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原料轻质化技术改造探索和实践

来源 :乙烯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1000 kt/a乙烯装置在考虑裂解原料加工负荷基础上,再增加1台气体裂解炉,进一步提升装置产能和操作灵活性,以满足轻质化原料加工最大化的目标,以保持经济指标的先进性。改造后,该装置可适应裂解原料重质化和轻质化的大幅变化。
其他文献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置与课程改革对于本科化学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将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可见光光催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光催化发展的前沿知识,设计了光催化下芳香烃溴代实验,据此进行了一轮实验教学改革,并与经典实验的设置,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开展的难易程度进行对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实验的设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研的向往和对基本实验技能的练习.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从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聚合物改性》课程建设中遵循教育本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显隐思政元素.利用多学科融合机制和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提高学习效果.构建完善的《聚合物改性》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达到培育学生智慧,启迪学生心灵,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同向而行,协同育人.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工程实验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化,现代科技水平的飞跃,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也应追随时代的脚步,实施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对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创新,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概述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隐性知识指的是隐藏在材料和经验之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知识内容,又称缄默知识或者默会知识.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但大部分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些隐性知识,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的容量要求并没有减少,同时对化学课程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对教师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前两个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围绕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完善评价机制,作出明确部署。这些政策意见电子电路行业应该学习、贯彻,以下是本人的点滴领悟。科技成果评价目的是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广新技术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成果好评可以获得名利,而名利是为进一步的创新前进。
十三五期间民营企业在乙烯工程建设上异军突起,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此挑战,继续保持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在国内石化市场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十四五规划开局阶段,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积极研究既有石化基地的扩建规划。以某石化基地二期规划方案为例,对国有石化企业近期新建二期乙烯工程的产品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针对铅锌矿选厂人工简单处理废水带来的水质差、指标不稳定、无法连续回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选矿废水处理自动化系统.根据废水的处理方法为沉淀石灰中和法 曝气法工艺,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集成系统,并通过多种算法优化各项环节的PID控制系统,使选矿废水稳定达到废水排放指标,最后,设计整体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提升废水处理的管理水平,实现回收矿物及循环利用水资源.以某铅锌矿选矿为例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废水处理过程全面自动化的工程应用,降低人力成本,出水水质达标,为矿山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保证了生产的稳定.
介绍了液化乙烷低温储运过程中其蒸发气(BOG)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针对蒸发气再液化回收处理工艺流程能耗较高、液化后返回储罐流体中气相占比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工艺优化方案,利用Hysys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液化乙烷蒸发气再液化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再液化工艺流程能效提高10%,液化后返回储罐流体中气相占比降低50%。
某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实际转速无法达到设定值、段间压差呈上涨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原因,通过采取调整压缩机各段吸入负荷,在压缩机段间出口冷却器(EH3302/3303)工艺侧入口进料管道增加洗油注入点注洗油等手段,延长了压缩机运行周期。
针对不同轻质裂解原料,分别采用两种急冷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流程模拟并估算能耗。根据估算结果,结合实际操作情况比较不同原料下两种方案的能耗差别,从能耗角度探讨轻质原料乙烯装置急冷系统的设计方案,为轻质原料乙烯装置的急冷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