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说不可?非如此说不可?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hh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期所刊文章就眼下一些较为引人注目的展览,个人创作提出了富有见地的看法。本栏目将继续刊登关注当下艺术现象,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文章,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
  有时候我陷入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实在不想写什么或者表述什么,但是却迫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表达。这种痛苦的感觉,恍若要抓起一根稻草扔到对岸,轻飘飘的,无可着落。如果可以单纯地沉迷于文字游戏中,即便是毫无意义的叙说,想便也可以获得假设的充实吧。那么痛苦的深处在于清醒着不能自拔、无能为力的空虚。
  非说不可吗?有时候我问自己。有时候这样的疑问产生于某些当代艺术之前。在北京各个当代艺术区、美术馆转悠下米,内心也会被某些作品所吸引,被抽上一鞭子。比如《合成时代——新媒体艺术展》中,有一件由来自挪威的艺术家小组创作的、一个山各种废件组成的类似于戏剧舞台的作品,由程序控制着运动的轨迹,上演着日出、日落、欢欣,死亡、恋爱、生长的无声剧目,只有音乐。熄了灯的空间里,渲染着人生辉煌与惨败、寂寞和苍凉,赋予作品丰富的解读性。如同一杯好茶,品之余味长久。然而,本土制造的、真正有价值、有意味的作品并不多。多数艺术家如同患上了创作强迫症,为了了证明自身的存在,努力捏造意义,乃至于使自己也相信了,蕴藏于作品中的内涵实在很充沛。空虚得没有办法了,便将一件作品越做越大,越做越多,一个解释不了,便是一组一组,一堆一堆。艺术价值成为人力、物力和财力堆积的产物。叙述的方式越是光怪陆离、奇谲诡异,似乎便越深刻。比如不断地拿兵马俑做文章,符号庸俗得没办法再庸俗。比如玻璃钢烤漆和不锈钢的材料,被消耗得只剩下躯壳;再比如某件作品将石雕创作现场复制于展厅之中,让喧嚣和飞扬的石粉充斥现场,宏大的场面来解释现代城市生产方式和状态,却显得过于铺张而色厉内茬……难道非如此说不可?
  稻草在空中飞扬。我终归难以将矛头指向具体的个人。因为权威始终在作出榜样。对于一个陷于自卑情结中的发言者,他极为矛盾。他在这些景象中体验到绿植从生的活力,但是他也听到了繁荣表象下的呻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