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因涵盖面广、综合性强、生涩难懂而导致的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记难学的问题,提出运用比较教学法,并从该课程所涉及的五大部分内容分别阐述了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分析了比较教学法的作用,指出了比较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应用
  作者简介:王增胜(1980-),男,山西介休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机械系,讲师;杨汉嵩(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理论课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JG2011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51-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内容庞杂,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具有概念抽象、理论繁琐、公式和结论较多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顺序通篇讲授,学生往往孤立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而很少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整理,不能整体把握,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系统。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深下功夫,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也至关重要。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知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知对象属性的异同、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和问题的难易,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知对象的一种方法。[1]它一改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一、比较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各部分内容中的应用
  可将比较教学法贯穿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的每一章节中。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教材大多是以机电一体化的几大关键技术作为各章内容的,其内容体系为绪论、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限于篇幅,以下就每一部分内容仅举一例说明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1.比较教学法在绪论中的应用(见表1)
  2.比较教学法在机械技术中的应用(见表2)
  3.比较教学法在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见表3)
  4.比较教学法在伺服传动技术中的应用(见表4)
  5.比较教学法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见表5)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1.类比比较法(异中求同)
  类比比较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的思考。例如上述表1中将机电一体化的五大功能要素分别与人体的五大要素进行比较。因为机电一体化与人体的功能要素有相同的功能,通过类比学生熟悉的人体功能要素,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记忆机电一体化的功能要素。
  2.对比比较法(同中求异)
  对比比较法是对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上述表3~5,通过对比较对象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综合比较法(辨别异同)
  综合比较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上述表2,几种齿轮传动比分配原则的结论容易混淆,使知识点之间相互产生负迁移,让人难以记忆。而通过表2的比较发现,除“质量最小原则”的分配结论为“等传动比”(小功率传动情况下)或“前大后小”(大功率传动情况下)外,其余分配原则的结论均为“前小后大”。掌握了这个规律,则很容易记忆,且不易混淆。
  三、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上述比较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不难发现:通过比较,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可以增进理解,增强记忆;可以使零碎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对象的选择
  比较教学法的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因为,个性完全相同者根本没有必要比较,个性完全相异者根本无从比较,所以应将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对象。例如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别的事物,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相类似易混淆的概念和具有共同属性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对象。比较内容包括各对象的共同属性、特殊属性,对象间的关联模式、对象的使用场合和优劣评价等。[2]
  2.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
  实施比较教学法时应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比较教学法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使用比较教学法不宜直接公布全部比较结果,而应结合问题驱动、启发式、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由师生共同归纳或由学生归纳总结,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比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启发在比较中逐步推进。比较法的实施包括比较内容的选取、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导出结论三个环节,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通过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教学效果,更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125-127.
  [2]徐钦桂,杨桃栏.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95-99.
  [3]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现阶段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专业特色定位准确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如何在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中,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专业特色。  关键词:专业特色;旅游管理;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张楚珊(1980-),女,广东潮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助理研究员;林文庞(1981-),男,广东汕尾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组织好高等数学教学,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多媒体   
期刊
摘要:文章围绕民航院校单片机类课程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服务民航”的教学理念,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出发,对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其良好效果。  关键词:民航专业;单片机;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维兴(1981-),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讲师;徐萍(1983-),女,辽宁鞍山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讲师。(天津30
期刊
摘要:对132名学习“化工热力学”课程和94名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中国石油大学三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当堂课所学内容的R/K判断测验和测量学习取向的学习过程问卷调查,方差分析表明“化工热力学”课程正确总数总是多于“化工原理”课程,“化工原理”课程的K比“化工热力学”少,最优秀的学生不仅有更多的K,而且有更多的R,学生的深层型取向得分高于表面型取向和成就型取向,表面型取向高减少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正
期刊
摘要:大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大学理念的重构和新大学理念的践行为主线逐步展开。大学的改革创新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变迁,向前超越与发展;必须坚守其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学精神和作为大学人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陈海利(1961-),男,湖南东安人,南华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文章论述了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说明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激发学生灵感。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工程制图;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赵明霞(1979-),女,河北秦皇岛人,保定电
期刊
摘要:鉴于CAD/CAPP/CAM技术日益重要,文章研究CAD/CAPP/CAM课程的教学过程,根据该课程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多项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充分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AD/CAPP/CAM;教学改革;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王筱蓉(1982-),女,河北滦县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姜根柱(
期刊
摘要:针对“可编程控制技术”(PLC)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阐明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熊凤(1977-),女,贵州六盘水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
期刊
摘要:气候政治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适时地将气候政治引入课堂,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气候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把握理论前沿动向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气候政治;课堂;意义  作者简介:黄晓云(1975-),女,湖北安陆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刚(1990-),男,湖北襄阳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湖北荆州434023
期刊
摘要:“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培养的重要学科,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电路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图像处理技术”等多门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文章对“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明确了课程建设的重点,提出了课程建设的相关教改思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师资队伍;课程质量;现代教育手段;工程技能  作者简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