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辞世,功过任凭说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撒切尔最后一次醒目地出现在公众视野是2007年9月。时任英国首相布朗邀请她前往唐宁街10号做客。故地重游的撒切尔夫人,一身玫瑰红的盛装,和布朗聊了两个多小时。离开时,她抬起头来,望着黑色大门上金色的“10”字,眼里流露出落寞。
  这一幕刺痛了保守党人,他们批评布朗在利用老妇人的衰弱与寂寞为自己贴金,又讽刺她丢人现眼。几乎所有英国人都知道,玛格丽特·撒切尔一生的最爱只有两个:一是唐宁街10号,二是丈夫丹尼斯。但她的最爱都被剥夺了。
  那时,英国已经在悄悄准备她的葬礼。她将是继丘吉尔之后,唯一一个可能被允许举行国葬的首相,当年的方案中,葬礼将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或者圣·保罗大教堂举行,整个过程将向英国做现场直播。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因中风逝世。首相卡梅伦在致辞中以“她挽救了英国”作为定论。
  英国4月的阳光依然清冷,在撒切尔夫人位于伦敦的住所,英式的黑漆大门前,紫白相间的菊花、清雅的百合沿着铁栏杆排开,悼念的卡片纷纷涌来。

严厉母亲的治国之道


  “我也许需要一位心理医生,或者一杯烈酒,但我最终承认了撒切尔夫人是我的母亲——从政治意义上,我们全都是撒切尔夫人的孩子。80年代英国经历的那场革命是恐怖的,历史总是要有牺牲者,总是会犯下错误,但英国现在是一个更富强的国家。”英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和历史学家安德鲁·马尔曾这样剖白自己。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出身于英国一个普通食品杂货商人之家。父亲阿尔弗雷德·罗伯茨的教诲让她从少女时就“阻隔”了自己的同情心,成为历史上的“铁娘子”。
  “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社会并不是平等的。穷人和富人获得的位置与他们付出的努力相当,社会并没有责任同情弱者。” 阿尔弗雷德·罗伯茨这样告诉女儿。他是卫理公会的世俗布道者,同时也是当地的议员。
  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受聘一家化学企业,成为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但她的心思不在这份轻松、稳定的工作上。她与丈夫丹尼斯之间的邂逅、结婚、生儿育女,在她看来,都是不得不做的次要事情,从政才是她的人生目标。
  当时女性从政,不仅政治圈子的人们不把她们当回事,而且选民也认为她们“抛开妻子母亲的责任”、甚至认为女性不会思考,不宜从政。
  芬奇利,伦敦东北部的一个选区,撒切尔夫人议会政治生涯的起点。但走向这个起点的生涯是艰苦漫长的。她1949年成为保守党议员候选人之后,连续遭遇了1950年和1951年的竞选失败,终于在1959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名女议员,并于1975年成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保守党在全英大选中取得胜利,撒切尔夫人登上首相之位,此后她连任三届,执政时间长达11年之久。
  作为英国历史上不多的几个能以“主义”和“革命”来命名其施政纲领的首相,撒切尔夫人主张个人独立,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减少公共开支和货币印制,坚信不受限制的市场资本主义将带来最大效率。
  “撒切尔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开放自由市场,推动企业化主义,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将大型国有的公营企业低价出售给个人。与此同时,也强调尊重传统风俗和自然形成的制度,崇尚秩序、权威以及共同的文化和价值。
  某种程度上,撒切尔夫人的治国之道和一个严厉母亲的持家之道没什么两样。她觉得英国是独一无二的,联合的欧洲配不上,社会主义更是想都不要想。药是苦的,但孩子一定要吃。路是对的,所以一定要走。
  对于由法国牵头的敦促欧洲进一步实现一体化的举动,撒切尔夫人曾在议会上发出广为人知的宣言:“不行!不行!不行!”
  撒切尔夫人首次当选首相的1979年,正是英国经济的困难时期。她通过激进的经济改革,使得英国经济自1982年之后保持了8年的持续增长,1983年更成为英国自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最强劲的一年。
  由于她的强硬作风,苏联国防部红星报把她称为“铁娘子”,这一名字很快广为流传,成了她最著名的绰号。对于这个绰号,她并不排斥,反而对世人宣称:“英国所需要的是一个铁娘子,要转弯你们自己去转。”
  撒切尔政府还和美国里根政府一起,为西方树立了榜样,反对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在苏东剧变的背景下,受到世界范围的推崇。直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人们才开始对“撒切尔主义”进行质疑。
  1982年,在与阿根廷的马岛之争上,撒切尔果敢作出决定,击沉阿根廷唯一的航母。这也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美国CBS著名电视节目“六十分钟”,二十多年前采访了这位“铁娘子”,记者南格斯至今还记得,他在采访中向撒切尔夫人问到,为何人们将她描述成一个固执己见甚至有些独断专行的人时,“撒切尔夫人微微侧身,不紧不慢地向我问道,‘是哪些人、在何时何地做出了这样的描述与评价?’”交谈之中,她甚至毫不客气地打断南格斯,嘴角微微上扬且语气坚定地回答“自己从未听过这样的形容”。 南格斯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
  “与我面对面坐着的虽然是一个女人,但她却拥有像男人一样的硬派作风”。
  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命只出现过一次妥协。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战争余威来到北京,与邓小平就香港主权进行谈判。结束谈判后,她失足跌倒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两年后,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

