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谐视野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基于古代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分析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生态和谐需要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全方位互动,在这方面,古代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代漓江流域形成了由官方司法规制、乡规民约自我约束以及少数民族习惯法自觉保护组成的多层次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共同建构了漓江流域的生态和谐.目前,关于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如何克服的问题,却忽略了在某些特定领域,二者之间本质的、内在的一致性.古代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使我们认识到,多层次法律规范之间本质的、内在的一致性是保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前提条件.就今天的生态法治建设来说,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营养和参照,将是一大缺憾.
其他文献
商标异议制度是我国商标注册程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注册商标的管理和维护合法权利人的正当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行和(以下称为"条例")关于异议制度的规定存在一
发展警察体能是当前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警察体能及其训练的科学性、重量性,并加强民警体能训练.本文分析了警察体能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加强警察体能
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坚持勤奋学习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是现代国家的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也事关存亡,保证权力使用的正当性,执政的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巩固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加强执政
重塑行政诉讼观念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行政诉讼观念文化的重新塑造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试对其重塑路径做了初步的探索。 Remodeling the
移民与贫困的矛盾制约着西南地区丰富水电资源的开发。文章分析了西南库区移民的致贫机理及其相应的规避路径。结论认为,西南地区库区移民致贫的影响因素包括弱迁徙能力的人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刑事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内容贯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执法全过程.西部地区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会碰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民族与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得出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有赖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建立;然后从生态税征收原则"谁污染,谁付费"分析得出对每一位公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文化经济的产生主要是经济规律和文化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结果.文化经济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人"是文化市场的主角."文化人"如何适应这一角色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必须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文章指出,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要素,知识产权能够有力的促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