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老年高危患者无痛性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术的护理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结了23例老年高危患者应用无痛技术实施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的护理体会。运用无痛技术熟练的完成操作配合及护理,确保23例患者均顺利安全的完成检查,临床诊断率高,无不良并发症。
  【关键词】乳管镜检查术;静脉麻醉;丙泊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48-02
  纤维乳管镜已广泛应用于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多数患者可在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乳管镜检查术。但该检查仍属于有创侵入性检查,而且乳头区域神经末梢丰富,对疼痛刺激敏感。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有显著的不适以及疼痛感觉,其程度随紧张程度而变化[1]。部分患者由于紧张、疼痛等原因导致检查屡屡中断甚至失败,在高龄以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由于担心紧张、疼痛等原因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其应用受到限制。有学者指出,对于严重高血压病、冠心病(尤其近半年内发生心肌梗塞)、心肺功能不全及精神过度紧张不合作者,应尽量避免乳管镜检查[2]。如何避免检查过程中的紧张、疼痛等不良刺激,从而保证检查安全、顺利进行,使高龄、高危患者得以接受检查,成为临床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目前无痛胃镜等无痛内镜技术已在临床普遍开展,拓宽了检查人群,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但迄今未见无痛乳管镜检查术的报导。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作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对23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老年患者实施了无痛纤维乳管镜检查术,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严重并发症。现将该组病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0岁~76岁,平均年龄65岁;均为单侧单孔溢液,左侧13例,右侧10例;血性溢液14例,非血性溢液9例;体格检查、钼钯摄影、高频B型超声扫描均未发现乳房肿块;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病14例,心律失常9例,心肌梗塞病史2例,脑血管意外病史3例。
  1.2药物与设备
  纤维乳腺导管镜(德国Scholly公司,参数:工作长度80mm,外鞘直径0.8mm,内镜直径0.6mm,像素点6000,光纤直径0.35mm,可弯曲度≥400,视野0~1000。)、单晶片摄像仪(C1301,FlexiScope公司)、180W氙气光源、15寸高分辨监视器、多参数监护仪、微量注射泵、丙泊酚和2%利多卡因。
  1.3检查方法
  ① 患者取平卧位,于上肢建立静脉液路,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② 常规酒精消毒,铺无菌孔巾;③ 由麻醉师静脉内注入丙泊酚1㎎/㎏~2㎎/㎏,注药时间30s~40s,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检查,检查过程中以丙泊酚50ug.kg-1.min-1~100ug.kg-1.min-1持续静脉内泵入维持麻醉,根据患者反应调节泵速。④ 辨认溢液导管开口,插入泪道冲洗针头,向乳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0.5ml~1ml进行表面麻醉。⑤ 以Bowmann泪囊探针由细到粗逐步扩张溢液乳管开口,并适当留置探针使溢液乳管充分扩张。扩张满意后置入纤维乳管镜,注入适量空气或生理盐水使乳管保持扩张状态,边观察边缓慢循腔进镜,沿主乳管至乳管分叉处调整内镜与分支开口角度,逐级依次观察乳管内情况,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和病变部位;⑥ 观察结束撤镜,排净乳管内注入的生理盐水及空气,红霉素软膏涂抹乳头,无菌敷料包扎;⑦包扎结束停止静脉泵入丙泊酚;⑧检查结束后观察30分钟,患者完全清醒后书面调查其对检查过程的感受(分别为明显不适、轻微不适、舒适无痛苦);⑨确定患者無不良反应后离开检查室,嘱其24小时禁浴。
  2 结果
  2.1检查成功率(实际完成检查例数/接受检查例数)
  全部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成功率为100%。镜下诊断乳腺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导管扩张症2例。
  2.2患者舒适率(对检查过程感觉舒适无痛苦的例数/接受检查例数)
  23例患者均诉舒适无痛苦,对检查过程无记忆,舒适率为100%。
  2.3并发症
  2.3.1呼吸抑制 9例患者出现呼吸幅度变浅、频率变慢、血氧饱和度降低至90%以下,其中3例降至70%以下,呼吸抑制发生率为39.1%。通过采取面罩吸氧、人工辅助呼吸、减慢药物泵入速度等措施后缓解。
  2.3.2血压下降 7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或舒张压较麻醉前降低≥20%),发生率为30.4%。加快静脉补液速度、减慢丙泊酚泵入速度后缓解。
  2.3.3心律失常 4例患者出现新发心律失常(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1例),发生率为17.4%。均为一过性,未做特殊处理。
  3 讨论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乳管镜技术使检查者可以直接观察乳管内情况,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可准确定位病变位置,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并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亦有学者将其用于乳管内良性病变的切除、乳腺癌筛查、保乳术中辅助判定切缘[3]。在老年乳头溢液患者中,恶性病变的比例以及接受手术等创伤性治疗的风险均高于年轻患者。因此,通过乳管镜检查明确手术指证、准确定位病变范围从而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对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患者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担心紧张、疼痛等刺激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意外,已有学者明确指出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乳管镜检查[3]。如何使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乳管镜检查,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
  目前无痛胃镜等无痛诊疗技术已在临床普遍开展。通过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静脉麻醉药物使患者有一短暂睡眠过程,检查结束后患者能迅速清醒,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避免了常规检查过程中患者因应激反应造成的生理、心理不适,使检查得以顺利完成,提高了检查效果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欢迎[4]。   迄今未见无痛乳管镜检查术的报导。作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对23例老年高危患者实施了无痛乳管镜检查术。本组病例平均年龄达65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全部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成功率和患者舒适率均为100%。检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呼吸抑制(39.1%)、血压下降(30.4%)和心律失常(17.4%),通过调整丙泊酚泵入速度、面罩吸氧、人工辅助呼吸等可很快缓解,无不良后果。本组资料表明,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实施乳管镜检查术可避免常规检查过程中紧张、焦虑、疼痛等因素对机体的刺激,提高安全性,拓宽检查人群,使老年高危患者得以安全、顺利地接受检查。
  无痛乳管镜检查术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的协作。良好的护理配合对安全、顺利完成检查有着重要意义。作者体会到,除了常规乳管镜检查所要求的做好设备的清洗、消毒、连接、维护以及检查前后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外【5,6,7】,在老年高危患者的无痛乳管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①老年患者普遍心理压力大、理解能力差,因此其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需较年轻患者更为耐心、细致;
