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排,美国倒逼中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项目主任戈德马克表示,一旦美国对碳排放实行立法,将使得美国这个最大的经济体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这对仍在大量使用燃煤、水泥等建设高排放工业的中国将构成很大压力。
  
  似乎是为了在艰难时世展现自己兑现“缓解全球变暖”竞选承诺的勇气,奥巴马在今年3月28日提议发起“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变化论坛”。论坛的正式日程是在7月于意大利拉马达莱娜举行17个经济体领导人参加的峰会,而其预备会议于4月底在华盛顿召开,该会结束的第二天,正是奥巴马上任100天的日子,不可谓不暗藏匠心。
  类似的气候变化论坛在前总统小布什任内曾举行过4次,但笔者发现国际媒体鲜有报道,这也许是因为多数人不看好小布什在减排温室气体上的立场,认为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框架之外的论坛机制居心叵测。而这一回因为是在环保问题上有过高调承诺的奥巴马在推动,所以看客明显多了起来,而来捧场的也大多觉得没白来一趟。
  正如参会的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苏伟司长所说,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作为历史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需要承担历史责任,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和鼓励。
  
  奥巴马姿态大于实际
  
  4月27日在华盛顿开幕的气候变化预备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调:“奥巴马总统将全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再有任何怀疑,并准备领导和决心弥补过去失去的时间。”希拉里还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导致食品、水和资源的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引发冲突、不安和人口转移,对后代有长远影响。
  
  那么,奥巴马真的准备甩开膀子,在气候变化领域大干一场了吗?未必。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在4月27日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讲话中,奥巴马承认他一直期望的一项目标可能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1.5万天才能够真正实现。换句话说,美国需要花费41年,到2050年才能真正将全国的碳排放减少80%。这个象征性大于实操性的时间刻度,就跟左派游击队预测他们能够在2050年实现接管整个印度一样长远。
  奥巴马竞选时的“政纲”稍微具体些:美国将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立法,且每年制定目标,力争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最终在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此外,每年将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投资15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500万个新就业岗位,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提高能效和发展低碳经济道路。
  然而,正如一直“挺奥”的“股神”沃伦·巴菲特所言,奥巴马就职之后的“头号任务是赢得经济战争,第二、第三号任务也是赢得经济战争”。新政府希望在执政百日内面面俱到,结果“目光没有锁定在关键点上”,导致“对外表现强于对内”。即便是对内,在国会几经周折通过78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计划之后,气候变化问题也尚未提上议程。
  4月27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协会发布评估报告,断言奥巴马政府在今年内将不可能对碳总量控制和交易进行立法,尽管这是他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内容。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气候项目主任彼得·戈德马克(Peter Goldmark)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表示:“我们无法判断国会将在今年内就气候变化问题做什么决定,尽管他们非常重视这块。”
  面对支持者的疑惑,在上任百日仍享有65%支持率(为近50年来第四高)的奥巴马总统试图将减排问题与经济复苏挂起钩来。除了一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恢复经济外,他还透过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对外宣称。能源环保计划与复兴经济计划“须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要达到减排目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
  将减排与复苏挂钩或许是奥巴马班子的创见,但技术决定论却不啻重弹小布什政府的老调。不过后——论断的天然好处是可以拖延时间,逃避公众压力,这也正是在金融危机重压下难得喘息的奥巴马当前亟需的。中国也讲技术决定论,但主要用于对外讨价还价,迫使美欧日转让技术,而不是所谓的中外“联合研发”未来技术,起码,目前还不是。
  正如尽管奥巴马在核裁军问题上的立场其实和小布什大同小异(例如奥巴马最近称“只要世界上还有核武器,美国就会保持足够抑制对手和保护盟友安全的核武库”),但被他当作终极理想鼓吹的“无核武世界”还是让许多人激动一样。“巧实力”用诸减排领域就变成:尽管推动减排迟缓,奥巴马却始终不愿意丢弃这张牌,而是变着花样打太极。
  