左翼眼中的女巫


  她着手实施的一系列施政纲领,使撒切尔一直备受争议。在崇拜者眼里,她可能是英国和平时期最伟大的领袖。但是,政治左翼人士却不断用尖刻地语言评价她。   “撒切尔夫人施政纲领犯下了根本性错误,酿成了英国当下的住房危机、银行危机和福利危机,这一切问题都是撒切尔夫人的政治遗产。”大伦敦工党领袖、伦敦前市长利文斯通说。
  政治左翼人认为撒切尔夫人破坏了战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使之成为一个更为分裂、更为自私的国家,穷人的不满情绪比近代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烈。
  直到现在,英国工会的很多人都认定,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能够上位,在于她对于1979年工会发动的冬季罢工造成的混乱进行了公开的谴责,但这也使得工会对于撒切尔夫人执政一直持反对态度。
  “她实施的一些政策甚至和她的性格一样,强硬且不留情面,曾将许多英国人带入苦难的日子。”南格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天,当英国人回忆“撒切尔时代”时,脑海里还能浮现出混乱、示威和冲突的画面。工人阶级的示威者敲打着首相的车窗,叫喊着“玛吉,滚出来”。
  英国1980年代初实行的严厉的紧缩政策,曾使失业人数超过300万。高新工业部门在南部的发展和北部老工业区的衰败,使得英国的南、北差距日趋加大。税制改革使贫富差距拉大,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她深受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推崇的自由市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希望实现自由化市场,其实她的经济政策并不复杂。”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及政治评论主笔菲利普·斯蒂芬曾在上世纪80年代数次采访撒切尔夫人,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她的目标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提高企业私有化程度,将市场解放出来,坚持‘小’政府。”
  据英国广播公司在1989年的调查,在推行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中是,超过四分之三的公众对于水力、电力和铁路的私有化表示反对,但撒切尔夫人仍然坚持推行此改革。
  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撒切尔1989年用人头税取代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每人交纳的数量相同。她还用另外一种人头税取代了住宅物业税,其税率由地方政府制定。
  这项政策被称为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最不得人心的政策之一。她的支持率也从1989年开始下滑,并酿成了1990年3月31日发生在伦敦特拉法特广场的严重骚乱和超过10万人的示威。
  “当我再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会感觉到英国在‘自由市场’这条路上走得有些远,对于英国甚至欧洲国家,需要重新考虑政府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斯蒂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她对市场的信念曾给一些传统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对英国北部地区;她所推行的经济政策也曾伤害了一些普通人,使他们困在失业的愁云之中。”
  4月8日,撒切尔夫人去世后,《镜报》的专栏作家凯文·马格瑞这样写道:“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孩子们值得我们同情,但(我们)不会为‘撒切尔主义’流任何眼泪。包括我在内的反对者,仍然能记得(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贫穷、混乱、大量的失业、罢工、冲突、社会不公、银行危机的种子、采矿业和社区的崩溃。”
  在撒切尔夫人去世的消息发布后,在社交网络脸谱上,反对撒切尔夫人的人发起了一个名为“叮咚,女巫死了”的运动,参与人数正以几何倍数直线上升。

