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策略刍议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整个学习阶段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堂内外的阅读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阅读能力和整体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教师是学生与知识间的衔接者,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衔接的作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
  一、简述课堂内外衔接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部分学习而言,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那么简单。学生要想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有质的飞跃,就必须重视阅读的重要性。提到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单靠小学课堂上固定的几十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下时间的重要性,巧妙地将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进行有效地结合,结合课内外的阅读,从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养成固定的习惯。教师要对课上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在课堂时间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1]。在课下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较优秀的文章,能良好地权衡课堂内外的阅读,让两者衔接起来会更有效。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内外阅读发展的问题
  就目前大部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外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会在课堂上或课堂外针对性的对学生安排阅读任务。但尽管如此,教师在对阅读教学方面的教学依旧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只是片面的注重课上阅读或课外阅读,忽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作用。所以也就导致目前许多小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但是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相關的写作能力都没有显著性的提升。而且,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需要阅读的方向或者直接告诉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章和书籍。小学生由于自觉性较差,所以如果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的目标,小学生很难自主地完成教师安排的阅读任务。所以要求相关的教育者必须要明确,学生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方向。
  三、实现阅读课堂内外发展的途径
  3.1合理利用教材,找寻阅读教材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良好的权衡课堂内外的阅读衔接,首先必须要重视语文教材课本的重要性。课本上所给出的知识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去掌握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利用课本上的知识。首先教师要相信教材的鞭策,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在教材中所给出的各类学习目标和学习团结。根据教材的学习目标,针对性地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而且教师通过教材上的文章可以拓展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推荐。例如,当教师给学生进行授课时,如果恰好讲到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后,让学生在课下阅读相关的文章。对于课外阅读文章的选择,需要教师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建议学生阅读《昆虫记》一类的书籍,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内外结合的学习方法更感兴趣。
  3.2结合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领域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必须要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对于小学生,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对文章了解更透彻的目的,可以在上课之前做好一定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部分与课堂内容相联系的课外书籍。小学生对于课外书籍是比较感兴趣的,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整体的学习中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草船借箭》文章讲解时,可以在课堂上控制性地对学生进行背后历史故事短时间的讲解。一般学生对于历史故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相关文章,让学生通过课下时间自己的阅读掌握和了解更多的英雄故事和英雄文章。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能够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家长头疼的孩子玩电子产品的问题。
  3.3设置主题阅读,集中提升能力
  目前在许多学校的语文教育者都会采用单元分类的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教学。一般会设定不同的阅读主题,每一个主题内的内容以及阅读的方向都是不同的[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进行喜欢主题的阅读,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可以到课外延伸出多篇文章来阅读。例如,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某一篇课文都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搜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外文章,然后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时间去阅读。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之后,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阅读之后的询问与反馈。例如,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写一篇读后感,内容主要涵盖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感受,以及读完之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字数不需要太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惯以及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
  四、结束语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学习的捷径,所以必须要重视课堂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毛生芳.刍议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8):103.
  [2]齐小红.刍议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J].中华少年,2019(26).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实践中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急需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多媒体教学模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以其高效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与信任。本文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相关阐释,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脚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自身应当积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身传统教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师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教学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尊重小学生对于新知识认知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知
期刊
摘 要:在当前阶段计算教学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对于培智数学而言,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让学生为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此感兴趣,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仅如此,教学内容也需要有完整性,从而让内容前后呼应,加深学生的印象。本文就对培智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培智数学;计算教学;
期刊
摘 要:过度的考试焦虑是考生走向考试成功的巨大障碍,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暂时忘记自己的月考目标,静下心来认真的完成每一天的复习任务,是克服焦虑的好办法。  关键词:考试压力;考前焦虑;心理辅导  一、考前焦虑的危害  过度的考试焦虑是考生走向考试成功的巨大障碍,其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前焦虑对考生的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造成危害。过度考前焦虑容易分散甚至阻断学生的注意
期刊
摘 要:活动性是小学语文课的关键特点,基于这一特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获得内在满足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对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完成活动的构建,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本文则以小学语文这一学科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教学;游戏;情境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有些学生会拒绝数学,因为数学不够有趣,导致他们缺乏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实验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发现数学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最强大脑》里一位嘉宾讲:“我对数学成绩优秀的人毫无抵抗力”,事实上,这代表着一个人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近
期刊
摘 要:思维素养是当下学生所应具备的一种比较基本的素养,这种素养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有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知识教育的时候,还应当关注学生在思维素养方面的发展需求,尽量把培育学生的思维素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以此设计教学手段,展开对学生的教育,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丰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基于思维素养培育的
期刊
摘 要:学生受思想水平、人生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的表现情况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时,应该充分地关注和了解学生所存在的不同性,尽量将分层教学法充分地应用到教育中,促使学生接收到比较分层化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学习知识,使得学生接收到符合自身学习水平的教学,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研究小学信息技术分层化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助力教育
期刊
摘 要:2003年以后,我国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我国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的突发事件增多,各类突发事件也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对高校稳定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肋,对高校治理和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警示。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成因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陈安认为突发事件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内在规律性和外部表现特征、社会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