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环境下的“打假”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当我们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的同时,新的危险也在伴随而来。虚假消息就是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他“新”的特点和优势,这种优势为新危险也带来了便利。如果不了解并分析这种优势的内在机制,就很难把虚假消息从信息海洋中剥离出来处理,从而找到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网络媒体的优势出发探讨虚假消息流行的原因和应对的办法。
  关键词:网络媒体;虚假消息;媒体信息模型;六度分割;大众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90-2
  在网络媒体时代到来已经成为事实并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一些假消息夸大、扭曲事实的事件屡见不鲜。大量虚假消息由于新媒体一些前所未有的优势而快速被传播,扰乱了这个平台正常的秩序,对很多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害,让舆论充斥着负面信息。虽然很多官方措施都在不断试图维护真实,但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数据总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网络上负面消息比正面消息传播速度要快4倍,正是这种大众的猎奇心理和阴谋论的扎根为虚假消息传播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就算是从整体上多么严格的控制信息来源,总会有些漏网之鱼一波一波扰乱正常媒体秩序。不可否认,新媒体让人们的视野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但是正常秩序总需要得到伸张。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环境对比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
  有些观点支持虚假消息盛行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由于新技术带来的结构性变化让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权力下放,巨量的网民使得信息的控制成了难题。确实,传统媒体由于其官方性和权威性确保了信息的质量,但是总体上是由上至下的传播方式,受众的交流只能是互相口头讨论。又由于现实社会中人由于职业地域等因素不同而“物以类聚”,对于同一信息的反馈会在社交圈子内大致相似,这种天然的沟壑让信息的传播以一种半讨论方式慢速进行。这个时候毕竟信息的质量过硬,传播的意义准确,再加上消息的发布平台是被严格管控的,所以媒体基本上是宣传和政治斗争工具,大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并没有给虚假消息大规模传播太多的机会。不过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接受的信息面非常有限。
  (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尤其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以后,各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型可以实实在在的为大众服务的时候,消息的发布开始多元化,受众得到的消息面也变得广阔很多。诚然,很多不错的信息,社会活动,音乐,微电影等等内容可以借助如微博,社交网站快速的传播开来,比如“冰桶挑战”就是一个借助网络媒体快速传遍全球的一个公益活动,其效果非常好,甚至很多新奇的活动方式也在“呼吁关注渐冻人”的主题下产生了新的公益标语。但是大量虚假消息以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优势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快速传播。在食品安全,新型科技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便于虚假消息传播的条件,比如苹果5S手机里面钓鱼岛不是中国领土,腾讯微信朋友圈点赞收费,吃米线会感染细菌虫等等。正是这种需要专业知识,但是又和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近的领域,虚假消息会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明显的外因是这些信息的发布者在利益驱使下散布虚假消息以提升自己品牌或者抹黑竞争对手品牌,但是传播过程经由很多表面无辜的普通网民的手,而为消息发布者提供了最强大的传播便利。
  二、社会心理学与新媒体时代
  (一)六度分割原理与SNS社交网站
  前面说到过新媒体尤其是虚假消息盛行的网络媒体中,传媒模型已经改变,如果不了解这种变化,对于虚假消息的有效遏制将无从谈起。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六度分割原理。六度分割原理的具体内容是: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当然这个原理本身是一个有点夸张,具体6层这个数据也不一定就是指“6”这个数量,但是其想表明的现象非常明确,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在这个被网络连接的全球化时代下是非常紧密的。
