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对策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气象工作是为农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形成本地特色服务品牌,切实履职发挥建设性作用值得分析。本文以河池市宜州区气象为“三农”服务实践为例,研究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现状和特点,把握“三农”生产需求,完善气象服务内容及方式,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关键词 河池市;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4–0074–02
  我国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关键时期,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紧迫的任务。广西是农业大省(区),但不是农业强省(区),“三农”发展的科技支撑力明显不足,因此,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重大。
  河池市宜州区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属半山半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均日照时数1 987.2 h,年平均气温19.5℃~20.3℃。宜州区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万余hm2,油料作物面积2 300 hm2,蔬菜面积15 000 hm2,农业发展态势整体较好,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桑蚕、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以改善乡村环境,推动农业升级,促使农民发家致富[1]。从乡村振兴发展看,农村生态保护、乡村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气象服务支撑保障,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宜州区的高温干旱、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寒露风、雷电、风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尤以春旱、秋旱影响最大。所以气象部门应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夯实基础、优化机制并建立品牌,深挖气象为农服务潜力,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稳产增产等角度,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趋利避害作用。
  1 河池市宜州区气象服务保障基础
  目前河池市宜州区拥有1个农业气象二级观测站;已建成16个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较为完善,气象信息员已覆盖到每个行政村;已建设1个6要素自动站,6个4要素自动站,11个温雨站,16个单雨量站,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1个压温湿风向风速雨量站[2]。在1个乡镇安装有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广泛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165套,信息传播方式覆盖面广,预警信息传播及时性大大提高,为本区开展优质气象服务打下坚实设备基础。
  2 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工作实践
  2.1 营造优良气象保障环境
  (1)宜州区人民政府统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设,出台《宜州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宜州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2—2020)》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区人民政府支持气象事业发展,加大了资金投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区域自动站建设维护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维持等。(2)区气象局在上述基础上制定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设目标:推进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提升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3)深入开展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建设,使得建设内涵上更加深入、服务手段更加智慧、地域特色更加明显、服务效果更加突出、省级支撑作用更加强化,气象进一步提升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服务的能力。
  2.2 服务乡村旅游
  (1)同本地文旅部门和扶贫工作负责人交流,实地调查典型乡村旅游建设点,了解从业者对气象服务具体需求,同本地气象服务实际相匹配,研发新项目。(2)选择休闲农业或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标准化建设,服务内容包括:将常规天气信息提供给服务对象;将气压、日照、湿度等专业化气象要素提供给特色服务对象;结合前两者资料进行深层次服务产品加工,提供紫外线指数、洗车指数、出行指数等预报;向服务对象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和72 h天气演变趋势预报,针对重大户外旅游活动和交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制定专门旅游气象预报向游客发布,包括高温、大雾、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或天气预警,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交通干线(高速公路等)气象预报,旅游景点、乡镇精细化24 h天气预报,中长期(周、月、季、年)天气预报等。(3)在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增加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模块,收集预警信息接收责任人数据及当地旅游气象灾害数据,并纳入数据库管理。同时,推广乡村智慧气象APP,制作一套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
  2.3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
  (1)强化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气象服务产品公益性强,需求点广,但以往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内容较为单一,气象服务指数开发程度不高,气象观测仅有几个常规气象要素,专业性不强导致社会认可度低。区气象局以服务乡村振兴工程为载体,同政府部门协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服务等内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并将内容逐条细化,形成政府购买气象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和实施办法。(2)加大培育气象为农社会服务力量。以村合作社及涉农企业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成员为承接主体,组织开展部门合作、公益组织、涉农企业、财政直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网格化社会管理等服务型社会化服务试点,与涉农部门联合,构建业务集约、服务延伸的扁平化气象为农服务业务体系,丰富服务科技内涵。(3)以“互联网+气象”“电商平台+气象”等方式推送气象信息,实现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广覆盖。(4)选取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乡村便民中心、专业合作社、乡镇信息服务站、乡村旅游示范区游客中心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3]。
  2.4 统筹气象科普工作
  (1)开展全方位、高频率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根据本地多发自然灾害制作图文并茂的科普宣传产品。例如,将视频和文章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短信、手机APP以及多媒体显示屏进行宣传,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开展气象知识进校门、企业、乡镇活动,每季度至少一次。(2)利用广西区局统筹开发的气象防灾减灾主题屋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融入本地元素,制作符合民俗文化科普宣传设施,让专业知识“接地气”;充分结合旅游特色,制作花草牌子、旅游指示牌等设施,做到旅游气象服务和农村科普宣传双提升;积极推广气象信息化产品,通过在宣传栏、风险地图等设施印制气象微信公众号、气象微博等二维码等,让农民有效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2.5 完善基层预警信息体系
