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其中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文探讨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进一步改变物理学教学思想,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赋予物理学教学的历史使命,将广大学生培养成素质型人才。
  【关键词】物理学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因此,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中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深化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探讨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进一步转变物理学教学思想,确立新的物理学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伤失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伤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讲,定性分析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总是先理解题意,定性地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虑多个不同的求解途径和可能的结果,最后才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去解题。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现象、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日常生活用品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第一,作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
  四、在物理教学中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等。以类比推理为例,如在学习静电场一节内容中,“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那么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做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重力。同样,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有磁场力的作用。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又如讲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用水桶作为例子,不同的水桶,要装同样高度的水柱时所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者装同样的水量产生的水柱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水桶都有一个用来表示容纳水量大小本领的量,那就是横截面的大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相当与水柱的高度,电量就相当于水量,所以对于电容器的电容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后,马上就可以知道是表示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又如:场强E和电势U这两个描述电场的物理量,E、U与检验电荷q之间有无关系呢?而牛顿第二定律M=F/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也为零,但物体的质量为一定值;再有,欧姆定律中R=U/I,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U、I均为零,但电阻R却一定。究其原因,它们都是事物本身的物质属性。这种简单的类比,使学生顿悟:E、U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定义式:E=F/q、U=ε/q只是定义E、U和计算E、U大小的,这是一种比值法定义。
  五、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物理学史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绝好材料。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也总是能抓住各种机会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的萌发、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规律、定理也是靠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而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如历史上纸的发明,现代工业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等;但是,也给人类自身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危害。如核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造成对地球生态的破坏加剧等等。 这就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种意识:我们的科学技术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国家的兴旺更是需要靠科技的发展。
  让物理学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需要教师的努力。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唤起他们求学上进的精神动力,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扬长补短,多方完善,把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畅瑛. 关于素质教育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 48.
  [2] 刘红利. 论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31: 20.
  [3] 吴桂琴.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论坛, 2010, 8: 1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