯实验易让学生产生错解,认为卡片不掉落是因为被水黏住的,所以要对这两个传统实验进行改进.虽然托里拆利实验已准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但是水银有毒,不能进行分组实验.考虑到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和动脑,所以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对本节课粗测大气压的方案进行实验创新.
  2实验创新研究
  2.1创新实验一: 水往高处流
  2.1.1实验目的
  打破以往“水往低处流”的经验主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1.2实验器材
  输液玻璃瓶,输液管,水槽,100ml容积的注射器
  2.1.3操作方法
  将输液玻璃瓶、输液管、注射器(如图1所示)组装好,用注射器将玻璃瓶中的气体抽出一部分,关闭活塞,然后将输液管插入水槽中,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水像喷泉一样喷入瓶中(如图2所示),及时提问:“是什么力量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呢?”引入课题.课后拓展:闲置管的作用,打开活塞开关,刚开始水往外流,但是过一会水不向外流了(如图3所示),再打开上边的扣,水继续流出(如图4所示),学生易明白输液装置闲置管的作用.
  2.1.4实验细节
  (1)提前将注射器的活塞在热水中浸泡一会儿,可以提高装置的气密性.
  (2)用带扣输液器代替有闲置管的输液器,增加实验的神秘感,操作方便和讲解闲置管的作用.
  2.2创新实验二:粗测大气压
  2.2.1实验目的
  学生分组粗测大气压值,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多种实验方案发散思维.
  2.2.2传统实验的不足
  虽然托里拆利实验已经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但水银有毒,学生不能进行分组实验,学生缺少探究测量大气压值的体验.传统实验借助的是弹簧测力计,玻璃板,吸盘和刻度尺,需要测出吸盘的面积和吸盘脱落瞬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但吸盘脱落瞬间时间非常短,读数不准确;吸盘脱落瞬间的面积远小于吸盘的面积,误差非常大;实验室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为10N,量程不足.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不能亲自测量大气压的大小,非常遗憾.
  2.2.3创新实验
  (1)实验器材:体重秤(量程90kg)、大水桶、水、玻璃板、吸盘、电子秤(量程50kg).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吸盘蘸水后挤压在桌面上,用电子秤竖直向上拉吸盘,吸盘刚好脱落时读出示数F拉,此时大气压力等于拉力,用刻度尺测出吸盘脱落时的直径,从而算出吸盘脱落时的横截面积S;根据p=F拉S算出大气压强.
  方案二:将吸盘蘸水后用力擠压在玻璃板上,吸盘上挂一个塑料桶,不断的往桶里加水,当吸盘刚好脱落时,用体重秤测出桶和水的总质量m,根据G=mg求出水和桶的总重,此时大气压力等于重力;根据p=GS算出大气压强.
  方案三:读出注射器带刻度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带刻度部分的长度L,则面积S=VL,将注射器活塞推到底部,空拉活塞,读出活塞刚好被拉动时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最大静,再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部,堵住小孔,活塞刚好拉动时读出拉力F拉,则大气压力F压=F拉-f最大静,根据p=(F拉-f最大静)LV计算出压强.
  (3)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2.2.4实验细节
  (1)改进实验器材
  用电子秤代替弹簧测力计,电子秤量程较大,吸盘脱落瞬间直接显示示数,易读数;
  (2)进一步减小实验误差
  ①精算吸盘面积
  吸盘外侧一圈内外大气压相通,测量时要去除这部分面积(如图11所示).大气压力作用的这部分吸盘的面积在吸盘脱落瞬间是变化的,用坐标纸多次实验得到拉动瞬间时的面积(内圈面积如图12所示),大大减小了实验误差.
  ②测量最大静摩擦力
  方案三中,活塞被拉动瞬间不仅存在拉力和大气压力,还有最大静摩擦力,空拉时测出最大静摩擦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实验误差.
  3实验改进研究
  3.1改进实验一:瓶吞蛋实验
  3.1.1实验目的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1.2传统实验的不足之处
  传统实验用广口瓶和鸡蛋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时间较短,来不及观察就结束了;其次广口瓶受热不均匀,不能向瓶底浇热水取出鸡蛋,鸡蛋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3.1.3改进后实验过程
  先将烧瓶浸没在热水中片刻,放上鹌鹑蛋,再浸没在凉水中,可以看到蛋慢慢的向下运动,最后被“吞”入瓶中(如图13所示);再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向烧瓶底部浇热水,蛋又会慢慢“吐”出来(如图14所示).
