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困惑及对策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高职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意义的引入,进一步分析了此项课程设置在当前教育模式及社会背景下开设的困惑,在体系建立、目标及专业教师培养方面提出对策,对高职校野外生存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建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野外生存;困惑;对策
  1 高职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意义
  学生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田野,在环境条件下,运动机会少,生存能力差。因此,如何适应自然,如何在复杂社会中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对于现代高职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一般有竞争力,对知识的渴望、喜欢与外界互动、追求自我卓越的个性。生存教育让学生在丛林中克服困难和障碍、徒步旅行、丛林冒险、悬崖下坡、自由攀登、野外采集;让学生在实践中,继续体验乐趣和痛苦,成功和失败的宝贵在生命的过程体会,在测试自己、鼓励对方、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毅力、坚持和信念,迎接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挑战生活追求的极限,如表1所示。
  2 在高职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困惑
  2.1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理论体系
  生存是关于身心健康的知识,理论和教学过程的方法,它具有独特的内容和课程结构。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实地生存训练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新系统。没有新的理论基础、理论的内涵和实施条件、更好地理解片面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效率的改革,将影响野外生存训练的实施,只有通过建立理性有序,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适用于教学实践,完善实践过程中的理论体系,才能做好高职院校实施野外生存的历程。
  2.2 教学理论模式难以统一
  传统运动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运动内容,突出运动技术教学,很少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纯体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必须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野外生存有机地结合了学校,社会,自然,体能训练和心理锻炼,但在高等职业学校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教学模式很难统一。由于高起点和视角不同,职业学校教师的想法、理论存在差异,一些学校可能进行现场生存培训,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如使用运动性质的知识,运动处方原则;一些学校可能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偏重有效沟通、娱乐等方面进行现场生存训练;一些学校强调不断变化的概念,即优先考虑教师,优先考虑教材,优先考虑技术,教师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现场生存训练中以培养生存能力为中心,注重生存能力;一些高职院校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在新模式中进行素质教育,探索新的方法。
  2.3 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要求
  目前在高职学校开展野外生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要求,是在探索和发现的阶段。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仍然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缺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竞争意识和团结意识,在工作中,缺乏指导的方式。目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非常高的教师的野外生存训练的要求,缺乏系统培训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教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校也对这门课的理解是不够的,导致体育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业务素质并不完美。因为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所以直接影响高职学校课程顺利进行。
  2.4 高职校条件各异
  由于各高职校办学层次,所在地方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不同,在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这个课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我国大部分高职校是不可能拿得出充足的经费来开展此项课程。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艰险、复杂、适合生存的地方,这同样也是困扰着各高职校开展此项课程。
  3 高职校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对策
  3.1 建立完整的体系
  野外生存训练首先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正确地去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适应者。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包括心理磨练、健身功能、竞争意识、生活技能、冒险精神、团结协作、卫生保健、安全急救以及饮食与营养等等。所以,要想开设好这门课程,首先,要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为核心;其次,要明确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再次,野外生存课也涵盖健康教育,所以必须遵循其规律。
  3.2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野外生存训练是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通过一定的课程教育以及适当的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有关强身健体、地理常识、生活技能、安全急救等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相互尊重,能吃苦,勤劳勇敢精神,通过实践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因此,高职校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课程教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锻炼身体,怎样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加强其心理承受力,适应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2)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课程教学,教育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作敢为,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安全和应急能力。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培养学生防毒、虫、病意识以及处理各种突发病症能力;
  (4)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5)传授学生其他知识。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动植物学、天文和地理知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
  3.3 培养专业教师
  高职校体育教师利用学习、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发挥各高职校的教科研的优势,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来提高课外生存训练教学;制定新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办法,鼓励教师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的运用到课外生存训练教学中来。
  3.4 加大投入,因地施教。
  各高职校应加强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此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用具以及教师的业务进修等方面给于帮助,做好开设课程中的保障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提倡应因地施教、机动灵活,例如地势复杂的学校就可以安排多一些攀爬项目;北方的学校就可以多一些冰上运动;南方的学校就可以多一些水上项目等等,诸如此类。
  4 小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到高职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对当代高职学生提高身心,适应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存在着理論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困惑。本文在体系建立、明确目标及专业教师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微薄建议,但高职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健康运行还需要教育部门及广大社会团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
  [3]姜丽.对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构想[J].解放军体育学报,2003(02).
  [4]叶常青.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解放军体育学报,2004.
  [5]李凌.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
  [6]李正贤,邱海枝.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的组织[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
  [7]韩宏义,刘擎.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Sheldon JH.The effect of sway[J].Gerontol Clin,1963,(05).
  [9]Hu MH.Balance evaluation,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frail fallers[J].Rev Clin gerontol,1996(06).
  作者简介
  倪伟(1980-),男,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现为徐州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151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的核心在于中国通过国际通行的规则与做法,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不附加政治附带条件地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分享经济增长红利。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一带一路”
日前,荷兰专业足球评选媒体在联赛进行过半时,评选出了荷兰甲级联赛的50大球星,目前效力于维特斯队的中国温州籍小将张玉宁入选,这也是首个在欧洲联赛入选名单的中国球星。荷兰的各大媒体对张玉宁给出了大力赞扬,新赛季的张玉宁有望成为维特斯攻击线的主力。消息传到国内,无数人热血沸腾,人们为张玉宁感到光荣的同时,也在惊讶达到这个成就的,竟然是个年级轻轻的少年。  怀揣足球梦想  张玉宁出生于1997年,今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