  ②检查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已禁食水至少6小时,防止误吸;
  ③建立静脉液路并保证其在检查过程中的顺畅;
  ④妥善固定患者,防止患者因无意识躁动而坠落;
  ⑤连接好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设备,准备好人工通气和供氧设备;
  ⑥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检查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本组中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于接受无痛乳管镜检查术的年轻患者,考虑与老年人代谢能力减弱导致对丙泊酚耐受性较差以及丙泊酚注入速度过快、剂量过大有关。与胃镜等检查不同,乳管镜检查不干扰通气道,因而对呼吸的监测、管理非常方便。一旦出现呼吸抑制,通过面罩吸氧、呼吸囊辅助呼吸、减慢丙泊酚泵入速度等措施可很快缓解,本组病例均未行气管内插管。
  ⑦检查后,排尽乳管内液体及空气,清洁乳头,并涂红霉素眼膏,纱布固定,检查结束后观察30分钟,确定患者意识完全清醒、无头晕及走路不稳等症状后护送患者离开检查室,嘱其24小时禁浴并避免驾驶机动车、登高等危险活动,触摸有波动感及时告知医生。
  综上所述,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的无痛乳管镜检查术安全、舒适,麻醉管理简单、方便,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与外科医师、麻醉醫师的沟通与协作,做好配合工作,尽量缩短检查时间,保证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Zografos GC, Zagouri F, Sergentanis TN, et al. Evaluation of pain experienced during breast ductal endoscopy[J].Surg Today,2008, 38(10): 886-889.
  [2] 蒋宏传.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2):74-75.
  [3] Tang SS,Twelves DJ,Isacke CM,et al.Mammary ductoscopy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breast disease[J].Surg Endosc,2011,25(6):1712-1722.
  [4] 曹德钧,徐茜,陈玉培.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20):3186-3189.
  [5] 李惠茹,蒋宏传,傅景丽.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1):62.
  [6] 赵黎敏,钟晓黎,陈小萍.乳管镜诊治乳腺导管内疾病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 8):761.
  [7] 刘玲,向佳梅,蔡瑜娇,杨桦.乳头溢液性疾病乳管镜检查的护理要点[J].重庆医学,2009, 38(2):230-23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机关干部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生活行为方式、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随机分为干预组158例和对照组200例 ,干预组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 ,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干预前的前后对照。结果: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預组吸烟、饮酒的控制率、低脂饮食的治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摘 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医院日常业务的信息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可靠。而且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医院中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機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医院安全信息管理; 系统维护; 数据存储与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NSTEMI患者158例,随机分成4组,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常规剂量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d,较大剂量组40mg/d,大剂量组80mg/d,均睡前顿服,疗程8月。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EC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
【摘 要】健康体检是指受检人主动到体检机构对整个身体进行检查,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发现是否有潜在的疾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健康体检在给人们带来各种益处时,也存在着问题,本文对其常见的纠纷,因管理不善引起的纠纷等及其解决办法做一探讨,使人们对健康体检有更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健康体检;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
【摘 要】目的:探讨以低钾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低钾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补钾治疗后2.5 ~ 48 h 肌力和血钾均恢复正常。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I131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期间,3例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个月至半年后停药,再次复发低钾周期性麻痹,1例患者在I131治疗后2个月内频发低
【摘 要】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门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采用普濟消毒饮内服联合仙人掌外敷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效率达94.66%。结论:普济消毒饮组方和仙人掌价格低廉,药源广,联合应用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仙人掌;流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小儿多维生素滴剂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小儿多维生素滴剂,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療组急性期发热、咳嗽、肺部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呼吸道感染复发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葡萄
【摘 要】总结了1例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出入量以及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Co中毒易确诊,而横纹肌溶解则易漏,故应提高预防意识,减少意外伤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该病的早期治疗、减少肌肉损伤、恢复血流、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
【摘 要】目的:探討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管型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500份,先用UF—50尿沉渣分析仪自动进样模式检测,后再将标本离心取沉渣于Olympus显微镜下镜检。将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作比较。结果:500份标本中,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的有82例,显微镜下镜检管型阳性的有29例,两者检测的结果不符的有56例,占11.2%。其中UF—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