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集邮家吴鸿选先生80寿辰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0月20日,新光邮票会会员联谊会北京小组举行了祝贺吴吴鸿选先生80寿辰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在京新光邮票会会员吴鸿选、赵人龙、黄鼎峙、朱培基及刘铭彝之子刘大有,新光会员杨启明因病住院托人带口信向吴老表示祝贺。吴老介绍了集邮65年来的心得。他的观点是:参加集邮组织,进行集邮交流,可以不断提高集邮水平;集邮要有一定的范围和明确的专题,才会有较大的收获;集邮要进行研究,才能深入和提高。
  
其他文献
"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的清代著名大作家蒲松龄及其传世名著《聊斋志异》,浮浩浩人海而成雄杰,入巍巍书山而凌绝顶。其行止也奇异,其书传也珍稀。不仅获得了史家的公正评誉,亦为芸芸众生所喜爱。《聊斋志异》占尽清代小说四大之最(文言、短篇、民间专题故事、志怪),其寿长300余载而至今盛行不衰。脱胎于志怪而融入深厚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聊斋》,透过那些荒诞不经的离奇故事,传出的却是人生哀乐
期刊
邮市的冷冷热热、起起伏伏将不少邮人的目光吸引到邮票的市场价值上,也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莫衷一是的看法,但近几年来我国邮票发行取得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    进步之一:邮票发行手段的科学化    时间回溯到1998年,在国家邮政局成立之始,邮票发行主管部门便开始酝酿成立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国家邮政局邮票图稿评议委员会,另一个是国家邮政局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图稿评议委员会由十几位全国知名的美术界、集邮界
期刊
又是一个温暖的春天。刚刚看过《大足石刻》邮票打样,效果的确如我设想的一般。那一尊尊古老的石刻似乎拥有了生命和语言,走出我的镜头,静静伫立于方寸。这时的我,是快乐的。  摄影,从少年时代的爱好,到一生从事的事业,与我形影相随。1978年,我来到当时的邮票发行局设计室工作。最初时主要从事摄影,拍摄了近二十余套风光及特种邮资明信片。从桂林到三峡,从北京到海南,从长城到黄山,那时候真像个"摄影战士"--背
期刊
截止到2002年4月,《中国鸟》普通邮票已行了两组5枚,邮票主图皆为中国特有的鸟类,现将这两套普票上的鸟类简介如下: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隶于鸡形目雉科角雉属。本属世界共有5种角雉,这5种角雉我国都有分布。唯黄腹角雉是中国的特有种,它体形与家鸡相似。雄性成鸟头上的羽冠前黑,后转为深红色;背部大都呈栗褐色,并布满黄色圆斑;腹部淡黄。头顶两侧各长有一只翠蓝及朱红色的
期刊
邮史有时候就是那么地神奇,民国初年发生的故事,特别是使用过的邮票,早应是为人所熟知的了。然而,真就有这样一种邮票:九十年以来没有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但也没有人过多地对它进行描述和研究,它的存在仅仅是一个谜。其原因就在于面世的仅有区区几枚邮戳不够完整的旧票。  这里披露的是2002年4月底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春拍中的一项拍品:伊犁革命暂行邮票实寄封。        邮品描述    (1)邮
期刊
1950年8月1日起,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局相继发行了以“东北币”为币值的普东2天安门图普通邮票(东北贴用),到1951年4月发齐,全套共计13枚。其中(11)一(13)共3枚以邮电部东北邮电总分局名义发行,为无水印票;其余(1)一(10)共计10枚为有水印票,用有水印绢丝纸印制。在这套邮票发行期间的1951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统一全国货币;东北地区的东北银行也于1951年4月1日,改组为
期刊
中国的山水文化,秉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天工造化,美润人心。其蔚成大观者,有五岳之尊,黄山之秀,亦有大别山、太行山、长白山等众峦之奇异。在古人笔下,山以文名,文因山传者,随处可见。翻开写画中国名山霞壁的万千册记,可知南方翠穹,挺挺秀丽;北方崇峻,雄奇浑远。南山北岭,各有千秋。然此说皆为大概而论,南山者,亦有雄奇之壮美;北岭者,亦有秀丽之风情。在这众多的峻岭碧峰中,千山景致,堪称大观。  千山,位于
期刊
郭润康先生可谓是集邮界一代宗师,他对"回音卡"的研究之详之深之广,恐怕无人与之比肩。尽管如此,有关"中国第一枚回音卡"的探寻至今仍是个迷,困惑着郭润康老先生和有着相同爱好的"回音卡"一族。然而,"回音卡"给人带来的困惑又何止这些?且不说由全国各地邮政自产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回音卡(题图)所带给邮迷的迷般的幽径,光是由中国邮政统一印制并发行的唯一的一枚带邮资的"回音卡",就给中国邮迷留下种种悬念。在许多
期刊
达·芬奇(1452-1519)的名画《蒙娜丽莎》,是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之一。画中,蒙娜丽莎那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神秘微笑,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然而,直到邮票诞生一百多年后的1952年,这幅佳作才与邮票"联姻"。半个世纪来,《蒙娜丽莎》频频在方寸中亮相,成为绘画邮票中的亮点、集邮爱好者收藏的热点。  世界上第一枚《蒙娜丽莎》邮票,是1952年原联邦德国为纪念达·芬奇诞生500周年而发
期刊
邮票的设计,向来是广大集邮爱好者关注与鉴赏的主要内容,但人们却常常忽略了邮资封、片、简的邮资图案设计。其实,后者的设计水平比邮票设计毫不逊色,可说是异彩纷呈的。它们常常是邮票设计家的"试验田"。    邮资封片简的发展轨迹    中国第一枚邮资片由大清邮政于1897年10月1日发行(图①)。此后大清邮政、中华邮政、解放区邮政以及新中国邮政相继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邮资封、片、简。  进入20世纪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