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师自身要能示范朗读并精于指导;以质疑导自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加强文言文、诗歌的朗读背诵。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
  自古以来,朗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书声琅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朗读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朗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前,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因此,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有以下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把握最佳时机进行范读,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录音带等进行配合朗读,将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和动作、姿势、表情等无声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背影》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被多媒体播放的场景和有感情的朗读所感染,沉浸在一种浓浓的慈母情中。接着提出:这首诗是歌颂伟大母爱的,你们知道哪篇文章是赞美父亲的呢?然后引出新学课文《背影》。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大量的形象思维参与,充分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听录音范读,听准字音、节奏,再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你们能不能在朗读中想像一下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朗读打开了思维之门,展开丰富的想像力,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深秋的黄昏,一个骑着一匹瘦马的游子,正在苍凉的古道上缓缓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即将归巢;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实践证明,通过听、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具有很强的美的感染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在感官上获得一次享受,一种愉悦,而且在朗读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提高鉴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例如教学《春》,我以交替运用配乐录音朗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过程中除强调学生注意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外,还要求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词句,领悟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趣,感受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我问,在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中,“偷偷地”、“钻”两个词好在哪里?能否换成“慢慢地”、“爬”等其他词?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悟出这两个词不能换,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初春时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春草的清新可爱,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1.教师自身要能示范朗读并精于指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说好普通话是讲好课的前提。在教学中,我认为,每一篇课文,不是都能找到专家的录音磁带,教师就要具备范读的基本功。教师范读的好,不仅对学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我以为,教师具有个性特点的朗读,会对学生有着难以估计的良好影响。我认为初中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范读,他们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好,只要老师范读得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朗读得“有滋有味”,朗读出“成果”来。
  2.以质疑导自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很值得品读一番。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主体感知文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质疑导向,质疑定标。“疑,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应用两步法阅读,具体步骤是:第一遍默读,重在速读。即不查字音,不分层次,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第二遍自由读,重在细读。即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就联系上下文,自己探究,自己质疑。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选择重点的、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有质疑地自己读。这样的方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加强文言文、诗歌的朗读背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文言文时,更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在教《<世说新语>两则》、《孙权劝学》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在背诵时,有的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教师要帮助他们让其抓住每段概括性的关键性词语,连成“链条”;或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
  另外,诗歌教学更要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表情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通过隔药灸脐法治疗脾气虚型单纯性肥胖的体重指标和症状量化积分,对比常规针刺法与隔药灸脐法对该病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积分计算和分析,探讨治疗单纯性肥胖的
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LVH的发展,发生中风、心梗、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的机率也在增加。因此寻求理想的、疗效好的、副作用小的既能降压又能有效逆转LVH的药物是当前研究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高血压LVH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研究者提出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KC)参
目的:探讨解忧汤治疗抑郁症(肝郁痰阻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2例肝郁痰阻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停止其它一切相关治疗措施,分别给予解忧汤、越鞠丸治疗4周,
观工笔花乌画史,多见勾勒精工、敷色裱丽、富丽堂皇之作,而欣赏、品读邓学梅女士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却是充满了平淡的生机,祥和的绚丽,幽韵冷香,别具一格。  由推崇富瞻之美到平淡之美,是艺术趣味提升的必然。平者,不是平平无物,是平实,平和,是平而不平;淡者,不是淡而无味,是淡逸,淡雅,是淡而不淡,淡中含韵。平淡是天然浑成,是无意为文乃佳,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明乎此,可知晋人偏爱谢灵运诗清水出芙
消偏器是光纤传感器、光放大器等偏振敏感性光学系统中的关键器件,用于减小输入光的偏振度(DOP).设计了一种与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无关的低偏振度消偏器,该器件中利用人为的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不同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1.纳入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