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厚德则人崇 人学丰则师表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香菱学诗》一文的分析,运用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从教师的师德和知识的传授方法等方面,细致品味黛玉的“为师之道”,并挖掘当好教师的教法。提倡以古人为鉴,认真学习黛玉的乐为人师和善为人师。
  【关键词】捍菱学诗;师德;知识;传授;教法;为师之道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61-02
  
  在九年级课本《香菱学诗》一文中记载了香菱学诗的经历。香菱作为一名出身低贱的丫头,由于痴迷于学诗,先向宝钗求教未果,后来经过黛玉正式指教,再加上香菱本人日以继夜地勤奋用功,最后终于做出了“新巧而有意趣”的好诗来,后来她还跻身于金陵十二钗中参加“争联即景诗”等等活动,诗句文采丝毫不逊色于这些大家闺秀。在香菱学诗成功经历中,她曾经求教过的两个“老师”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师厚德则人崇
  宝钗,是香菱求教的第一位“老师”,可是宝钗当时就婉言拒绝了。尽管宝钗懂诗,腹有才华,但她是不愿意教香菱学诗的,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怕她“聒噪”:也许是她在内心里根本瞧不起香菱这个下人,认为学诗对香菱来说是“不守安分”;也许是出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
  宝钗有学问而不愿为人师的表现,在当时社会还有情可原,但在当今社会却完全有悖于“为师之道”。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会施人以爱,诲人不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播撒希望的种子,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以渊博的知识“教人学真”。而宝钗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她根本不具备做教师的首要条件,“授业解惑”也就无从谈起了。这也是香菱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的原因。
  而黛玉则与众不同,她虽生性孤僻,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
  面。当香菱向她请教时,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做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其爱心热情不言而喻,且能充分尊重丫头出身的香菱(这是和宝钗在本质上的不同),自然也让急于求师而不得的香菱欣喜若狂,不得不从心灵深处崇敬喜爱这
  位“人师”啰!这样的老师其热情让人为之振奋,品德让人为之折服,学生怎能不喜爱上这样的老师呢?怎能不竭尽全力地去学习其所授之业呢?我想这正是“师厚德”的魅力所在吧!黛玉这种“好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高度赞扬和学习的。
  二、人学丰则师表
  当然,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光有“厚德”还是不够的,丰富的学识也是必不可缺的。但要注意的是,我这里所说的“丰富的学识”,不光指的是教师自己本身所拥有的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说教师如何更好地把丰富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这才是“为人师”之根本。
  1.注重鼓励的教学思想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但又积极要求进步,一心想要学诗。
  黛玉充分考虑香菱的学习需求,首先打消香菱学诗的顾虑
  和畏难情绪。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
  合……”“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却很好地帮助香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她的学习热情,为香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当香菱第一首失败后,黛玉鼓励她:“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这为第二首诗的进步和第三首的成功架起了精神支柱。
  2.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来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黛玉似乎深谙现代教学规律,首先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黛玉为香菱“量身订制”教学内容,提供大量范文让香菱阅读,增加其知识储备。香菱只是薛府的一个下贱丫头,平时很少有时间看书,自然没有什么知识底蕴,作诗也就无从说起,考虑到这一点,黛玉要求香菱第一步就要大量的阅读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才能触类旁通,有感而发。黛玉道:“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等人的一看……”。她指点香菱要多读王、杜、李三人以及其它一些经黛玉点名的诗人的诗,这样做一来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帮助香菱增加知识储备,迅速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避免少走许多弯路,二来可以让她揣摩作诗的规律,注重培养香菱自悟自学的能力。
  当香菱读完《王摩诘全集》后,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之后,黛玉和香菱共同探讨交流读诗后的感受,在我看来,黛玉这样做是注重香菱对知识的巩固。
  黛玉还注重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知识不断完善并转化为能力。”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黛玉以月为题,要求香菱学以致用,作一首诗试试,且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真是严而不苛,宽而有度。
  当香菱费尽心血作出第一首诗时,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书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这时,黛玉对待香菱的处女作的态度是认真的,先评价其诗的优点和不足,接着分析没有作好的原因,最后对香菱加以鼓励。
  当香菱作出第二首诗时,黛玉评价诗“还不好”“过于穿凿”。从黛玉的话语中,处处可以体会到她总是给予香菱无微不至的指教,并且还不忘记多给予表扬与鼓励,激发其学诗的志趣,让香菱对作诗自始至终充满着信心,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以至达到痴迷状态。
  古人云:“名师出高徒!”在我看来,香菱在短期内迅速学诗成功的秘诀,除了她本人的勤奋之外,还和这样一个好老师的悉心指点分不开。黛玉乐为人师,善为人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最终促使香菱学诗成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以古人为鉴,作为21世纪的教师难道不该多向黛玉学习呢?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曹雪芹《香菱学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陶行知教育文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3]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课本,韩愈《师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4]均见于《中学教育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班级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和谐班集体的内在本质、指导原则、主要标准和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关键词】高校;和谐班级;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25-02    实施和谐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选择。当前,大力实施素质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改和教育新政的背景下,利用多种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探索的。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开创自己的幸福人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键词】政治教学;教学设计;价值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30-02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猛增,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成为社会热点、难点,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就业诚信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屡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呢?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能写正楷字、会说普通话、喜欢好刊物、喜爱名作家、能写好文章、学出文集。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49-01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是学生对它产生浓厚
期刊
【摘要】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记叙文熠熠生辉,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罐“蜜”,那生动的细节描写就是那“百花”,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采花”,酿出“好蜜”。  【关键词】作文教学;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37-02    《周易·家人》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成语“言之有物”就出自这里,它的意思
期刊
【摘要】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在抒情类记叙文的写作中,应指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作文时,注重细节描写,于细微之处写出真情实感;掌握融情入景、情理结合的写作手法。  【关键词】真情;材料;细节;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63-02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改革作文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从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如何联系生活到教师如何适时下水作文,旨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自主表达的一种习惯,让学生能在写作中寻找到快乐。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69-01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讲
期刊
【摘要】从试卷结构、试题特点等方面对2010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试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力求发现一些命题的显著特点和规律,为广大师生提供深入剖析、探究实践的素材,以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历史中考;2010年; 四川各地;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087-0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达到“授人以渔,终生受益”之目的。  【关键词】有效提问;指向性;层次性;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77-01    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教师按课堂预设进行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起着十分有效的导向作用。但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顾及教学的对象是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就中学生要基本正确使用的十种标点符号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十种;标点符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