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与民生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而技术创新就是打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舞阳县秋作物中,花生的种植规模已上升到第3位,特别是2021年,其播种面积就达1.27万hm2,占全县秋作物面积的29%.随着作物布局、耕作制度的改变,花生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总体也趋于严重.花生从播种到收获会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为害,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从“种”和“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统筹兼顾,确保花生优质高产.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快速推进,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增长动力有序转换.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议针对未来3年发展形势和任务,强调把思想统一到新的发展要求上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全力支撑航天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以及数
期刊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81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502?km2,耕地面积9.53万hm2,总人口85.27万(农业人口70万),常年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期刊
小麦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等手段.如施用生物农药,优先选择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物,保护好害虫的天敌生物,以及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及施用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等.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方面做到绿色防控,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期刊
2021年7月24日洛阳市孟津区遭遇了特大暴雨,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部分乡镇受灾严重,如:会盟镇、平乐镇、送庄镇、白鹤镇等.尤其以会盟镇受灾最为严重,滩地农田大部分被淹,玉米、水稻几乎绝收.暴雨过后,淤泥严重,道路泥泞,交通极为不畅,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困难.
期刊
生态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生态安全范围包括生物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地理区、陆海生态及人类生态.狭义的生态安全专指人类的生态系统安全.渔业生态安全是指以人类的健康为最终目标,渔业生态系统能够保持持续生产力,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并能生产出健康渔业产品的一种状态.渔业生态安全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维护渔业生态安全对于保障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十三五”时期,我国开始实践农业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指出未来我国农业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农产品和生态安全,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容进行阐释,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原动力、面向经济主战场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领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增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强美好生活的科技服务能力,集中力量攻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期刊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rn近年,商城县努力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强化措施,精准发力,形成了“南部林药茶,中部猪羊鸭,北部粮果虾,产业旅游加”的发展格局.培育形成了优质稻米(再生稻、稻鸭共作)、油茶、高山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33万hm2,产量3.05亿kg;油茶种植面积1.73万hm2,产值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1.4万hm2,产值5.2亿元;蔬菜种植面积0.67万hm2,年产量1.81亿kg.
期刊
安全生产是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石.多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已深深嵌入航天工业特有系统中,实现了系统工程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机融合,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