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六)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 意 话 题
  (辽宁卷高考作文)
  
  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创 意 导 引
  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与其他省市的试题相比,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道富有诗意和寓意的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红”,文化味浓重,富有象征性,又有其自由表达的余地,还给出了一个良好的导向——作文需要积累、联想、思考和形象的表达。
  所谓“花胜去年红”,当然是比喻,它喻指的其实是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或者是个人的发展态势等等。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抒写一种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构思本题的方法,大体是把自然界的“花”迁移到社会生活中的“花”上来。我们的身边,总有些事情正慢慢地改变,在不经意间,生活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写生活的今昔对比,写对未来的展望,都是不错的立意。说得再具体些,可以写这种“花”是姚明NBA的三年历程,一年比一年成熟;是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军和雅典奥运会“绝地反击”后的如花笑脸,勇冠三军是一气呵成,“绝地反击”更令人荡气回肠;是科学家袁隆平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抛洒汗水后取得的一座又一座丰碑;更是众多凡夫俗子一年又一年辛勤耕耘后的粒粒“稻谷”……种种收获,是我们改革开放优越性的最好印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果换个视角来立意,还可以把主题确定为“花的红艳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态”。
  
  佳 作 展 示 台
  今年花胜去年红
  辽宁考生
  
  神说:一段完美的生命旅程,无需太多华丽的言语,复杂的色调,只需心底那一份份简单的感动。
  当几经生产,链接,我匆匆地抖落身上繁多的尘埃,带着希冀,带着激情,带着踌躇满志,带着可数的黑墨,开始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也许路途的终点没有阳光的呵护,但我依然会快乐地前进,用坦然去倾注生命,因为我选择了青春,选择了远方,选择了未知但必定壮丽的明天。
  面对断臂的维纳斯,我曾为她的残缺而惋惜;
  面对教员挥舞雪花的风姿,我曾为平凡的自己而伤感;
  面对不起眼的纪念碑,我曾为战士硝烟弥漫的戎马倥偬而哀叹。
  时代的演绎,世事的碰壁,幼稚的心开始成熟。在人生画卷上,我留下了太多的失误,留下了太多的不愉快。天真的双眸也早已暗淡,驻满了深沉。年轻的我开始清醒,开始明白“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火车”这一道理。我知道:对于误笔,我无法改变什么,因为我是钢笔;对于挫败,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孩子,我的明天还很漫长,我的未来属于远方。为了甘露,我只有继续在悠悠岁月的刻刀间演算,直至生命的结束。
  维纳斯正因为失去玉臂才深深地孕育着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一支钢笔,没有太多的功能,却有着“愿为春蚕吐丝尽,甘作红烛照人寰”的心胸。
  一个人生前的写照并不在于他死后的坟墓。就如托尔斯泰墓,美丽的不是风景,而是灵魂。
  随着生活的冲洗,岁月的灼烫,经验的积累,我将慢慢退出历史,结束我的钢笔人生。回首昨日,我不会哭泣,而会微笑着继续,因为昨日中我学会了乐观,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今年花胜去年红。泪水不是我的知音,因为我懂得,困难不是生命的尾声,而是动力的开始。挫伤就如一滴滴墨水,在无息间给了我飞翔的翅膀。即使在人间最阴冷的角落,我仍会向快乐出发。因为厚厚的茧是一种踏实,是神对我的慰藉。
  用思想组成句子,用智慧构思故事,用沧桑预演明天,伟大的金子也会在平凡的沙粒中孕育。
  有一天,我老了。面对如诗的画境,我会赞叹:
  多好啊!因为活着很美!
  多棒啊!因为明天会更加感人!
  点 评
  本文紧扣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以钢笔为描写对象,通过钢笔的自述,写出了它开始时的希冀和激情,写出了它面对失误时的感受,写出了钢笔结束人生时的感受,最后用诗一般的语言结束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本文语言上整散句交互运用,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形式与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统一。
  (曹保顺)
  
