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乐享森林 见证幸福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9月19日,金华市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授牌当天,金华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让很多市民备受鼓舞——这意味着作为宜居城市的金华又新增了一张“金名片”。这其中,有一个老人觉得特别欣慰,他就是67岁的李志根。
  在五百滩公园里,李志根老人拿出来一份珍藏了17年的《金华晚报》告诉记者,这份出版于1999年3月12日的报纸第一版上曾刊登了他的来信——《愿婺城成为花园城市》。
  “太感慨了!17年的变化感觉就是沧海桑田,当年我还写信提出多种树,现在金华都已经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了!”
  2013年,金华市创成省级森林城市。按照原计划,金华市目标是2017年创成国家森林城市。此次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比原计划足足提前了一年。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市域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下辖2个区、4个县级市、3个县,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称号。
  金华市自2012年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已累计投入各类绿化资金达131.8亿元,森林金华建设惠及广大市民。4年来,全市累计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工程227个,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项目30余个,已建(在建)湿地公园9个,92%以上的湿地资源已纳入保护红线。
  做守护森林城市的“活探头”
  每天早上8点半,到社区居委会签到后,潘晓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辖区巡查,公园、绿地、街道……哪里的垃圾没扫干净,哪里的树木出现折弯损坏,她都要第一时间协调处理。
  潘晓芬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街道金龙湾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包括她在内,社区居委会还有6名工作人员,都要各自带队开展巡查,辖区绿化是其中一块重要的巡查内容,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就是守护森林城市的“活探头”。
  对社区的4000多名居民而言,他们就好像住在森林里:以樱花观赏为主题的国际友城公园、以体育为主题拥有各类健身场地的金龙湾公园,就坐落在社区里,居民出门抬抬脚就到公园了,如果把社区看做一个大家庭,那这些公园就是社区的“美丽庭院”和“后花园”。
  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城市公园的日常管护由园林部门管理,但公园坐落到社区“地盘”上,金龙湾社区居委会从没有把责任分得这么清。
  为了守护好这片绿化,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一组15人的巡逻队,他们不断巡查着各个公园、绿地的角落:哪里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哪里树木花卉有损坏、哪里市民没有遵守遛狗规定出现了狗粪堆积……所有的问题,一经发现后,能处理的第一时间在社区解决,社区没有能力解决的,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今年盛夏酷暑,金华遭遇了持续10多天的少雨天气,公园绿地、街道行道树、小区绿化等等到处“喊渴”,园林部门一时忙不过来,金龙湾社区马上组织居民为树木“送水”,发动大家为房前屋后的公共绿地浇水灌溉。
  前段时间,社区不少香樟树新抽的绿叶上,出现了虫害,社区第一时间联系了专业人员,购买了喷洒药物进行处理,社区工作人员说,“不能非等到相关部门来处理,保护树木就是守护自己门口的绿色”。
  几年的努力下来,金龙湾社区的居民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的劝导和努力,慢慢看到了切实的变化。
  “和以前相比,现在我们去巡查发现,市民的自觉度在提高,比如很多遛狗的市民,都会自觉的带着垃圾袋和卫生纸,把狗狗的粪便处理掉。”潘晓芬说,创建森林城市,金龙湾社区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家的幸福感在提升,“我自己也住在公园附近,守护这座森林城市,是每一个金华人共同的责任。”
  金华有群“偷着乐”环保人
  每个星期周三、周五的傍晚,或者是周日白天,在金华市区江南宾虹路闹市区和江北夜市,这两个人流量最旺的街头,一个个头戴小红帽、手拿镊子和环保袋的身影,如每天太阳东升西落般准时出现。
  他们弯着腰行走在人行道上,眼睛一刻不离盯着地面,绿化带里不易被发觉的烟头、公园里刚刚被人扔下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垃圾都被他们弯腰捡起——这个看似简单的劳动,要雷打不动地长期坚持并不容易,他们已经坚持了5年。
  这群人相互之间很少用真名实姓,见面通常互称网名,他们是一个名叫“偷着乐环保”志愿者服务队。
  “偷着乐”QQ群的群主,网名叫“红领巾”,今年50多岁,很早就是一名义工,组建QQ群开展环保服务的想法源于四顾屏山。
  2010年,“红领巾”到郊外的四顾屏登山,因为距离金华城区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这里成了很多市民周末登山健身的首选。他发现山路的台阶上,刻着捐款人的名字,也丢着各种垃圾,山腰的凉亭旁,还发现了一个不小的垃圾堆。
  “捐款人好心建起路,方便了大家,我们却还给他们一个垃圾遍地的样子,那些捐款者该有多伤心?”为了改变现状,“红领巾”发动一批志愿者一起上山捡垃圾,此后的每周日形成制度,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四顾屏的志愿服务效果明显,山路整洁了,游客也自觉了。“我们这边义务捡,他哪里好意思扔?”
