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不同吉富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鉴别不同群体的分子标记,为吉富罗非鱼种质资源保护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8尾来自两个不同群体的吉富
【机 构】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中央公益性科研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11JBFC0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7DKA30470-003),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基金项目(1335A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不同吉富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鉴别不同群体的分子标记,为吉富罗非鱼种质资源保护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8尾来自两个不同群体的吉富罗非鱼进行尾静脉采血,抽提其基因组DNA,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判定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然后采用Gen Al Ex 6.2、Cervus 3.0和Population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对两个吉富罗非鱼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从5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3对扩增产物稳定、条带清晰、特异性好的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重金属铜在鱼体内的蓄积情况,并从抗氧化酶活性强弱变化分析铜暴露对鱼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及其规律,为发展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0(CK)、1.0、2.0、4.0和6.0 mg/L不同铜暴露浓度的养殖水体,进行为期40 d的暴露试验后,取罗非鱼的鳃、肝脏、肾脏、肌肉和肠道组织测定其铜离子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各铜暴露处理组罗非鱼的肝体比均显著高于CK组(P肠道>
【目的】快速克隆红麻线粒体atp9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为atp9基因功能验证奠定基础;利用基于atp9基因开发的不育细胞质分子标签MM556检测红麻种质资源的细
摘要:【目的】检验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MHC I α和β2m基因是否参与诱导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为揭示鱼类免疫系统启动抗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刺激隐核虫感染斜带石斑鱼前后MHC I α和β2m基因在感染局部位点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MHC I α和β2m
[目的]根据广西近年来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所属杂种优势群,分析杂优模式类型及比例,为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和整理2008~2014
【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云南文山三七进行轮作的植物,为建立合理的三七轮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分析不同配比三七绒根腐解液及绒根粉土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素预处理和营养液浓度对双瓣茉莉插穗生根的影响,为双瓣茉莉规模化水培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双瓣茉莉枝条为试材,利用IAA、IBA及NAA 3种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