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惯性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惯性(sleep inertia,SI)也称睡眠惰性,是指唤醒后立即出现的暂时性的低警觉性、迷惑、行为紊乱和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1].睡眠惯性受前期睡眠情况、睡眠结构、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当存在睡眠剥夺情况下明显加重,因此睡眠惯性对从事持续、复杂或单调但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如飞行员、雷达监控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参阅近期国内外文献作一回顾。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9年前出现双足尖抬举费力,能缓慢独立上楼,双小腿肌肉萎缩,上肢不能持重物,手指抓物费力;6年前足尖不能抬起,下蹲站起困难,上楼需扶持,并逐渐加重,平地行走作摇摆状。
期刊
目的 分析一组特殊的良性儿童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在我院癫痫中心门诊就诊的儿童部分性癫痫进行随访观察,纳入符合良性部分性癫痫诊断者,排除能够分类的其他类型,分析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结果入组的44例患者中,38.6%(17/44)的患儿每天均有发作,额叶失神、偏转是最常见的发作症状,觉醒脑电图有局灶、多灶、全面性棘慢波爆发3种表现,且以额部为著;睡眠时双侧同步化.截止随
期刊
目的 探讨Lafora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例经腋窝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的Lafora病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5例患者都进行了腋窝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常规行HE、糖原(PAS)和阿辛蓝-糖原(AB-PAS)染色.结果 5例患者中4例青少年发病,1例成年起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和智能损害,可早期出现性格改变,构音障碍和行走不稳.腋窝皮肤活体组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需要有证据支持的药物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评价何种抗癫痫药物具有长期效能和效果的最佳证据,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TracyGlauser为首的工作组制定的治疗指南,摘取主要内容,对目前有循证依据的抗癫痫药物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在该指南中没有涉及或者推荐等级不高的药物,并非没有临床疗效,原因包括:(1)某些药物已经具有了长期
期刊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由Hinchey等<'[1]>于1996年首先报道,因该病较少见,现将所诊治的2例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得到定位和克隆,而癫痫的遗传学研究则是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部分.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为0.4%~0.7%,其中约50%的癫痫与遗传有关.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200多种基因可能与人类或动物的癫痫发病有关,其中已明确的与单基因遗传性癫痫有关的致病基因有65种(表1)。
期刊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嗅觉功能改变特点.方法 对37例临床确诊的50岁以上PD患者和9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进行T&T主观嗅觉识别阈测试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OERP)检查,比较其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P2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70岁的PD患者左、右侧鼻腔主观嗅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