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马字体,是剽窃还是创造?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简约
  
  1929年,《泰晤士报》接到了一封来自斯坦利·莫里森的信,在信中,这位印刷界的巨人不停地抱怨该报的字体又丑又笨,糟糕的印刷质量和过时的字体急需高人指正。信的末尾,高傲而自负的莫里森为《泰晤士报》指出了一条明路:高人就是他自己。
  于是,年迈的《泰晤士报》接纳了莫里森的建议,委托斯坦利·莫里森和一家美印公司公司设计一种新的正文字体。莫里森设计指导,《泰晤士报》广告部的维克多·拉登特草绘了设计稿。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为“The Times”,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一样。在1932年10月,Times New Roman字体(下文中称为新罗马字体)在《泰晤士报》上闪亮登场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如获新生。
  莫里森一直对罗马时期最早的字母形态十分赞叹。他曾经说道,奥古斯都(罗马时代的皇帝)的工匠“达到技艺的颠峰,在整个西方世界获得认可,他们呈现的拉丁字母是无法超越的”。于是这位抨击《泰晤士报》字体过时的大家,反其道行之,将赌注押在了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字体的风格上:在经过了短暂的筛选之后,莫里森最终选定了16世纪的一种字体作为他的设计基础,因为它的线条看上去现代又不乏锐利。
  于是新罗马字体出炉了,并且很快能在全世界获得广泛成功,这是为什么?如莫里森所说,新罗马字体不大气也不开放、缺乏“体面而饱满”的调调;相反,它是“就像个清教徒,狭窄、刻薄,却能让机器省钱”——这意味着它更注重简约和实用。自从有了它,《泰晤士报》省了更多空间,赚了更多银子。
  
  “三分钟热度”
  
  所以,现在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到处都是新罗马字体的身影。无论是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还是畅销杂志《读者文摘》的扉页,甚至Windows 系统中的字体也是新罗马字体,视窗系统从3.1版本开始就一直附带这个字体;而苹果的系统中使用的依然是它:是的,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字体。
  1987年,这个“伟大发明家及其作品”的故事有了转折。一名加拿大印刷工在繁忙的工作中,突然发现了新罗马字体当年的设计草稿和铜版,并且所有证据都指向它的真正设计者——来自波士顿的游船设计师威廉·伯吉斯。
  威廉·伯吉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供职在一家游船设计公司。在这个20世纪初的热门行业里,伯吉斯因设计独到而精美的船只而闻名,他的三个作品曾经赢得过帆船设计界的“美洲杯”,他为美国海军和莱特兄弟飞机公司设计飞机,也曾涉足汽车行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这个精力充沛的家伙以平民的身份进入了美国大西洋舰队,并担任了反核发展支队的工程师。
  在这些辉煌的经历开始以前,1904年,伯吉斯26岁的时候,他也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喜欢“三分钟热度”的生活。当然,有时候天才的“三分钟热度”,温度远远高于普通人。那一年,他写信给当时兰斯顿莫诺铸造机驻美国分公司,要求依照他设计的规格提供一款字体,按照他的计划将这款字体用于自己在马萨诸塞州新开造船厂的公文上。因为他的“三分钟热度”,他设计了一款新的字体。
  不过“三分钟”后,他的注意力被两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兄弟吸引住了。他们姓“莱特”,开过印刷厂也做过出版商,就在人们以为这三个人凑到一起,不过是为了商量一款新印刷体的时候,他们却折腾出了一种翱翔于蓝色天际的机械。它叫“飞行者—1号”,人类的第一架飞机。
  与此同时,兰斯顿莫诺公司试图将伯吉斯设计的,已具雏形的字体卖给《时代》杂志,却遭到了拒绝。于是这个未完成的项目,被人们简简单单地贴上“54号”标签,随即丢到了一边,并且一放就超过了半个世纪。
  