寂寞晚年:政治失势 生活失意


  最后几年撒切尔夫人渐失民望,她的咄咄逼人的个性,也使得她在内阁和保守党内部逐渐失去支持。但即使那些在背后信誓旦旦要逼宫的内阁成员们,与她见面时,也会像学生见校长一样两腿发软。
  在保守党资深议员斯宾塞即将出版的日记合集《斯宾塞日记》中,他透露,其实撒切尔夫人早在辞职的前几年已经对政治丧失了兴趣。在1990年11月,她刚辞去首相职务时,曾私下曾对斯宾塞说,“我非常讨厌来到这里(下议院)”。
  被迫辞去英国首相之职后,尽管撒切尔夫人成功支持梅杰获选从而继任首相之位,但她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不断消退。2002年,在丈夫陪她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77岁生日那天,她只收到了区区4张生日卡片。这让她十分失望。
  那一年,撒切尔夫人接连发生了几次轻度中风,留下了记忆力衰退的后遗症。医生警告下,她不再发表公开演说。
  在离开白金汉宫的头几年,她最大的寄托就是和所有名人一样,接受世界各地的邀请,到处发表演讲。在美国中西部一些地区,人们在介绍她时仍会把她称为“首相”,就像1990年那场逼她辞职的噩梦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她依然保持着英国上议院议员的身份,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里,她会出现在上议院的会议上。