  今年花胜去年红
  辽宁考生
  
  友情,因为圣洁和崇高,才有了分量。
   ——题记
  灰色的天,处处弥漫着凄凉之感;悲涌心头,熟悉的脸慢慢浮现在脑海。漫步沁园之中,俯身看着那一朵朵花,忽然想起一句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那是前年的一个秋天,我和你在沁园中邂逅。我们有一个相同的嗜好:都喜欢把萎蔫的花儿,一瓣瓣地拾起后洒入溪流中。因为这,我们相识,相知,并很快成了好朋友。文静的你喜欢笑,每每微笑时,都会露出两排整齐而又洁白的牙齿,还有两个甜甜的酒窝。而当我失意的时候,你那水润清澈的眼神,总给我极大的鼓舞。一个微笑是一座天堂,一波眼神是一个春天,奔逐在记忆里的你,宛若天使的翅膀,绽开着纯真的芬芳。我喜欢和你在一起,我喜欢把一切心声全部向你倾诉,更喜欢像小孩那样依偎在你的身旁。“荻,我要我们永远都做好朋友!”我说。你温柔地笑了笑,说:“嗯!”
  可是,去年四月的一天,你却告诉我,你要转学了!天,告诉我,是我听错了吗?啊?后来,你终究还是走了。走之前,你在沁园中拾了一对吻过秋水的卵石,一块送给了我,一块留着自己珍藏,你说,这是我们之间友谊的最好见证。
  如今风依旧在吹,秋天的雨跟随,沁园里的花也触目伤情,有了萎蔫的迹象。我习惯性地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思绪凌乱不堪。这时,我居然遇到了同前年一样的景象,我看到了一个女生,正把萎蔫的花一瓣瓣拾起后洒入溪流中。“荻!”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只见那女生蓦然回首,露出两排整齐而又洁白的牙齿,还有两个甜甜的酒窝。没错,是荻,是荻!我不觉悄然泪落,跑向了她。“尧羽!”荻甜甜地叫着,并拿出了那块卵石。我也拿出了我的那块,两块刚好配成一对。我笑了,她也笑了。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柳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点 评
  作者巧借与朋友相识、相知、分别、重逢的叙述,把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感同身受。这样处理,既有往昔相知的回顾,又有如今重逢的喜悦,文章始终紧紧扣着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在表达方式上,叙述、描写、抒情综合运用,行文优美,情感浓郁。
  (曹保顺)
  
  今年花胜去年红
  辽宁考生
  
  早上起来,去公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当我走进那万花丛中,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只见花红似火,真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春”,今年花胜去年红呀!
  我注视着火红的景色,冥冥中好像沉醉了,眼前浮现出昨日的情景。记得小时候,我们国家还是很穷的时候,人们身上穿的每条裤子都是几年前买的,裤子上打了补丁,那时的我多希望能买一条新裤子。那时候,只有过节时才能吃上几顿好的菜,所以我们小孩子都在等着、盼着过节,那样,我们就可以吃上点好吃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不再为一顿饭或是一条裤子而祈求过节了。如今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还在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在继续提高,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曾经还是个幼稚的孩子,曾经还沉浸在梦中的我,如今也长大成人。昨日的我看着学姐们走进考场,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他们往日的耕耘获得了累累硕果,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踏上了新的旅途。而今天的我们,也已苦学了十年,十年寒窗,我们播下了种子,付出了汗水和勤奋,在教室中曾有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和笔在纸上疾书的沙沙声。此时,我们也已经踏上考场,坐在了高考的椅子上,勾画明天的蓝图。我们等待着,期盼着,相信自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年花胜去年红。
  我猛然一惊,从凝思中醒来,在我的面前只有那火红的花朵,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烁着,展现出应有的光彩。
  我知道,不久后火红的花会从枝头上滑落下来,不再有今日的光彩,但我相信,明年当它开放时,一定会更加鲜艳、火红,明年的今日仍会握在你我的手中。让我们一起去期盼,去拼搏吧!今年花胜去年红,一年更胜一年红!
  点 评
  作者通过切身感受到的吃、穿等生活变化,紧扣题意选材,很有说服力。然后贴近现实,联系眼前的高考,预示长江后浪推前浪,进一步升华了“今年花胜去年红”的主题。
  作者先从赏花写起,由“我”被似火的红花所感染,自然转入冥想回忆,过渡自然。尤其精巧的是,结尾处又回到赏花现实,直接点出“今年花胜去年红,一年更胜一年红”,使寓意更加深刻。语言简洁朴实,真情跃然纸上,如“我们不再为一顿饭或是一条裤子而祈求过节了”等。
  (唐惠忠)
  