  在四顾屏开展活动的过程,“红领巾”又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市民,于是,大家都互相加了QQ好友,还组建了QQ群,之后又有群员提出:利用业务和休息时间,组织捡垃圾。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QQ群建立了群规,制定了活动制度。有意思的是:群员之间既熟悉而又陌生,相互以网名称呼,很多人之间根本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
  “偷着乐环保”群,尽管抱着自己“偷着乐”的初衷,但是,他们的行动却不断的在感染着身边的人。一位来自市区红湖路小学的群友,参加完活动后,他又通过上下课时间捡垃圾,最后整个学校都参与了进来。
  市区江北的一位环卫工人说:“每次看到他们,心里特别激动,非常开心。没有太多语言,没有过多要求,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帮助着我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的故事,一直在继续,不断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
  老夫妻扎根公园8年乐享民乐,幸福满满
  “如果你听到我的歌声,人家都说以为我只有20多岁呢!”在婺州公园的凉亭里,如果你夸64岁的吴文君年轻,她会给你一个这样自豪的回应。
  吴文君歌声里洋溢着自信,婺州公园俨然成了她的第二个家,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8年多。
  拥有30多名歌友的映山红民乐团,平均年龄60多岁,团员们都是自发参加的退休人员,吴文君则是他们领队。
  无论刮风下雨,甚至包括大年初一,团员每天都会来凉亭聚会,少则五六人小聚会,多则二三十人大合唱。因为参加的人员太多,吴文君还自己动手,在凉亭外加了两条长石凳。
  离这里不到五分钟的步行路程,另一处面临婺江的公园凉亭,吴文君的丈夫吴桂银则拉起了另外一个乐队,演唱的是充满金华味道的婺剧。
  这个名叫春晖婺剧演唱团的团队,吴桂银就是团长,婺剧爱好者们定期聚会排练,每周有三天固定在公园里演出。
  “这么茂密的树林,在城市里绝无仅有,汽车尾气都飘不进来。”在吴文君的眼里,这里早已经成为了金华城里的“原始森林”。
  如今,只要漫步在婺州公园里,你随时都可能撞见一场“音乐会”——眼下,婺州公园里已经至少聚集了十多个民间曲乐爱好者团体,歌剧团、京剧团、婺剧团、越剧团、萨克斯、葫芦丝、小提琴、二胡等,参天大树为屏障,前台后台自然隔,这里是最天然的表演舞台。
  金华佛手大王点“绿”成“金”
  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位于金华市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赤松镇的锦林佛手文化园统计了一组数据:七天黄金周内共接待游客2.25万人次,共计销售收入156.3万元,其中门票收入83.5万元,其它收入72.8万元。
  平均每天3000多人次的客流量,如果是以一盆售价200元的佛手盆栽来换算,83.5万元的门票收入,意味着要卖4000多盆佛手才能产生,这样的旅游经济,是种了20年佛手的董事长张锦林以前不敢想象的。
  游客们完全想象不到:这样一个产生巨大客流量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五年前,还只是一片纯粹的佛手种植基地。
  在金华,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林被金华人称为“佛手大王”。
  张锦林父亲从1979年就开始种植佛手,是赤松镇山口村最早种植佛手的5个农民之一。1996年,张锦林与父亲一起种了600株佛手,通过到各地大街小巷吆喝着卖,到了年终发现赚了1万多元。
  此后,他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懈的摸索,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上千亩的佛手基地。公司先后被认定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国家林业特色种苗基地”等称号。
  四五年前,张锦林的佛手种植基地已经颇具规模,销路稳定,本身就具备文化素养、喜欢文玩收藏的张锦林开始琢磨:自己的基地什么时候可以不再只是简单的种佛手、卖佛手,如何让自己的佛手能搭上“文化”、“旅游”的路子?