  这个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前几年集中出现的社交网站。FACEBOOK当然是其中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网站,当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自生资源的时候,RSS技术与NewsFeeds就应运而生。甩开晦涩的专业名词来表述,就是信息在用户与用户之间以社交圈的范围开始传播速度将更快也更加便捷,比如A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自己的照片,A圈子内的B就可以看见他的照片并且评价或者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内,与A不认识但是与B认识的C就可以看见A发布的内容。这时我们就会发现B已经成为了一个媒介而将信息从A传给了C,这种传播在现实中的速度要比网络慢很多,而关键一点是,B的社交圈子内会有很多个“C”,他们又都可以像B一样把这个消息传给很多个“D”……我们前面提到的六度分割原理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信息以这种传播方式比传统方式达到同样数量级节省了很多步骤,而每个用户又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A,所以无论在信息的数量和传播速度上,这种方式都有优势,而在当下充分展示个性自我和独特创意的时代,这种方式可以为用户创造最大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网络时代RSS技术可以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原因。在分享的基础上,评论也让受众对于信息的反馈成为新的信息,当然现在大部分以文本为主,有些时候一些评论的价值甚至超过了信息本身。比如前一段时间一官员因为照片上带了名表而被查出贪腐落马,就是因为有网友的评论而浮出水面的。
  (二)社会心理学与网络环境
  当人们开始享受网络带来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一种虚拟环境已经生成,即一种网络中的“群体”状态。人们因为网络而忽略时空的阻隔聚在“一起”,大家都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这种环境其实在新媒体诞生以前就不止一次的出现过。法国的古斯塔夫·勒庞在经验型的总结了法国大革命后,写了一部学术性著作《乌合之众》,其中为我们明确指出了一个现象:“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我们会惊奇的发现,100多年前的一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所阐述的现象与现在部分网友表现高度相似。我们排除掉众多网友的主观态度不谈,单就勒庞所提出的群体环境,网络这个大环境因为前面所说的信息模型使得每个受众都可以轻易的进入这种“群体”状态,从而无意识的变得“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这种情况在单个的网友身上可能只是一瞬间的冲动或者跟风,但是当海量的“群体无意识”累计叠加,就会产生强大的后果。而虚假消息也搭乘了这个顺风车,在夸大事实以后利用大众被震惊产生的愤怒情绪加快虚假消息传播,从而达到自己背后的目的。
  三、网络“打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一)虚假消息的危害
  因为发布消息的门槛已经降低,他们可以混迹在广大网民中隐藏自己,再加上消息本身又涉及到很多小众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让信息的真假变得难以分辨。而有些恰巧在消息所涉及行业内工作的专业人士即使毫无立场的站出来为公众科普、辟谣,也会在这种群体心理作怪下的大众面前被武断的认为解释就是掩饰,越抹越黑。现实中的社会分层也在网络“口水战”中成为互相攻击的借口和武器,于是虚假消息趁着硝烟继续扩散,最后甚至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抹黑政府,挑起民族情绪的工具。于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虚假消息在网络上产生着比发布者当初预想还要大的危害,不仅涉及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可以涉及到金融领域。
  (二)网络“打假”从我做起
  网络给了我们方便快捷的交流通道,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天下,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监管的补充也越发的强大,虽然飞速的发展下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一趋势是不可否认的。如何彻底解决虚假消息问题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作为这个平台一份子的我们至少努力做到能够分辨虚假消息,不让虚假消息从自己的分享继续走下去,或者暂时搁置问题,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培养自己在网络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不要被一时的惊奇或愤怒蒙蔽了双眼。分享前要三思而行,尤其是充满了极端定论的消息。在实际生活里不要轻易被网络虚假消息左右而有行动,比如挤兑,囤积货物等等。个人这么做至少不会让自己受害,如果成为规模,那么虚假信息就必然不能兴风作浪,网络环境就会拥有更加新鲜的空气,我们作为网络的受益者也会享受更加自由、便捷的服务。
  作者简介:
  王雨佳,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生。
其他文献
文中在对航天型号生产制造费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和成本类目建立了生产费用估算的矩阵模型;通过模型对航天型号生产成本进行了估算,并以涡轮转子为实例
通过对热贡地区吾屯村的唐卡绘画调查,了解了热贡地区唐卡形成为一种独特画派的背景及其画派风格,并且深入了解其制作过程背后的神圣性指导。我将从热贡唐卡在神圣性指导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