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星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企业的会议有效与否不仅能够反映领导人时间安排的规律性,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很多实际问题。
  
  梁星
  AMT Consulting 咨询顾问
  交流信箱:cindy.liang@amt.com.cn
  
  战略会、预算目标会、审批会、经营例会、汇报会、协调会……案例中的杨总被淹没在会议的海洋中。杨总遇到的问题,绝对不是个案。很多企业的老总们经常碰到类似的难题。即使一天24小时连轴转,仿佛也是有一大堆忙不完的事情。这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里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自己从杂乱无章的会议中解放出来,做时间的主人呢?
  
  会议体系化梳理
  
  据统计,企业高层大约有80%的时间在开会,老总们觉得自己整天都陷在无尽的会议中,脱不开身,留给自己单独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自己的行程安排经常被一些临时性的会议打乱,真是非常痛苦。
  如果这些占用工作时间80%的会议,大都是没有体系的、临时召开的会议,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时间就是没有经过事先计划和安排,那么由此而造成的陷入会议海洋的情况,可以看作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只有经过设计的时间安排,才可能让自己抽身于各种临时召开的会议之外,才能作时间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时间。
  实际上,由于企业的运营是有节拍的,所以,企业的会议是可以按照企业的运营节拍来体系化的。体系化的会议不仅可以让高层们从杂乱无章的会议中解放,更能让企业按照既定的节拍有效运转。
  会议体系的梳理主要是要明确所有经理层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议,这些会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每个会议的定位、主要参与人、召开时间、主要议题和会上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从而梳理出个人的会议地图。
  
  会议要会而有议,议而有决
  
  会而有议。参加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协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各抒己见后,争个面红耳赤,也不需要和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无关的人参加。因此,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应该是发表意见的人,如果从始至终都不发表意见的人参加会议,那么说明这个会议不需要他参加。
  一个会议是否有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看这个会议是否有决议。一个没有决议的会议,肯定是没有效果的,等于白白浪费所有与会者的宝贵时间。一个会议如果以争论结束,要么就是关键决策人没有参加会议;要么就是应该负起决策责任的人,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要么就是与会者会前准备不足,没有给决策人足够的决策信息支持。
  
  重视会前准备,提高会议效率
  
  参加会议的目的,是与会者对解决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协商来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在参加会议前,与会者不知道要讨论的议题是什么,就没有办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与会者根本无法在会前思考和收集能论证自己见解的有效支持信息。会前准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会前确定议题。在会议组织之前,要有专门的会议组织者,来组织议题。
  ★ 会前分发阅读资料。在会前,会议组织者要分发会议资料,让与会者提前阅读会议资料,了解会议议题,提前做好准备。
  ★ 会议前仔细阅读会议资料。与会者在会前收到会议资料后,要仔细阅读会议资料,明确会议的目的和议题。准备会议讨论中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素材,为会议决策者的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决策信息准备不足或者没有准备,那么这种会议完全是浪费与会者的时间。
  
  决策权的下放和明确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杨总意识到了会议需要体系化的梳理,而且也已经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但仍然不能把自己很洒脱地从会议中解放出来,这就说明,在会议的背后肯定还隐藏着其他问题。
  深究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发现,会议背后隐藏的是决策权的不明晰。当一个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老板可以一个人或者很小范围的人一起决策所有的事项。这时候,老板一个人拍板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决策方法。但是,当一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老板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决策所有事项,非但影响决策的效率,而且也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决策权应该有层次地下放给各个副总,要分清楚,每个人的决策权到底有哪些,哪些事项是需要杨总决策的,哪些事项是需要副总决策的,哪些事项是需要部门经理决策的。在明确决策权的前提下,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一个会议变成了没有结论的“争论会”的情况出现。
  
