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革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里采用“立体化教学”,相对于教材、教师、学生、课堂而言,形成一个四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来体现高效的课堂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教师、学生——教材的立体化
  1. 教师——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基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材的结构已有所改变,教师已不能按传统的教学认为只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教材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应是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审视,把握新教材的结构特点,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理解使用教材时,就应先考虑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从现实出发,将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重组、修改、延伸、再创造,将原本相对静止的教材“活”起来、“动”起来,不是机械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这样,教师才能真正驾驭教材,为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打造源泉。
  2.学生——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桥梁纽带,学生利用教材学习,教师使用教材教学。教与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共同合作。教师借助教材这一桥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所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学还是要倚纲靠本,学生要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才能主动地建构知识。理解教材,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质的飞跃,学生经过积极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归纳、提高,方能形成概念,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师在立体化课堂里,引导学生与教材开展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倡导的方向。
  二、教师、学生——课堂的立体化
  1.教师——学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形成概念、原理和掌握规律,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引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学“加和减”的例题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容易唤起学生的质疑处来教学:根据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裤子价钱为28元,并用挑战性问题“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激发学生继续画线段图的兴趣。然后,学生借助线段图思考自己的方法。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各种解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课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平台。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组织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切实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活动中,有一些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也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还有一些是根本不参与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掌握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没有参与,是没有兴趣,是不懂,还是注意力分散?教师应尽量地帮助并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每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关注所有学生的“经验”,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其次是让所有学生进行学习的“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再次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活动”。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教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第四是让学生“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即每个环节都要让全体的学生进行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将角色逐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学生——课堂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课堂上,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从而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就要创设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抽象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并利用它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完成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智慧。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舒雨:  我是一个25岁的女性,结婚以来身体一直不太好,还查出有轻度宫颈糜烂。服用过一些消炎药,效果不明显。医生说因我没有小孩,不适合做激光或冷冻治疗,只能靠药物减轻病情,但不能治愈。请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会不会影响以后生育?    商丘 娟子    娟子朋友: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表现,即子宫颈的上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学占小学各科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兼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接触学生时间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出席全国师德论坛的开幕式时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宏大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教育系统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作为教师素质核心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师德的“三维四层”结构理论,每个教师的师德历程就可以
研究了一类网络切换模糊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问题。网络控制系统在单包传输情况下,考虑到传输时滞的影响,使用切换技术及多Lyapunov函数方法,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
针对一类网络切换模糊系统,考虑当系统的执行器失效时,利用切换技术和Lyapunov函数方法,给出各个子系统的容错控制器及切换律的设计方法,使得闭环系统对于给定失效集内的执行器失
【摘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所有权分享与安排的作用。会计信息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其中的收益表还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决定了这种所有权安排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即什么状态下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关键词】会计信息 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 分享与安排    一、引言    资产计价理论的发展促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形成,它反
“十三五”以来,汉中市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工程,强师德、提师能、优结构、激活力,强化培养培训机制,壮大名优骨干教师规模,教师队伍创新活力迸发,教书
应用间接模糊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设计方法,研究了含有晶闸管可控串联补偿(Thyristor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的单机无穷大母线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所设计
2007年,我们曾为大家讲述下岗女工张红梅做“金牌催乳师”圆致富梦的故事。在经历了2008年的“奶粉事件”后,母乳喂养再次成为妈妈们的首选,“催乳师”这个行业也随之走俏并备受关注。带着大家的询问和期待,我们再次走近“金牌催乳师”张红梅。  现在的张红梅比两年前更忙碌了,她的公司规模也迅速扩大并更加规范化起来。现在,她的康馨公司已经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热爱母婴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催乳师团队,并且与很多妇产
刘女士50多岁,患病已经有几年了。几年前,刘女士经常心情压抑,茶饭不思。这一天晚饭时,她突然感觉吃不下饭,就离开了饭桌。家人不知如何是好,赶紧照顾她先睡下了。这是刘女士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