  当时,撒切尔夫人很开心地在伦敦东南部萨达克区的道尔维奇购下了一处别墅,准备在那里度过一个美好幸福的晚年。道尔维奇是伦敦最有名的富人区之一,附近丘陵起伏、湖水清澈、草木茂盛。但她终究搬了家,住进伦敦市中心现在的住所里。原因之一是,她的年纪越来越大,从市区送医院方便些。
  日渐严重的老年痴呆让撒切尔夫人变得越来越虚弱,也更依赖家人。在不得不呆在家里的时光,她开始埋怨家人不在身边,女儿却回应她:“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如今的期盼也弥补不回失落的岁月”。
  在2000年,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萝尔就发现母亲的记忆力明显衰退。她常重复诸如“我的车子什么时候来?我该几时去见美发师?”这类问题。
  甚至撒切尔夫人还一次又一次地忘记深爱的丈夫已在2003年去世。“她的记忆力曾经如同高效数据库,能随口说出几年前的经济统计数据,不用查阅任何资料,”卡萝尔2008年出版的《在金鱼碗里游泳》一书中,详述了母亲晚年的生活细节和无奈,“失去记忆对她会是多么痛苦的事!”
  “我总以为母亲永远不会老去,她是铁打的、坚不可摧的。可如今,她会在完全不自知的情况下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卡萝尔告诉读者,那时的撒切尔夫人几乎无法拼凑出一句完整的话。“只有当她谈及唐宁街首相府的生活时,才能偶尔看到当年的影子。”
  卡萝尔觉得母亲正在远离自己,“同样还是她,我却再也走不进她的世界。”
  要不是2011年好莱坞明星梅里尔·斯特里普在《铁娘子》中逼真的表演,人们或许和卡萝尔一样,以为铁娘子永远不会老去。人们忽略了她晚年孤寂孱弱的身影,这对于撒切尔夫人或许是幸运的,昔日的果敢和强硬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由于遭受反对,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将不会按照原定国葬的规格进行。唐宁街10号表示,葬礼将在圣·保罗教堂,按最高军事礼仪的仪式举办,礼遇与英女王的母亲和王妃戴安娜一样。遵从撒切尔夫人的意愿,她的遗体在仪式之后进行私人火化。
  “铁娘子”已逝,当人们回忆起昔日的铁娘子,总会想起1979年5月4日,她获选首相后携丈夫在唐宁街10号的亮相,那位身着剪裁得体的蓝色套装,佩戴着白色珍珠项链,面对公众和媒体,态度坚定、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的女性。
其他文献
过去一年热火朝天的政府信用合作类信托,在2013年没能延续良好的势头。  新年以来,投资于基建项目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其发行数量已有了明显的下降,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不完全统计显示,融资规模与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之比也已经从高峰期的50%以上降至24.88%。一般认为,政信合作产品大多属于此类。  拐点起始于2012年12月24日。当天,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
参与8月23日在华盛顿广场上举行的纪念1963年民权大游行活动时,不禁让我回顾华人在美这160多年的风风雨雨。很难想象没有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华人今天在美国会是什么局面。  很多华人,是在美国民权运动结束后,即70年代后来美的第一代移民。他们从中国大陆或港台大学毕业,成绩优异,很快考入美国不错的大学研究院。几年苦读,终于修成正果,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很快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高科技工作,成家立业
在浦东,人们习惯用“和××相比”这种方式来思考自身,新加坡、伦敦、纽约那些全球一流的大城市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交谈者所做的比较之中。有研究浦东的学者说:世界经济的节点表现为世界城市,中国需要一个这样的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浦东开放开发的价值正是表现在这里。“提升国际竞争力”则明确地在浦东最为重要的官方文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浦东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被提出来。就此,《中国新闻周刊》对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2003年4月24日早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大门,警戒线以及诸多安保人员的出现,向外界提示着人民医院进入了隔离状态。2003年4月21日,在SARS指挥部里,时任人民医院院长的吕厚山(中)等人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北大人民医院成立的SARS指挥部,负责协调医院内各部门工作,以应对烈性传染病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推开急诊室的门,吴曦心里一凉:“完了”。  偌大的急诊室空无一人,没有大夫,没有病人,病例散落
3月19日,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罗马天主教新教宗方济各在就职典礼上接受信众的问候。  3月13日的雨夜,当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上空升起白烟,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即刻穿上了加马雷利裁缝店为他准备的一件白色曳地毛料法衣,一条白色的腰带,一顶白色的无檐帽。如果他愿意的话,还可以穿上猩红色的带兜帽短斗篷,但是谦逊的性格让他放弃了那件耀眼的衣服。  自18世纪以来,罗马加马雷利裁缝店的手艺人,一直是教宗的
日本纪实作家安田峰俊在提前出版的杂志《周刊文春》上刊发了《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伪造履历》后,有几位日本朋友发来了扫描后的全文。所列的事实,中国的网站早前就有人提到过,并不新鲜。但令人吃惊的是,10月31日,加藤嘉一在官方网站中首次做出了道歉。  今年5月份,“中国时刻网”制作了一个30分钟的视频《加藤嘉一:一个混在中国的日本人》,对他的履历一一提出了质疑。在面对中国人的质疑、爆料时,加藤嘉一未
国家与社会相对而在,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现象。不是说古代社会就不存在国家与社会的分立状态,在古代,国家与社会之分流,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国家权力无法伸展到社会基层,而社会也无法形成限制国家的力量。就前者来看,古代的国家权力之所以无法伸展到社会中去,是因为人类的物质财富生产能力有限,在产品满足人们低水平的生活要求、提供给一个有限度的国家以运作手段之后,便所剩无几。因此,国家无法发展成一个全方位、多
韩亚空难 暴“夏令营”之乱  空难,大火——毁掉的不仅是一群高中生的加州假期,更是两个花季少女的美好人生。当地时间7月6日11点半,韩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着陆时失事,中国女高中生王佳琳与叶梦圆罹难。  在全媒体时代,这场涉及美、韩、中的跨国突发事件,被各路“业余记者”直播着。最早发布消息的是三星副总裁,坐在商务舱的他似乎并无恐慌;Facebook 的COO桑德伯格在网
故事发生在淮安火车站旁的一家快餐店内。这家店很小,里面只摆了6张桌子,坐在店内吃饭,能听到火车呼啸而过鸣笛的声音。这是人流不息鱼龙混杂之地。  快餐店是兄弟两人合伙开的,老大叫郑春,今年25岁;老二叫郑金良,比哥哥小一岁。郑金良生了个女儿萌萌(化名),刚满11个月。  前些日子,萌萌身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5月中旬,萌萌一直哭闹,家人在他屁股上发现了一根绣花针,一半扎在肉里,一半露在外面。 
“现在463号文、10号文和957号文一下发,融资更难了。”4月底,西南某省城投公司(城投公司多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总裁向《中国新闻周刊》抱怨道。  根据光大证券的统计,2012 年前 11 个月,城投债发行量已经超过万亿,是 2011 年的两倍以上。  在经历了井喷之后,城投债(即“准市政债”,是地方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主业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项目)开始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