  3.1.4实验细节
  (1)蛋要新鲜,最好提前浸泡在热水中,减小“吞吐”时的摩擦力.
  (2)冷热水温差要大一些.
  3.2改进实验二: 覆杯实验
  3.2.1实验目的
  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2.2改进后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借助注射器、废弃的卡片进行实验.如果卡片是被水黏住的,堵住小孔和松开小孔卡片都应该不掉落.实验现象:堵住注射器顶端小孔,卡片不下落;松开堵住的手,卡片下落(如图15所示).实验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纠正了卡片是被水黏住的错误认识.
  3.2.3实验细节
  要想证明卡片不是被水黏住的,只需在瓶的底部打一小孔即可,用针在纸杯底部扎小孔,但是纸杯较软,手握纸杯中部会使纸杯变形,挤压导致卡片掉落.扎孔瞬间,卡片很快掉落,学生可能会认为扎孔的力量使卡片掉落,实验效果不好(如图16所示),最后选择注射器克服以上问题.另外,卡片纸太薄被水浸湿后容易变软,塑料卡倾斜时摩擦力较小易掉落,实验效果不好,所以选择硬卡纸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优势
  4.1取材容易,可操作性强
  实验所用器材均为日常生活用品,简单易得,可操作性强,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4.2注意细节,减小误差
  粗测大气压的方案中,去除吸盘面积的变化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大减小了实验误差.
  4.3多种方案,发散思维
  小组分享不同大气压的测量方案,使同学们掌握了更多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俞永年.粗测大气压强实验改进[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07):73-75.
  [2]琚晓敏.浅谈对大气压强实验改进[J].新课程(中学),2015(03).
  [3]南景宇,徐舒宏.大气压强实验改进二则[J].物理教学探讨,2004(06):50.
  [4]赵嘉宇.估测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改进和创新[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6(Z1):63.
  [5]张木宏.浅谈如何用实验方法估测大气压强的值[J].中学物理,2015,33(24):45-46.
其他文献
摘要: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学方法研究的分类原则和对应原则,将物理实验方法分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物理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物理方法,显化和归纳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从而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显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方法隐性教育观的影响,科学
摘要: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受迫振动、固有频率、驱动力、共振等概念自制的受迫振动及共振现象演示仪,原理简单,制作方便,能演示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演示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受迫振动;共振;演示仪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的‘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C-c/2
“成长,是一种经历;经历,是一种对人生的体验;人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舍弃,努力追求幸福的过程;幸福,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我要好好地活一场;认识自己的生命是我的追求。”
摘要:要使核心素养落地,所有教师都要不断学习,都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习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学生问题而展开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介绍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和实质.  关键词:教育教学观;生成性课堂教学;物理教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基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魏华(1978-),男,安徽人,
摘要:平抛运动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类曲线运动,是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学习平抛运动这一模型建构的过程,对于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向更高水平层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旨在对《平抛运动》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從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角度对该课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模型建构;平抛运动;教学改进  作者简介:金晨(1993-)
摘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们很容易通过实验演示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的现象,但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现象就不容易演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圖片展示的光在不均匀糖水中发生折射的现象很明显,但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演示出来.  关键词:不均匀介质;折射;浓糖水;淡糖水  作者简介:竹晓鹏(1984-),男,四川成都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实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任务分解、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将“圆周运动”的素养目标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并就思维引导、教学活动方式提出了建议.
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前身为“成美学馆”,由安徽无为县人周寄高先生于1901年创办。始办小学,再改为四年制中学,附设高小,后来又改为初、高中两部。新中国成立,学校喜获新生
摘要:现有飞机升力原理演示器,其机翼模型多是通过两根导向滑杆单向固定,风力吹向机翼模型时,机翼模型上下移动,由于导向滑杆与机翼模型间存在摩擦力,需要大功率的风机吹风才能使机翼模型上升,制造成本较高.利用机翼连体杠杆组成的利用杠杆原理演示机翼升力的演示器,克服了机翼模型的自身重力,由較小的升力作用在杠杆上即可克服摩擦产生的力矩,仪器反应灵敏,实验现象直观,操作简单.  关键词:机翼升力原理演示器;摩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任务分解、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素养目标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并就思维引导、实验、教学活动方式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