  中国在美欧之间游走
  
  今年3月,笔者在伦敦采访英国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时,他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英国期待中国扮演领导者角色。这话当然不全是恭维,而带有警示的意味。
  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联合国为此再三召集气候大会谈判“修约”,但2007年底在印尼巴厘岛、2008年底在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谈判都进展缓慢;今年12月的丹麦哥本哈根会议原本是众望所归,不想又被金融海啸波及,导致国际社会行动意愿不足。
  《经济学人》杂志不无揶揄地评论说:“即使在世界经济最好的时代,中美欧三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取得进展都十分艰难,更何况今年看来是最糟糕的一年。所以哥本哈根大会上不大可能达成实质性协议,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重复2000年的京都会议——谈判破裂,定下来年会议时间,明年再谈。”只是,所剩时间已经不多。英国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IIED)新闻发言人迈克·沙纳汉(MikeShanahan)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若今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上全球不能达成共识,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前景将变得十分黯淡。”
  目前主导全球减排进程的仍然是欧盟。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伞形国家集团(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赶上。可以说,尽管减排谈判中存在所谓“两大阵营、三股力量、四大矛盾”的说法,但哥本哈根会议能否达成协议,将最终取决于美国、中国和欧盟这三大主要排放国家;印度最多是作为新兴排放大国提提要求。
  2007年3月,欧盟设定了“20-20-20”目标,即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奥巴马曾承诺在美国目前基础上减15%,回到1990年排放水平);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作为欧盟中的先行者,英国王室已于2009年3月正式批准4个月前在国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从而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为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
  华盛顿方面,若要奥巴马在国会提出气候变化立法,至少还要等到2010年。目前存在的主要立法障碍是:汽车、石油等行业衰退和大量企业裁员,引发许多行业和工人对限制排放将增加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担心,以及政府注资开发清洁能源容易引来国会杯葛。
  “美国国会到底准备在气候问题上怎么做,很多人认为可以采取强有力措施,因为奥巴马总统已经十分强大,如果他执意推行,完全有可能实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美国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员、富布赖特学者古德丹(Dan Guttman)教授告诉笔者。
  事实上,就在4月28日华盛顿预备会议闭幕当天,共和党元老、79岁的联邦参议员阿伦·斯佩克特(Arlen specter)突然宣布改换党派,退出共和党,加人民主党。这使得民主党在参议院达到60票,足够压倒两院任何反对的声音,同时也让奥巴马更为强势。
  “倘若奥巴马立即采取行动,那将对中国产生很大冲击。”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项目主任戈德马克表示,一旦美国对碳排放实行立法,将使得美国这个最大的经济体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这对仍在大量使用燃煤、水泥等建设高排放工业的中国将构成很大压力。
  当然,中国也没有坐等压力到来,除了已在5年规划中承诺将在2006-2010年期间节能20%外,还提出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5%。对于希拉里鼓吹的“美国只是负担过去排放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负责未来将要排放的责任”,苏伟司长在华盛顿预备会议上给予了回击:“从现在的科学认识、美国的历史责任以及给发展中国家腾出必要发展空间等方面来看,美方目前提出的减排目标是不够的。”苏伟还称,中美双方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建立定期的部长级对话与合作机制,以便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到一致努力。
  “在擘划解决方案方面,中国同美国会有很多机会合作。奥巴马总统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威胁,因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气候变化带来的机会,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的依赖,进而打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英国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新闻发言人沙纳汉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协调减排责任。开启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等谈判,此外还要考虑公平原则,因为发达国家投资的大量制造工业就在发展中国家。
