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解放、劳动主体与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的政治哲学阐释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个人权利、资本人格和有限政府为核心建构起资产阶级统治的一般理论框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三个政治哲学命题:“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命题,以“阶级解放原则”取代“个人权利原则”,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政治哲学的内在原则;“消灭私有制”命题,以劳动取代资本,复归劳动及劳动者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主体地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命题,用“自由人联合体”重构了个人原则与共同体原则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通过这三个命题,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原则的改写、政治哲学主体的倒转和政治哲学理想的重构,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其他文献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潮将事件与爱承诺为本体。为了建构新的存在,他们引入“事件”概念打破结构化的旧秩序,彰显主体的能动性,并通过情感的转向凸显“爱”在创造新的共同性和对共同性的新感受中的纽带作用。事件和爱作为不能被理性化的形而上学体系所容纳的裂隙具有本体的意味,可以在裂隙之中打破封闭的本体,通向看似不可能的新存在,建立起尊重异质性的共同性。因此,他们所理解的本体既拒斥绝对同一的实体论,又未走向相对主义。这种能动的本体论有助于从否定性和超越性的角度重新把握存在,为人们打破资本主义秩序提供新的可能性空间。但是,事
根据本所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我所博士后流动站现面向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20年博士后各类招收指标为国家资助博士后4名,项目博士后5名,具体情况如下。
在《道德形而上学》德性论导论中,出现了一个有争议的术语:endliche heilige Wesen。按照流行的译解,这是指与“无限的神圣存在者”(神)相对的“有限的神圣存在者”。关于该术语,国内学者有如下几种理解: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的所有人;达到最高道德阶段的智者或圣人;康德宗教学著作中的耶稣或圣人理想;人和天使;天使。但是,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偏离了康德的比较框架,未能准确把握endliche heilige Wesen在道德状态上的超人性,以及相对于人类道德进步的终极意义。笔者认为这个术语应该被翻译和理
朱子强调“理气为二,理在气先”,却反对“道物为二,道在物先”;强调“理无动静”,却主张“道体”不息,有时又将“理”“太极”与“道”的概念相混同。这反映出朱子在论“理”与论“道”上的分裂,也对其“理实体化”的立场带来了冲击。由此,朱子的“道体论”与“理气论”是否一体,以及其“道体论”内部究竟是保留形上-形下、道-物的二分,还是主张“流行全体即是道体之本然”,就成为理解朱子哲学的关键问题。对此,黄榦选择慎言理气先后问题,通过引申朱子“流行全体即是道体之本然”的说法,转而强调“道体”的即体即用、即存有又活动。这
“道德价值”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道德运气”论者试图通过对康德道德价值概念的批评从根本上瓦解康德的伦理学。本文试图表明康德的“道德价值”概念具有多重意蕴,它不仅关乎动机和准则,也关乎努力、付出和道德勇气;“道德运气”问题不构成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根本挑战,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可以容纳“道德运气”并内在地回应其挑战的;康德伦理学与“道德运气”论尽管存在着诸多根本差异,但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并且二者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历代学者对“逍遥游”的诠释构成了庄学的重要内容,而宋代庄学中的“逍遥游”诠释最为视角多样观点纷呈,其中有四种观点较为系统且具代表性:一是以“无累”诠释“逍遥游”,认为事物受制于造化而拘于阴阳则为有累,唯有超越形器之累方为逍遥;二是引阴阳象数《易》理诠释“逍遥游”,或以为超越阴阳之上方为逍遥,或以为顺阴阳之变方为逍遥,或以为合乎阴阳之理而与之同运方为逍遥;三是以“乐”为“逍遥游”义旨,将逍遥诠释为儒家德性自足与道德之乐,以摄道归儒,融合儒道;四是以“化”为“逍遥游”本指,认为化有大小故飞有高下,化有大小故逍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在公共性维度有着丰富的体现。黄宗羲正视人性之私,但要求为政者在履行公职时应以公抑私,君主不能以最高权位谋取一家一姓之私,群臣也不能将职分定位在效忠于一家一姓。黄宗羲主张,国家的大根大本在于制度建设,但制度建设的正当性不在于维护帝王统治,而在于其利于天下万民的动机与措施。为了更好的使民众参与政治事务,黄宗羲特别主张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和拓宽“取士”渠道来促进士人和民众的公共议政、公共评判、公共参与,以此完善国家的公共治理。黄宗羲的公共性思想既是传统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也是近代以来公私之辨
儒家超越精神是华夏轴心突破的主要思想成果,关于其内涵与特征,港台新儒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内在超越说。但儒家的超越既非港台新儒家所说的内在超越,也非基督教式的外在超越,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道超越。中道超越的上下、内外、左右三重向度分别指向天人之际、身心之际和人人之际,在工夫实践中融合为一,以“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达成即凡而圣的修养目标,成为各大轴心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超越形态,对培育士大夫人格与信仰具有关键作用。
由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遮蔽,辩证法几乎完全被当作“形式方法”来理解了,但辩证法本身恰恰要求超出并克服这种抽象普遍性的外在反思。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本体论上意味着:事物自身的活动。这个自我活动者乃是作为实体-主体的绝对者。而当绝对观念论的思辨辩证法陷于瓦解之际,马克思经由一个本体论革命而拯救了辩证法,使之重新建基于“实在主体”之上,而这个自我活动的实在主体乃是“既定社会”。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地生存于探究既定社会的“历史科学”中。这种辩证法也把如下的思想任务托付给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地开展出对既定社会的研
中国道路关注的重要命题是如何从社会主义“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道路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道路的选择上,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要求。在道路的特质、布局和实现路径上,分别彰显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系统论以及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在道路的价值意蕴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发展,符合唯物史观要求。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