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泽安放乡愁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面宽宽,水波清清,涟漪浅浅。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孩在河边水栈挽着淘米箩抓小鱼,水栈上热闹非凡,有洗衣服的,摸螺蛳的,“沉”拖把的……这样的女孩是我,也是你。原以为,梦里的水乡已在岁月中远离,原以为,这样的梦只是一脉厚重的乡愁。可在吴江,在震泽,我的梦,与现实重叠交错,我的乡愁,实实在在有了寄放的怀抱。
  这些年,去的古镇很多。却没有一座古镇像震泽一样给我踏踏实实回家的感觉。
  刚开春,几个志趣相投却又十分挑剔的女人,挑选旅行的去向,最后,一致“淘”到了吴江震泽。
  青石板古街,幽深得望不到头。街上没有人来人往,只有恬静宁和、淡泊随意。慈云寺塔在古色古香的“仁里坊”门楼里探出身来,更显出街巷的深不可测和悠悠古韵。街边民居粉墙黛瓦,高低错落,木门木窗随意洞开。墙面参差之处,裸露的依然裸露,青砖斑驳;雨痕的依然雨痕,似水流年。这就是震泽的让人欣慰之处。现在,好多江南的古镇都是新修的,修得太新,便有了斧凿之感。记得有一个栏目组来拍摄古镇,那位导演就对我说,拍过了太多古镇,可有些古镇,修得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是画蛇添足。震泽的修复,却是不着痕迹,保留了原汁原味。
  河街并行,河是街最灵动的眼。震泽的河,又是跟别的古镇不同。这里的河宽阔,水面浩荡,河水清澈,河边的居民居然还在水栈上洗菜洗衣!这着实让我们惊喜。青苔斑斑的驳岸边,那些天天使用着的水栈各具形态。有长条石铺就的台阶,有短石连接一整片青石板,有从后门口直接而下,有从前门的空地上斜侧而垒。时至今日,虽是江南水乡,还能寻找到几条干净如斯的河流呢?这就是我的梦中之河啊,这就是存放了太多记忆太多欢乐太多乡愁的童年之河!水,对于一个江南长大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本源,更是精神的本源。
  我们应一位女主人的邀请,在她家水边的木桌上喝茶、聊天。这个后门口临河的空间被装饰得极为雅致,坐在这里放眼四周,一种比街巷更宽更深的静谧在流水间弥漫。在这里品茶,远比在茶室品茶更能品出一份宁和的心境。我翻开手机,查找这条河流的名称,一位资深驴友这样写道:“禹迹桥下的河一头连着京杭大运河,一头通向市镇。河的名字叫‘塘河’,(音迪)是美好的意思。反映了震泽人对河水的依存度和亲密感。”而且,他还详细介绍了“震泽”的由来。据明朝洪武年间窦德远编纂的《松陵志序》记载:“禹导水源至此,故曰震泽底定,言底于定而不震动也。距邑(吴江县城)西南九十里,有桥曰底定。”因震泽地处太湖下游,是湖水下泄通道,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是最能代表太湖湿地特点的水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的《再访震泽》中写道:“吴江号称中小湖泊全国第一。”因此,以太湖别称震泽作为镇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终于明白这条河为何如此清澈了,原来她是一眼活水,她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浩大水系,水流洄环,烟波桨声,这就是震泽的小桥流水让我惊艳的原因。此刻,缕缕乡愁,都融进了眼前的一杯香茗,悠悠品之,气定神闲。
  走过垂虹般的禹迹桥,站在河的南岸,回首远眺,“彩虹”和秀丽的慈云古塔一起倒映在清清水波之中,水面上下的桥洞形成了一轮“满月”,几只木船从“满月”中钻出,桨声欸乃,笑语盈盈。而玲珑古塔以及一片黄澄澄的寺墙被涟漪揉碎,又复原。墙、塔、桥,以及它们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这是震泽远在异乡的游子们乡情中最浓重的一笔吧。
  闲适地走走看看,文昌阁、状元桥、太湖地区农家土菜博物馆,不觉已近中午,此时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些热腾腾的震泽特色小吃了。黑豆腐干细腻、醇香,麦芽塌饼软糯、香甜,让我们大饱了口福。
其他文献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突出.中国历来讲究德才兼备,只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道德修养,他们才能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接触社会的起始阶段,也
夕阳洒出最后一抹红霞,匆匆隐入山的那边。暮色的帷幕垂下,勾勒出围绕四周的群山身影。燕山的余脉,团团围住我今夜下榻的小山村。这村子叫:诗上庄。“诗上庄”这三字,是近几年叫响的,在地图上能找到,村子全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  小村深藏于青山深处,山村的夜格外迷人。缀在夜幕上的星星,在太阳收走那些霞光之后,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冲着我眨巴眼。从房子里走出来,越往山沟里走,星星越是密集,好像
如果与蓝天久别,与清风久别,与宁馨的炊烟久别,与欢腾的小河久别,那么,去上庄吧。去找回鸡鸣狗吠的黎明,虫吟蛙鼓的傍晚,找回无忧无虑的日子,天真烂漫的童年。  上庄很远,在峰峦逶迤的燕山深处。上庄很美,在诗人田园牧歌般的篇章里。“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不止青草野花,飞鸟流云,上庄最耀眼的,还有满山满谷的红果,随处可见的诗墙。
山西太原小城古交,是个盛产民谣的地方。  “咸丰坐了十一年,口里口外种洋烟。十亩地,二亩田,留下八亩种洋烟”,《改造二流子》“山药丝丝豆芽菜,二流子大烟鬼吃不开,痛下决心把前非改,快回头走到正路上来”等民谣真实表现了清朝时鸦片对民众的伤害。  “赵钱孙李起头头,大娘养下毛猴猴。我给大娘做满月,踩着大娘的大板足。”“人之初,性本善,莜面栲栳山药蛋。先生吃,徒弟看,一掴打的他啃门扇。”“拉锯、扯锯,舅
在计划生育国策、城镇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养老危机和城市“啃老”问题凸显,其挑战了费孝通提出的“反馈模式”,由此引发了学界一场关于“孝道是否衰落”的争论。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我们发现:关于孝道评价的主体,已有文献多从社会或学者自身视角进行探究,却忽视从最重要的评价主体——亲代(孝道支持的直接获得者)视角进行研究;关于孝道评价的客体,已有文献多是笼统对所有子女进行孝道评价,却忽视
山葡萄  美丽得如少女的眼睛,  芬芳得如少女的歌声。  山葡萄不长在风光的地方,  山葡萄不长在显眼的地方,  山葡萄长在密林深处,  一如山女子幽居在深谷。  山葡萄是柔韧柔韧的藤子,  山葡萄把藤绕在树上。  山女子注定要嫁给男人,  山女子说:  “不嫁汉子算什么女人呢?”  山葡萄芽是红的,  山葡萄花是红的。  山葡萄蔓是红的,  山葡萄果实也是红的。  山葡萄为什么是红的呢?  是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