其他文献
“基本物理学奖”  对于物理学界来说,这个闷热的夏天一点都不沉闷:首先,日内瓦的大强子对撞机(LHC)宣布了—或者应该说是“通报”了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跟着,石破天惊、名不见经传的米尔纳(Yuri Milner)先生宣布颁发“基本物理学奖”(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给9位理论物理学家,每位300万美元,也就是诺贝尔奖足足3倍。这样的豪掷自然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好奇:米尔纳到底
今年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200岁的冥寿,达尔文的“进化论”,摇撼了西方教廷的基础,影响后世。21世纪,是文化版块冲突的世纪,也是西方基督教文明权威受到空前挑战的世代。今天,西方学术界重温“进化论”,进一步质疑上帝的存在,无神论的呼声又起。  然而.达尔文毕竟没有否定过《创世纪》。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达尔文没有沦为异端思想的罪犯,因为耶稣的活力逾2000年依然旺盛,成为西方主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
作为菅直人的对立面,谷垣祯一虽然拒绝出任负责防灾的内阁副首相,但在救灾初期,自民党等在野党一改“万年野党”的作风,对执政党及内阁几乎采取了全面配合的态度。知名媒体人长濑隆就此评论道,日本整个核电产业都是自民党时代留下的隐患,核电罪责不在民主党,这也是这次日本朝野迅速靠拢的原因之一。    3月11日,在经济陷入泥潭20余年、“十年九相”政局乱象环生的日本,一场毗邻东北海岸、释放能量是汶川大地震40
轰轰烈烈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海南如何开创一个“民有民享民富”的全新时代,避免成为“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富丽堂皇的酒店和门外几米处破败肮脏的街道,财大气粗的开发商和被城市化裹胁、不知所措的原住民,这种强烈的对比,在中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不难见到。海南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社会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反差更是每一个到海南的游客多少都曾感受到的。  2008年10
十八大高度提升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高度,并称“五位一体”。  执政党在正式文件中对这一议题如此浓墨重彩,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后果上所做出的反应,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重大决策,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充实。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落实十八大
中日钓鱼岛之争在7月酷暑进入白热化,双方官舰民船齐上阵,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对日方的举动应深思熟虑以应对,切不可轻率视之为“闹剧”。  就以常被唤作“闹剧”的石原购岛为例:东京都知事挟被2010年撞船事件激发的日本厌华民意和美日安保新约的绿灯照应,叫板“对华软弱”的日本民主党内阁,就有利用中日紧张关系促成日本地方右翼大联合,为推翻民主党政权、压制最大在野党自民党铺路的盘算。  随着石原购岛在资金瓶颈
以纪念辛亥百年为标志,2011年中国社会的历史热达到了顶峰。在我们的传统中,当代人看前朝史,一直都是个复杂的学术和政治命题,早已超越历史学的范畴。在不同诉求和立场的指导下,社会各群体对前朝史的解读也就形态各异,客观与歪曲,误读与真相,交织在一起。  今天这种纠葛不仅存在于学界,更在于传媒和网络构建的民间历史论述。有人怀抱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去改造历史,有人为了迁就现实去扭曲历史,于是,我们的历史论述
张爱玲说:“作家是生来被人误解的。”导演也一样。中国当代电影大师张艺谋更不例外。  如果说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是“老谋子”从影以来的最佳作品,许多人一定会气炸了肺——阴阳怪气、荒谬胡闹,有人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扭曲抹黑版,谴责张艺谋之“堕落”,早已成为网络新一代知识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三枪拍案惊奇》真的见证了这位中国电影大师影艺创意的堕落吗?电影虽然改编自好莱坞怪杰科恩兄弟的《血迷宫》,但
正是在这种“无可选择”的“多元化的世界”中,宋恩明向海藻发出“二能致富”的邀请。这条路就这样摆在了80后的面前,去除了一切意识形态的掩饰。    近来有三个文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体现房奴心声的电视剧《蜗居》;反映“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的社会学调查报告《蚁族》,大学毕业生成为继“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因学校拒绝母亲留居宿舍而走向绝路的故事。    向
戈尔巴乔夫北京之行是中苏关系的尾声,却是中俄关系的新起点。只是由于苏联猝然消失,领土划界才成为遗留问题。  大约在1959年前后,中苏两国“同志加兄弟”的人造“蜜月”迅速转冷,开始了近30年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大起大落、骤冷骤热,这在国家关系中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重新正常化之路却极为曲折。在对抗岁月里,现实的民族利益与历史恩怨纠结,两国恩断义绝,攻击性宣传使两国国民也互视对方为妖魔,信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