  2012年开始,金华市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4年里,累计投入各类绿化资金131.8亿元,森林城市重点工程、湿地生态项目等等,一个个大公园游人如织,成了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林业旅游、绿色旅游方兴未艾。
  而发展绿色旅游,张锦林老家所在的山口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毗邻著名的道教圣地黄大仙宫,常年游人如织,所在的赤松镇又是苗木种植集聚地,很多游客逛完黄大仙宫后意犹未尽,总会到赤松镇来捎点佛手等苗木盆栽回家。
  “能不能把种植园变成文化园,让游客来看佛手、买佛手,又能在这里观光旅游休闲花时间?”抱着这样的初衷,张锦林说干就干。
  锦林佛手文化园景区占地300亩,共划分为佛手文化展示区、古建筑文化创意区、休闲体验拓展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亲子户外教学区等七个功能区,具有游、购、娱、食等旅游功能。
  这些都是张锦林自己动手设计布局的,景区的古建筑,也是张锦林到各地去寻访“淘”来的。打造这个文化园,从2012年开始,花去了他整整3年多的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上半年,锦林佛手文化园正式开园。到了第二年,全年共接待游客达52.0万人次,门票收入为88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为670万元,其中通过接待游客带动产品销售收入275万元。
  受益的不仅仅是张锦林。据不完全统计,该园区还带动周边多家农民蔬果专业合作社、万亩树桩盆景园及3000亩佛手种植户增产增收,解决周边村劳动力500人,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前说起金华,大家自然会想到火腿,今后我要让人提起金华,就可以想到我们的佛手。”张锦林如此说道。
  锦林佛手园只是金华绿色创意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眼下,金华已经在绿色创意旅游的发展道路上摸索出自己的“金华模式”。
  在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的基础之上,金华各地借助当地花卉苗木、生态等绿色产业优势,按照“现代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体系,深入挖掘绿色产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个功能,让游客在“田间”尝鲜,让农户在“地头”增收,让休闲生态游点“绿”成“金”,让旅游体验更加深入人心。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林业局日前颁布实施的《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今后五年,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创新平台日趋完善,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点研究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
记者从不久前由河北省特种动物养殖业协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野猪产业开发研讨会上了解到,不为人熟知的野猪肉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猪产业具有广阔的
去年秋天,在河南省唐河县上屯镇簸箕王村,农民郑敏合每天都在自家的4.5亩责任田里忙碌,采摘丝瓜,然后运往县城,以每公斤0.9元的价格批发销售,每天都有100元以上的收入。郑敏合选用了
太原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城市商品集散和辐射功能,积极探索城市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把城市优势与农村优势对接,把农产品引入城市社区庭院,为农产品进城搭建了便利快捷通道和
有不少农民因虚假的特种种植信息上当受骗,这些陷阱是——诱你上当。骗钱走人。一些经营特种的公司或个人,在媒体上大做宣传,宣称经营的特种收益颇丰,结果有人花了几百元甚至几千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布最新消费警示:“纯天然野生食品”并非“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这样的称号并没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也未经过专门机构批准。
按一般的村官的政绩观,像山西省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这个集体纯收入每年都在600多万元的富裕村,完全有实力盖一座气派的舞台。然而,这个村的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主任姚俊祥的想法却
11月1日-4日,第10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森博会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639家企业参展,设国际标准展位3723个,展览面积8.5余万
养小虫子也能发大财。但有人对此将信将疑,向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求证。该校植保学院副院长刘玉升立时扯开大嗓门,十分肯定地回答:“养虫确实能发财!”
目的:观察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