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观察和比较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及导尿管留置时间上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出血量、流质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5年生存率28.1%,而研究组为31.25%,远期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近的远近期疗效,但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相关临床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近远期疗效
  结直肠癌是继肺癌、胃癌和乳腺癌之后,发病率位居全球第四位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流方式,常规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虽疗效确切,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问题。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望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金标准[1]。但目前关于腹腔镜与开腹两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效果尚存争议。本研究前瞻性地回顾7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析两种治疗方式的近远期疗效,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于我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72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53~74岁,平均年龄(62.7±6.2)岁。Duked分期:A期19例,B期32例,C期21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发现,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具体为: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头低足高20°~30°。穿刺部位:脐下1cm(A点)做观察孔,B点(12mm Trocar)趾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处,C点(10mm Trocar)、D点(5mm)为左右麦氏点附近。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12~15mmHg。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探查肿瘤位置。置入腹腔镜后,对肠系膜下血管游离之后,清扫周围淋巴结。先后分离乙结肠左右系膜,并与腹膜反折处相汇。然后利用超声刀自上对髂血管周围的脂肪淋巴结进行清扫,但要注意保护盆腔自主植物神经[2]。术后两组患者常规服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导尿管留置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及导尿管留置时间上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出血量、流质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照组生存9例,生存率28.1%,研究组生存10例,生存率31.25%,远期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
  2.3 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胃癌,发病年龄30~60岁,男性居多,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佳。目前,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腹腔镜技术,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自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成功后,外科开始步入“微创腹腔镜时代”。临床众多研究已证实[3-4],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由于创面较小,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量大幅减少,再配合摄像头对腹腔的放大效果,视野清晰,减少肠道对肿瘤的挤压、避免了用手盲目探查可能对器官造成的损伤,并且能够精确清除肿瘤病灶及完成对淋巴结的清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也相应减少。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及导尿管留置时间上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两种术式治疗直肠癌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在出血量、流质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而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与开腹手术创面较大,术后腹腔内的粘连较重、肠蠕动恢复缓慢有关。就远期效果而言,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28,1%,研究组为31.25%,两组远期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近的远近期疗效,但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相关临床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杰,刘伟新,刘铜军,等.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准备[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5(33):2394-6.
  [2]金红旭,张雪峰,李瑾,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 4) : 257-259.
  [3]张成余.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11,51(43): 92-93 .
  [4]樊丁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64 例远期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4):62-6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进行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对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40.25±15.8)ml,手术平均时间为(115.41±18.56)min,手术
【摘 要】 目的 研究渐进性肌肉放松缓解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状态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在我院进行四肢骨折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SAS)评分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的36例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中18例行药物治疗(对照组);另18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蓝光治疗(观察组),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量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2.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11.11%
【摘 要】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上并不少见,降压药物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纠、正干扰降压药物效果的因素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之后,大多数患者需要个体化地修正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降压药物组合、正确使用利尿剂、在五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刘)的基础上加用其他降压药物、逐一上调药物的剂量。最佳化地使用降压药物能使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