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爱国主义渗透方法
  爱国主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方法。
  一、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有:1.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体育和“国成”、体育和“国民”的关系。 2.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3.把自己学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树立学好体育,增强体质;用好体育,服务社会;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集体视为国家的一个“细胞”。由此可见,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体育课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的一些活动和练习大都在集体之中完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导致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频繁接触,学生对集体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情感流露比较真实。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编队、分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通过集体行动“齐步走——立定”、“四面转法”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拔河”游戏或球类比赛等,培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集体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三、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通过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偏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和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冲过火力网”这一游戏时,教师可先用收录机放一段密集枪炮声的录音,接着对学生讲,今天我们都来当一次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夺取战斗的胜利,我们要机智勇敢地冲过敌人的“火力网”。然后,在播放的枪炮声录音中做游戏。还可以通过讲英雄人物的小故事,介绍英雄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做,学生很投入,爱国主义情操在游戏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
  五、通过体育“名人效应”激发学习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从一张白纸走向辉煌,涌现出大批体育名人,这些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儿童的心理,充分利用“讲、看、说、仿”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行有目标。所谓“讲”就是给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优秀体育名人。例如,排球队长郎平;体操王子李宁;水中蚊龙林莉;篮球国手郑海霞;乒乓皇后邓亚萍;体操名将莫慧兰等。“看”就是给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比赛的图片,如“精彩瞬间”、“明星英姿”等,也可以适当看一 些相关的电视录相。“说”就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体育名人。“仿”就是让他们模仿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这样做学生容易理解,心境真切自然,学习主动性得到较好地发挥。
  六、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渗透氛围
  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给人一种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环境氛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营造出多种渗透氛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园的围墙或板报写一些与爱国圭义教育内容有关的标语,或画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宣传画等。又如,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适当插置一些有关格言或者是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年龄小,单纯活泼,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要确保在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其他文献
2019年1月23日,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的台湾作家林清玄逝世,终年65岁.一时间,网络上到处都是林清玄的名字.rn在这之前,我对这位作家并不了解,只是在书店觅书时偶然
期刊
我时常想起三年前的那个晚上,胖子拿起塑料瓶的场景.rn当时正在上语文晚自习,我抓住机会,偷偷翻看网络小说.忽然旁边的同学轻轻推了推我,提醒我老师来巡查了.
期刊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珊瑚礁群,被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它拥有约3 000个珊瑚礁、600座岛屿,上千种野生动物,是全世界游客向往的度假胜地。  然而不久前,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公布的2019年度最新报告表明,大堡礁的生态状况已从“脆弱”升级到了“极度脆弱”。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也许在5至25年内,大堡礁就会消失。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温度升高。  除了
期刊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史前时代,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每周只需花约20个小时采集食物.而现在,人们每周至少工作40个小时,很多人的工作不仅枯燥而且压力大,有的甚至有些“古怪”.
期刊
土地是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何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土地,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土地评价科学主要内容之一的农用地分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促进农用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本文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农用地分等及其成果的应用为主要研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文论述了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境创设声像情感游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广泛兴趣,开展趣味化音乐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对真、善、美的感受力,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美感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鞭笞假恶丑。围绕音乐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
近年来,随着社会力量的崛起,青年社会组织研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青年社会组织是以40周岁以下青年为核心成员,自发成立、独立运作、自我管理,以促进社会公益、引领主流健康文化、促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适时穿插运用一些歌曲,不仅能够生动地展示历史,使历史鲜活、饱满,而且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课堂充满情趣和魅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利用历史歌曲巧妙地导入新课、利用历史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历史歌曲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利用历史歌曲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阐述歌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