  (1)重视农村应急广播工作,利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智能信息服务终端等开展广西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乡镇延伸建设,并按照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方案,做好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因地制宜加强基层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2)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预警工作,广电部门做好协商,明确双方职责、落实责任人、完善信息发布流程、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做好农村应急广播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效益评估,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3)制定或完善乡镇应用广西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流程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乡村信息员、分管安全生产和应急乡镇领导进行广西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应用培训。(4)对乡镇气象信息发布做好技术指导工作,致力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最大限度减轻农村气象灾害损失。
  3 结束语
  近年来,宜州区政府全力推进“美丽宜州·宜居乡村”建设道路,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气象部门立足宜州区实际情况,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机制的完善,以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为抓手,将服务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通过编制桑蚕、甘蔗等特色产业氣象服务方案,多渠道向群众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供全面气象信息服务内容,重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智慧气象为农服务,旨在通过精细化、直通式气象服务助力“三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以此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建安,蔡和平,李昱.加强三农气象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护航[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5):212-212.
  [2] 李义兰,胡颖飞,龙国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好“三农”气象服务的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0):180-181.
  [3] 陈明强,邹积慧,于薇.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 211-212.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为了初步探讨配方施肥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情况,确保玉米施肥的准确性,优化玉米施肥配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玉米上开展田间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配方施肥能够有效的改良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产值。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对青海省青稞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等的分析研究,为全省青稞产业的发展、优势产区的培育和产业布局提供新的思路。
特色农业生产在乐都区农业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气候条件、反季节栽培等因素影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对特色农业生产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化的气象服务,避免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对全区大樱桃、长辣椒、紫皮大蒜生产的气象灾害及灾害发生的气象指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经调查,冻害、晚霜冻、大风、裂果和雹灾是乐都区特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其中冬季冻害对长辣椒、紫皮大蒜和大樱桃三种主要特色农产品生产均会产生较大危害,春季晚霜冻是大樱桃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大樱桃产量起决定性作用。调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的要求,乐都区在大蒜上实施“2+X”肥效试验,通过试验获得大蒜优化施肥技术参数,为指导全区大蒜田间大面积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节本增效的目的。
摘要 利用乌鲁木齐市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卫星云图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12日大到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和中尺度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00 hPa较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极地低压,700 hPa青藏高原水汽辐合区、100 hPa青藏高压东西振荡是此次大到暴雨的环流背景,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发展演变和暴雨过程相关;南部水汽输送为暴雨提供充足水汽来源,
摘要 以2019年6月9—10日永安地区的大暴雨为例,综合分析与本次暴雨相关的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物理量场特点。结果显示,本次暴雨孕育于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界和低空切变南部暖区内,500 hPa中高纬度为一脊一槽,低层850 hPa流场特征为西南暖湿气流、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东向路径冷空气三股气流的结合。东侧冷平流的持续输入和低空急流的发展导致对流层结构不稳定加剧,易出现强对流天气。700 h
农作物秸秆作为粮食生产后的废物,如何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是农业从业者一直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从农业机械化角度,探索出适合湟中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的两种技术模式,一是秸秆还田技术,二是秸秆机械化离田技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环境保护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议题,作为环保体系之一的大气环境监测,其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知;结合了现代激光技术及传统雷达技术的激光雷达技术以它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大气环境监测及气象领域的应用中占领一席之地。本文阐述了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分类、特点等内容,简述了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和现状,并综合探讨了激光雷达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气象要素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速。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生产带来了帮助。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阻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变得更为广泛,现代农业生产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选取三类不同养分组合的有机肥进行肥效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有机肥在胡萝卜种植过程中的肥效差异,根据田间测产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施用足量有机肥的胡萝卜品质往往较好,商品率高,进而达到胡萝卜优质优价,切实提升产品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