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服用西药卡马西平片基础上进行辨证分析,采用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僵虫、全蝎)加减。[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牵正散加减配合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明显。
其他文献
采用骨龄学方法研究了雌性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的年龄、寿命和世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宁陕齿突蟾的寿命至少可达8年,表明它是一种长寿命两栖动物。雌性
采用牵正散加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1例,并与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9例作对照,治疗10~15天,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0%(95%CI=70.15%~96.3
根据高职高专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导向、教学方式改革、培养技能与工种鉴定培训相结合、课程设置和增加课外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初步尝试食品微生物教
为了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保生大帝是两岸人民的共同信仰,保生慈济文化节是为了纪念保生大帝悬壶济世、慈悲为怀的精神。文章通过两岸文化交流、维护传统资源、旅游开发3个方面探讨打造保生慈济文化品
针对高职食品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改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综合考核制度的改革等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旨在提高高职食品微生
我国的多处名山,都有北宋米芾题"第一山"大字石刻。通过层层追溯,可以发现各地"第一山"石刻都源于盱眙第一山。米芾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登临盱眙南山,题"第一山"并作诗,南山从此改名
目的探讨大肠癌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因素,为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复
加味牵正散治疗三叉神经痛19例张斌华(洞口县黄桥中心医院422300)关键词牵正散三叉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745.1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神经系统常见病。临床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
牵正散是中医治疗面瘫的传统方剂,其疗效确切,具有祛风化痰通络之功。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试将其加味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而获良效。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性8例,女性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