  再续的事业
  
  时间过得很快。1987年,加拿大印刷工杰拉尔德偶然中发现了“54号”并买下了它。尽管当时它落满了时光的尘埃,但这位行业老手依然为之兴奋不已。因为“54号”与新罗马字体是如此相像,他知道这很可能就是莫里森抄袭的证据。
  杰拉尔德辗转找到字体界的权威迈克·帕克帮忙,经过分析,帕克坚信伯吉斯才是新罗马字体的发明者。这位70多岁的老者在《印刷的历史》这本杂志上撰文详述此事。并且,年迈的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伯吉斯未尽的事业重拾起来。
  这意味着,他将在伯吉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一种字体,并且这种字体必须有别于常见的新罗马字体。
  他在一些细节上削减,在另一些地方放大,力图使每个字母都能生动。他完善了“54号”,并用伯吉斯的中间名将其命名为“Starling”,这个词语在建筑学上的意思是“挡水的木桩”,不经意和从船舰制造业的伯吉斯再次挂上了关系。2009年,80 岁的帕克公布了这款字体。
  不过,现在再探究新罗马字体的真正创造者已经有些困难了:伯吉斯的造船工厂早在1918年就被付之一炬,而与《泰晤士报》合作设计了新罗马字体的那家美印公司的伦敦旧址,也已经在1941年遭遇希特勒轰炸消失,甚至就连杰拉尔德的房子在2000年遭遇洪水毁坏……
  争议中的两位发明者,莫里森和伯吉斯,在沉默之间似乎有意无意地避开了这个话题。伯吉斯应该没有理由忽视自己的字体出现在《泰晤士报》,因为从1933年开始,新罗马字体从这份报纸上发轫开始被广泛应用,并迅速涌向了整个英文世界;不过莫里森也从未在公开场合宣称过新罗马字体是由他“创造”出来的,他只说那是“监督、研究”的结果。
  在《泰晤士报》的网站上,提到新罗马字体的作者时,它小心翼翼地提到了三个名字:莫里森、画草图的维克多·拉登特和“莫须有”的伯吉斯。
  它模棱两可的身份仍然将继续。
其他文献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对于这句被麦克阿瑟引用的经典歌谣,或许孙春龙的体会最为深刻。从2008年至今,他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让20多位生活在缅甸、云南的老兵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或是自愿照顾者,找到了自己的家。孙春龙将寻找和帮助远征军老兵回家的亲身经历,写成了《异域:1945》这本书。    2011年6月30日上午,孙春龙在他的微博上更新了这样一条信息:他已辞去《瞭望东方周刊》总编辑助理的工作,准备专职
为了从普京嘴巴里掏出一句道歉的话,波兰出动了80多个精英人物,而且还坐在一架飞机里。    不是下毒,不是跨国追捕,但波兰总统的的确确死于俄罗斯人手下。  不可否认,波兰总统连同一大批政府高官被一锅端掉,实属骇人,不管飞行员同志多么地不听招呼,飞行水平多么差劲,但这起空难的直接承担者还是图-154,俄罗斯生产的。  图-154早就臭名昭著,一个比较懂飞机的朋友说:宁愿不回家,也别坐图-154。在俄
去年末。一纸政令在杭州城引起了轩然大波,29家“国有民办”学校被下令转制,其中18家转为公办,11家转为民办。杭州城不是第一个如此改革的城市,也不是最后一个,此举在民办教育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力,或远在之后。各路专家对此次转制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民办教育到底处于怎样的生存空间之中?    “国有民办”是怪胎?    名校办民校的清理,自北京、上海陆续推出转制等方式确立公办、民办性质后,杭州也紧接其后。近
“梅普”同骑单车再秀和谐    莫斯科时间6月11日15时,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发布了一条消息。消息不长,原文如下:“俄罗斯总统与政府总理一起讨论了国家社会经济中的现实问题。会谈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非正式气氛中继续交流。”此消息的配图是,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一起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的十张照片。  佩服俄罗斯领导人形象的策划能力与坚持不懈。自“梅普组合”建立以来,就有人猜测他们如何“解体”。而梅普二人一直坚
狙击手怪扮相迎女王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近日参观了英国骑兵队,一名狙击手穿着看起来酷似枯枝烂叶的伪装衣迎接女王,让女王陛下有些不知所措。这名狙击手穿的伪装衣,外表跟灌木丛非常相似,还可以随风摇曳,看起来活像楚巴卡(电影《星球大战》中的角色)或者大脚怪。更有趣的是,这个士兵还非常专业地端着枪,与一脸困惑的女王聊天。  印度总统感慨国民素质不足  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吉克近日在
加拿大的书店怎一个温馨了得  文/李 牧  加拿大是一个酷爱阅读的国家,当整个世界陷入网络包围喧嚣不止时,这个和缓、从容的国度,仍然以音乐、阅读、运动为国民主要爱好。  街头巷尾的长椅,公园中的草坪,私宅的门廊下,随处可见捧本书的人。普通加拿大人的客厅,必有一个又宽又大的书架,上面满满的全是新旧读物。书在加拿大是个很常见也很随便的东西,工厂里的女工,一小时只挣八元钱的最低薪水,下了班坐公交车回家,
有些人靠读书出国,40多岁却发现既不喜欢原来的专业,也不能发财,于是穷则思变。谁都知道做律师、医生在美国能赚大钱,如果英语不行,至少还可以转行搞IT或者统计,华人在数学和逻辑方面是绝不输人的。我很佩服这些人的勇气,可大多数网友的意见是转行要趁早,就说读医学院吧,不仅要从本科读起,读完还得做住院医,至少七八年得在贫困与债务里挣扎,等熬出头,定是两鬓斑白了。  美国的律师多如牛毛,有数据说1990年代
10月6日,威尼斯独立运动领导人号召民众在威尼斯市中心举行集会,要求威尼斯从意大利独立出来。今年9月的民调显示,80%的威尼斯人赞成威尼斯独立。威尼斯曾经是地中海沿岸最著名的城邦共和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了11个世纪之久,直到1866年才纳入意大利版图。威尼斯人对意大利的归属感其实并不强烈,他们有自己的方言和文化,远离罗马,而意大利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威尼斯人对罗马中央政府的抵触。140多年过去,威
我国传统饮食工艺中有在一些食品中添加硼砂的做法,其曾作为食品添加剂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食品中。后来,由于它对人体的危害逐渐浮出水面,我国将其列为非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虽然硼砂早已被“废黜”多年,但从近年来我国各地食品生产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查处情况来看,铤而走险、顶风犯案者仍不在少数。疑问一:硼砂是什么?对健康有害吗?  硼砂的化学名称为四硼酸钠,通常为半透明的晶体或白色粉末,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在
梅德韦杰夫(设计对白)  送花这就是个仪式,女士你可别多心啊!    仪式感很重要  英国王子威廉与王妃凯特在阳台接吻,仪式感与幸福感的完美结合。  在土耳其,为了纪念一战中的加里波第战役75周年,身着土耳其传统“奥斯曼帝国”时代服装的乐队参加纪念活动。一战中,土耳其站在德国等“同盟国”一边,对抗英法联军,最终“同盟国”战败,但今日之土耳其有勇气纪念在本国的失败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了。    贝克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