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广度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见到过的最沧桑、简陋的寺院。
  这也许是一个所有到以神仙居扬名的浙江仙居县游览的人都不可能选择去的地方。从喧嚣的县城出发,汽车进入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一直向着深处,经过无数拐弯,乡书记淡淡说了声“到了”。
  一座简朴的大雄宝殿藏在山村之间。几个老人闲闲散散地守着两旁圮败的房子。
  深冬的山风凛冽。广度乡藏在广袤的大雷山里。这个大雷山中的村落的一切,都似乎和外面的世界隔绝。
  目前广度寺只有住持一人,来自杭州某一寺院。我们没有机会见到这位住持。听周边的农家老人说,此人佛法高深,每有讲经听者甚多,很多听经者过山越岭从福建、杭州赶来。寺院供养极少,据说住持几次决定离开,但每次临走那一刻,都会有特殊因缘让他不得不退掉车票留下来,几次过后,住持决定不再离开。
  广度乡距仙居县城24公里,东临天台县,西北接磐安县,平均海拔650米以上。广度因广度寺得名,而这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寺庙,却曾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重要道场。
  传说,广度寺与一个梦有关。广度寺其地旧名竹山,海拔六七百米,烟岚常生。唐天宝元年(742)的一天夜里,玄宗梦见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仙人,自称竹山之神,来呈瑞凤。第二天,皇宫果然有凤凰翔集。玄宗感到此梦颇有深意,便派人寻找竹山。之后有官员报知仙居有竹山,与圣上所梦之山相近。于是,玄宗赐名仙居竹山为紫箨山,并赐建紫箨寺。紫箨寺自玄宗赐建以后名声大振,鼎盛之时拥有田地1000多亩、山林3000多亩,房屋连绵成排,寺僧600多人,毗邻小刹6座,成为台州境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
  宋宣和年间,紫箨寺改名广度寺,取“广行度化”“普渡众生”之意,佛家气息弥漫开来。
  广度寺高僧辈出。据清道光年间重建广度寺的证筠立下的祖师碑记,广度寺传承的是禅宗法脉,自达摩祖师至六祖慧能直到临济宗第四十代传人在祖师碑中均有记载。现有据可查的,广度寺一源启祖开寺以来,有几十位在这里修道弘法的高僧在中国禅宗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历史记载,元代时,从广度寺游历而去的仙居本地禅师西涧士昙,远涉海外,两度赴日本传经弘法。西涧士昙乃临济宗高僧。如此,他又成为中日交往的使者,广度寺在日本佛教界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广度寺在佛教界的地位,还因为产生过一部《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而显著。该书洋洋十五卷,是禅宗史学名著。它的作者清代自融禅师,游历诸方,卓锡仙居紫箨山这处世外桃源式的福地,自称“紫箨沙门”。他在紫箨山写就《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并终老于此,葬在不远的凤亭岗。
  广度虽在群山深处,却是人类先民活跃的地方。位于广度乡中央坑五分头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画,在巨大的岩石上刻有似鱼非鱼,似鸟非鸟的图案,以它神秘的姿态向人们述说着远古的故事。对这些图案的解读、断代,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古越族文字,时在春秋战国,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非常重大;有的说是渔猎时代的产物,应该在五六千年以前,是仙居古老的下汤人后裔留下的杰作;有的说,这是商周时期图腾符号,和中原文化已经遥相呼应。
  广度与磐安、缙云、天台交界,青圭山古道、黄桥岭古道都是千百年来的商旅要道。据说台州唯一的廊桥里岙廊桥是典型的山地人居文化遗产。该桥建于民国年间,双重硬山顶,内部作四开间,中间两间是主桥部分,两头两间为引桥部分。四间房坐西朝东,门前有公共走廊。南面两间用木板隔开,北面两间只有木柱而无隔板。地板全部用木板拼合。桥南侧有一古庙与桥体相连,桥的南出口即位于走廊的尽头。廊桥横跨于一条无名小溪上,是古代仙居通往天台的必经路。
  走过里岙廊桥、迈进广度古寺、看过百年红豆,广度这个古老的名字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那天,当我们四个有在那条山道上停下来的时候,原来只是想就近观察那一群黑色的飞鸟的,却没想到,下了车以后,却发现在这高高的清凉的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野生的百合花!   山很高,很清凉,是黄昏的时刻,湿润的云雾在我们身边游走,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   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而虽然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连我心里的感觉竟然也完全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同行的朋友
国学讲堂,再次开讲。小小书迷,快来捧场!前几期我给大家介绍了《庄子》和《惠子》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些经典都是古代大哲学家智慧的结晶,大家有没有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呢?今天,我讲一个《韩非子》中的故事,叫做“智子疑邻”。我们先来读一读原文。  品读典故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