  今年花胜去年红
  辽宁考生
  
  夜凉如水,漫过霓虹下的空旷。我独自漫步于校园的石径,感受着风的韵律与灯的寂寥。望着高大的教学楼群,呼吸着这里长久不变的文化气息,抚摸着精雕细刻的砖石,一种强烈的兴奋与冲动伴随着一丝奇怪的落寞从心底涌出,一股晶莹的暖流悄悄流出眼眶。我不禁感到,一个时期,一种生活,即将离我而去,我将与我美好的高中生活挥手说再见了。
  我想起了过去,想起了当年那个懵懂的孩子,初到这里时的兴奋与激动;想起了那么多迷人的夜晚,与同学在寝室的放纵与天真;想起了那么多在老师的教导下,趋于理智平缓的跳动音符……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如天边的白云,渐渐地飘向了远方。
  像是一场梦,蒙眬而飘渺,却又真实得就像在醒后的枕边。
  我想起了今天,怎么又多了一丝落寞?为何一直努力,却换不来成绩的突飞猛进?为何踏实的脚步,乐观的态度,却赢不来花一样的鲜红?
  我想起了去年,师长们曾带领我们携手创造了花一样鲜红的成绩,而我却慢慢地低下了头,真的,虽已努力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取得骄人的硕果。我郁闷,我孤独,我落寞……
  一阵轻风悄悄地从我身旁飞过,它唤醒了我的沉思。我站直了身子,难道成功真的只能用成绩来衡量吗?难道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份真心的付出,不可以有同样的价值吗?
  想到这里,我整个身子为之一震,我感到了一种力量,我品到了一丝真谛。
  只要我们踏踏实实一路走来,只要我们真心地付出和努力,这种追求本身就是充实的、美丽的。火红的花朵不只为优秀、成绩斐然的人而盛开,更因付出过、拼搏过、努力过的人们而美丽!
  于是,我不再落寞,因为我的一路,曾经拼搏过。
  于是,我不再孤独,因为我的生活中,曾有人与我一同走过。
  于是,我要展开画卷,拿起画笔,画一株草,那是我的昨天——默默无闻;画一匹马,那是我的今天——轰轰烈烈;再画一只大鹏,那是我,21世纪的青年,面向明天,正视未来,拥有冲天的豪情!
  走到石径的尽头,走出林阴的小路,一簇火红的鲜花微笑着向我绽放。
  真的,今年花胜去年红!
  
  点 评
  2005年辽宁考生受题目所限,绝大多数以写实为主,而本文却另辟蹊径,写思想感情的转变。
  文章立意含蓄深刻,感情真挚动人,行文精彩而有感染力。作者从傍晚校园石径的散步写起,“一个时期,一种生活,即将离我而去,我将与我美好的高中生活挥手说再见了”,思绪万千,浮想联翩;然后沿“兴奋”和“落寞”两种感情展开回忆,行文顺其自然;再往下重点写造成“落寞”的原因,写认识的升华以及感情的转变;最后紧扣文题,点明思想转变带来精神的振作,斗志的昂扬,把全篇定格在积极健康的基调上。语言简练、准确而恰当,结尾处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充沛的气势。
  (唐惠忠)
其他文献
创 意 话 题    (江苏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创 意 导 引    细细分析此题,便可知审题的重点当在于对“路”的理解上,它绝不可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具体
期刊
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又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我们写文章也应如此构思——不但要营造优美的开头,更要打造巧妙的结尾——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实际上,已有考生在高考中借鉴此方法写
期刊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它妙在诗中文句从头至尾往复回环,读之成韵,突出地继承了诗歌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了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清朝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春夏秋冬》堪称这种雅趣诗体中的珍品。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
期刊
【小星星简介】    陈亦新,生于1987年。曾在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等诸多报刊发表文章若干;喜欢秋日的大漠和落雪的季节。现就读于甘肃武威十八中。    【创作感言】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使我成为一个为创作而创作的人。我认为,写作文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不能受任何束缚。许多时候,我的写作只为一种转瞬即逝的心绪、一份若有若无的感觉或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心境。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灵魂需要宣泄,需要诉说。
期刊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  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
期刊
普京现在是全世界鼎鼎有名的政治家了。可是你知道他小时候的理想吗?你知道他小时候写作文的故事吗?下面我先说一个故事,我想听完故事你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  俄罗斯总统普京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品学兼优,常常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作家的、有想当工程师的、有想当农艺师的、有想当老师的、有想当军人的、有想当工人的
期刊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1886~1958)是纯影派大师。他的风光摄影蜚声影坛。他常以最小的光圈追求最大的景深和最佳的清晰度,影调柔美和谐,层次极为丰富。我们这里介绍的《30号甜椒》是他的一幅静物摄影,公认为“世界摄影史上不朽的伟大作品”。  这是一个普通的甜椒,摄影家以极度鲜锐的聚焦,精确细微的曝光,将它表皮的柔滑细腻,甚至细小的斑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又绝不仅仅是一个甜椒,它把观者带到了一
期刊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
期刊
秦州杂诗(其七)    杜 甫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
期刊
“朿”是“刺”的本字,现已不用,多作为偏旁或部件存在;“束”在现代汉字中仍是常用字,也用作一些字的偏旁或部件。“朿”旁的字较少,可用“排除法”记住它们。  (编 者)    朿 (cì)是“刺”的本字。《说文》:“朿,木芒也。象形。读若刺。”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一棵有一些芒刺的树。  束 (shù)的本义是“捆绑”;又有“一把”“一捆”义。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捆着的布袋(有些字形像捆着树枝)的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