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扩张脐旁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_1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预扩张脐旁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

方法

手术分3期进行:一期以脐和肩胛下角连线为斜行脐旁皮瓣的轴线,在轴线上方设计一与其平行的切口埋置扩张器;二期将扩张皮瓣的远端修薄后转移修复上肢部分缺损创面,近端皮瓣卷成管状;三期手术:3周后行皮瓣断蒂,展开近端皮瓣并修薄,转移修复上肢剩余缺损。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结果

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共为81例患者实施预扩张脐旁穿支皮瓣(93块)转移手术,其中70例应用单侧皮瓣,8例以两侧皮瓣(16块)修复一侧前臂环形缺损,3例分别以两侧皮瓣(6块)修复双侧前臂缺损,皮瓣面积8 cm × 6 cm~40 cm × 15 cm,其中5例在二期断蒂后皮瓣近端出现小面积尖端坏死,其余病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5年,平均3.5年,皮瓣在色泽、质地和厚度方面与上肢正常皮肤接近,未见肩、肘关节功能障碍。

结论

对于上肢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病变,预扩张脐旁穿支皮瓣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兔皮肤组织扩张过程中,通过局部皮下注射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对皮肤组织扩张速率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脂肪,体外分离、培养ASCs,通过细胞免疫荧光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并用EdU染色标记AS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于脊柱一侧文出1.5 cm×1.5 cm方形区域,并在其下置入30 ml圆形扩张器1枚。实验组于扩张皮下注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计算机软件三维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术前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精确设计截骨线,制作数字化截骨导板,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实体导板,术中置入术区指导截骨,从而提高下颌角截骨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方法选取8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5岁。首先将患者的CT资料转入ProPlan软件中,在计算机中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截骨线,再将截骨数据以STL文件形式导入Geo
目的探讨腘窝中间皮动脉下行支岛状皮瓣在膝关节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膝关节瘢痕挛缩患者12例,膝关节完全伸展后呈10°~30°(以解剖位为0°),行瘢痕切除膝关节松解术,创面大小(3~5) cm×(10~14) cm,应用腘窝中间皮动脉下行支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皮瓣大小(4~6) cm×(11~1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2例,游离植皮10例。结果12例
期刊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矫正泪沟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眶隔脂肪突出、泪沟畸形明显但无下睑皮肤松弛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方法矫正泪沟畸形;对照组采用结膜入路下睑袋修复术,2个月后采用填充剂矫正泪沟畸形。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中,25例患者满意,2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对照组30例中,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