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任务单 ——为翻转教学护航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打开新思路,开启一场教学的“信息化革命”。本论文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提出如何在教学中巧用学习任务单,实现语文教学“慧自主”,为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护航。

关键词:学习任务单;慧自主;翻转课堂

学习任务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学习任务单中的合作探究部分能使每个孩子都有均等的机会融入课堂中,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因此,巧用学习任务单,能够有效为翻转教学护航。

一、研究现状

(一)学习任务单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来,部分学校都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国内外的研究中心都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纪律,几乎没有关注课堂上教学如何有序开展。在此背景下,各所学校也有相应的设计,但是相关的研究资料还是缺乏系统的汇总以及明确的指示方向,没有很好地将学习任务单与翻转课堂进行结合。因此,笔者以“学习任务单”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点着力研究,力求有所突破。

(二)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成熟,翻转课堂逐渐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教育创新和改革课题。比尔盖茨称它“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

在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的热点后,国内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尝试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笔者以“翻转课堂”为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查询,相关的论文研究大概有275篇。这些文章发表年限主要集中在2014年前后,2015年后相关研究论文虽有所增加,但是都缺乏系统的实践研究。

由以上数据可见,在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并且具体实施策略的研究成果非常少,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尚处于表层阶段,而作为有效教学媒介的“学习任务单”却可以为翻转课堂的有序开展提供教学支架。因此本篇论文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构建适合于小学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为小学翻转课堂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案例。

二、学习任务单的定义

笔者认为可以将学习任务单定义为:教师结合班级情况、课文学习进度重难点,进行自主设计在课前提供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和学习以便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进度的一种设计单,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产物。

学习任务单既能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也是在课前和课本知识进行思维碰撞和自我思考的手段,同时也能让学生留住学习经历。

三、学习任务单的优势

(一)主体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学习任务单”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任务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层次性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使有能力的学生“学得好”,能力稍差学生“学得进”。

“圆明园的毁灭”任务单节选

任务目标 任务解析 备注

任务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圆明园毁灭的前后对比,感受圆明园的价值

2.通过小组汇报,锻炼学生的能力 任务1、2为基础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3为拓展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完成。

任务二:小组合作画平面图 1.通过平面图,感受圆明园的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圆明园的布局

任务三: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圆明园? 1.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2.体会圆明园的珍贵价值以及在历史建筑中的地位

(三)合作性

传统课堂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教学无法全面覆盖班级每一个学生,没有和每一个学生单独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而且教学时间限制在一节课的40分钟以内,这会导致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弱又不善于表达自我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但是学习任务单中有小组合作完成的部分,能够有效将学习中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班级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尤其任务单中课中交流反馈的部分能够让学生在同伴的经验或者错误之处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理清问题,获得成功。

四、学习任务单在翻转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篇论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介绍学习任务单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步骤和方法。该任务单在课前由老师发放学生回家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共分为两题:第一题是解释发现和发明的意思;第二题是自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与发现和发明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标记。这两题使学生在复习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有了基础的把握。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与“发现”和“发明”相关的句子,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教师上起课来事半功倍,学生也能在课前对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有所把握。

(二)课中活动探究

学生利用平台上传小组学习的结果,学生自主(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上台进行汇报。班级学生通过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且依托翻转课堂一体机的投票功能,进行实时投票,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并且老师能够根据投票结果对小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指导。

(三)课后延伸拓展:我的奇思妙想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将课内和课外课堂相结合,将课内知识延申到課外,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场所,因此本环节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给课堂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展示的空间。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高年级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就文本细读的概述、在现代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教学的情况,以及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从近年来的调查来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很好,这将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同时,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期刊
会议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使用情境图和实物图编排问题解决,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看作示意图,此时情境图和实物图主要是将问题解决呈现于其中使用。而示意图是在进行问题解决时所用的策略和方法,之所以将示意图与情境图和实物图区别开是因为它能更好地体现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把“情境图、实物图、示意图”交错安排,恰好体现了数学是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特点,这样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纵向看,从一年级至三年级的问题解决体现了情境图、实物图、示意图三种图示法的发展变化过程。但如果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来看,应用某种图示进
期刊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能长时间存在环境中,它们能通过上层大气携带至几千里远沉降,进行大范围的转运.许多POPs属于含氯的POPs中,被严格控制或不再生产.尤其应该关注环境中存在的微量氯代有机物如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杀虫剂(OCs)等,它们可以通过摄取动物脂肪(肉、鱼和奶)进入食物链.本文主要探讨了厦门环
期刊
期刊
会议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