  企业经营数据的唯一性
  
  一个企业只可能有一套经营数据。当一个企业出现多套经营数据的时候,很可能是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的。使用多套不同的经营数据,肯定会影响决策的准备性。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数据的唯一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 明确经营数据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当企业所有人员对经营数据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达成一致的时候,出现多套经营数据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
  ★ 基础数据要做到一处创建,多处引用。企业各个部门在统计和分析经营数据的时候,基础数据的来源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一致,得出的经营数据也是不一致的。
  只有做到了企业会议的体系化梳理,注重会议效率提高的各个环节,明确决策权,做到为决策服务的经营数据的唯一性等等,老总们才能做到“我的时间我作主”,否则只能做时间的“奴隶”,淹没在会议的海洋中。
其他文献
以变应变 ,突破瓶颈,杨总应该尝试做轻松快乐的“资本家”!    帅新武  浙江华凯实业有限公司 总裁  浙江大学中科企业家学院 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MBA中心 客座教授  交流信箱:simon.shuai@holley.cn    很遗憾,杨总显然成了威豪公司发展的瓶颈了!  也可以说正是杨总抑制了各级各类管理者应有的责任感和应尽的职责,阻碍了威豪正常职能管理体系价值的发挥,从而导致威豪的运营体
期刊
杨总下定决心做主自己的时间,可半年后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忙了,他不禁要问:难道做主自己的时间真的就那么难吗?     威豪公司的杨总忙,这谁都知道,从公司里的员工、经理,到公司外的客户、合作伙伴,都把他当成民营企业家中的劳动模范明星,艰苦创业的典型,勤劳致富代表,爱岗敬业标兵。内部员工要找杨总,直接问助理他在哪个会议室,早8点到晚8点,周一到周日,一年365天,不夸张地说,至少300天之内找他不用考虑
期刊
本案例中,威豪公司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名义上的会议分类梳理,而是会议内部议程设定与执行。    留 芳  广州市美樱卡通营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交流信箱:zimojane@yahoo.com.cn    爱默生讲,人仅仅是他自己的一半,而他的另一半是他的自我表现。在威豪公司杨总的身上,我们就能发现他的这种“两半人”典型特征。就如许许多多目前中国本土的企业高层人士一样,杨总们把小规模公司经历数年后运作
期刊
管理体制的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马拉松。案例主人公一直遵循过去成功的方式,是导致自己成为会议奴隶的根本原因。    康至军  南京东方智业管理培训学院研发总监  交流信箱:lonelybystander@hotmail.com    案例中描述的情节常常在我们的身边上演,因而读来非常亲切。在咨询实践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企业家不堪会议的重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自我救赎”,然而大都落得与杨总相
期刊
中国体育服装用品市场,正在渠道整合力量的推动之下,步入“后战国时代”。    中国体育服装用品市场,正在渠道整合力量的推动之下,步入另一轮的游戏之中。游戏主角已由上一幕的土洋之争演变为本土体育品牌的诸侯混战,战事的两大要素是品牌和渠道。这一轮游戏的结局是忽视渠道控制能力的品牌,除了面临来自竞争对手、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压力之外,还要面临来自具备庞大实力的零售商的压力。他们可能在终端被挤压、削弱,结果有
期刊
项目型组织要保证做正确的项目和正确地做项目,就需要利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在组织内部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    由于项目运作的一次性和独特性,使项目型企业不论是传统的如建筑、房地产等工程类项目型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设计研究、咨询等服务型项目型组织,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即如何积累项目的最佳实践,提高项目的及时交付能力,重复项目实施的成功。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将
期刊
原本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正在极大地向外扩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或者转化为新的产业链形式。    近些年来,价值链的概念经常被提及,但通常都是用来描述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或职能间的联系的。事实上,随着产业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职能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同时也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本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正在极大地向外扩展,发展成为多类、多级企业共生共存的形式,形成
期刊
一个管理者参加的会议太多,就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会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提升组织能力才关键!    赵日磊  盛高咨询咨询顾问  交流信箱:zhaorilei@vip.sina.com    最近正好在读彼德·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在“掌握自己的时间”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在谈到影响时间的因素时提到,“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的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德鲁克
期刊
作为职场中人,你是不是正在为公司各类层出不穷的总结会议困扰,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年末?如果你“不幸”还是企业的一个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那一定还被更多的计划预算类会议折磨着……你是否想过会议也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的,而不是被动地被各种各样的会议牵绊着?  早在半年以前,与AMT的顾问沟通,了解到AMT咨询正在研究关于打造“和谐会议体系”的内容。初听上去有些抽象,因为笔者也一直对合理化开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期刊
论是否作为“灵魂人物”,在人人对话的网络时代,“知识社区”都是不得不谈的话题。    网络社会化是一场已经到来的互联网革命。社会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崛起是明显的技术标志。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始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人对话"。作为社会软件的重要体现形式,知识社区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知识社区发展背景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处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世界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