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劳动教育行动模块实践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劳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劳动价值观,最终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行动模块实践路径”[1]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学校及护理专业现有资源,构建体系,使之能够围绕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计划,科学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最终具备科学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  劳动教育;护理专业;行动模块;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202-02
   一、劳动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劳动教育观念发展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针对劳动教育共同出台的文件,该文件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019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提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在学校的教学制度上存在忽视现象,一定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制定合理的劳动教育标准和制度,清晰地明确关于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详细实施内容等,为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由国家出台发布。其中包含“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2]的理念;之后在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针对之前文件中阐述的理念,提供了实际操作方法,并且强调新时代的发展要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人员和技术技能人才[3],在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就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而言,目前劳动教育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重视,已经上升至与职业教育、德育、体育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关系密切。职业类院校重视实际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并拥有校企合作、丰富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即使在教学策划、劳动课程设立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毫不逊色。职业类院校非常重视德、智、体、美、劳教育与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劳动教育形式匮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为为国家输送具备高级技术的技能人才,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职业类院校而言,大多只强调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劳动教育在现有教学体系中是缺失的或者不完善的。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怕脏怕苦怕累、攀比成风、浮躁、不愿到基层或艰苦的地方工作。(2)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有的高校通过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劳动周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例如清扫道路、落叶,打扫教室、办公室,拔杂草、捡拾垃圾等。(3)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观念薄弱。
   二、高职护理专业实施劳动教育的价值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意义非比寻常。通常他们在护理工作第一线,服务对象是被动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因而学生综合劳动能力的强弱、劳动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患者生命的安危。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不端正,而工作于护理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是对于医院,还是对于患者而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一)劳动教育是护理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
   护理专业的人员进行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护理专业的人员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实践经验,获得经验积累;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护理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大型用人企业纷纷偏重于实操性强、综合素养高的护理人才,所以综合来看,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劳动教育十分关键。
   (二)劳动教育是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
   对护理专业学生而言,需要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接触生活,获得生活的乐趣,从而热爱生活;同时通过劳动实践不断积累的感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护理工作中,从而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政治建设。
   (三)劳动教育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护理专业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检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否正确,在实践锻炼中获得经验,体会到实践中的合作、奉献和责任,通过劳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意识观念,从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按行动模块实施劳动教育
   (一)校内课程劳动教育模块——在校内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我校護理专业需将劳动教育引进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结合学校护理专业特色,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1)在素质教育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中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如劳动伦理、劳动法律、劳动安全卫生,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内容,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够在实际岗位中做到爱岗敬业。(2)针对劳动教育开展专题讲座。(3)发挥思政课程的辅助作用,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使育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富有成效,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护理伦理与法规等。讲座与课程加起来不少于16学时。    (二)主题活动劳动教育模块——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
   (1)大赛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关于培养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的征文比赛、微视频竞赛、绘画比赛等。(2)讲座类主题教育活动:劳动教育主题讲座;先锋进校园讲座;师德标兵、十佳教师、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先进人物,讲述成长故事,分享劳动理念,探讨劳动精神。(3)劳动文化节类主题教育活动:借助护士节、全国助产士日、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大型活动宣传劳动价值观。(4)主题班会类教育活动:平时以班级活动及日常管理为载体进行常态化的“大水漫灌”,班级引导制定劳动倡议书等活动,让学生自觉参与劳动。(5)“线上传播”:利用小视频、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参与活动的记录发布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地方,发动学生进行转发、转载对活动进行线上的全面宣传。(6)“线下传播”:教室、宿舍、校园文化展示墙、校园宣传板、校园展示窗等地方张贴关于劳动教育活动的海报和照片,并且讲述“最美劳动者”等的故事。
   (三)实习实训劳动技能模块——在实习实训中学习提升劳动技能
   实习实训是劳动教育进行实际操作的一个关键切入点,因为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本身就是劳动实践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育中,就是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一个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实践,积累专业的操作经验,提升自身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劳动素养。要设立专门的培养标准和方案,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方面不断完善,不断完善考核政策等,科学设置课程,积极创新、开发实训教材,加强建设信息化资源,确保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能够达到总学时的50%,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1+X证书要求、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将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入科学的实训培养计划,同时融入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标准,确保实习实训劳动技能模块成为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主课堂,成为培养劳动价值观的主阵地、成为养成良好劳动品质的练兵场。
   (四)公益志愿劳动服务模块——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实践劳动技能
   (1)校内服务。结合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每学年劳动锻炼时长不少于16学时,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2)校外服务。成立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志愿队、医疗志愿队),服务辐射社区、乡镇、幼儿园、老人院等,活动内容涉及医疗保健、母婴及儿童日常保健、传染病防治、急重症的社区干预等。设置见习周、劳动周、劳动月。可安排学生在劳动周期间进行医院观摩见习了解护士的日常工作;利用劳动周进社区或者进小学进行健康宣教(如爱眼日、爱耳日、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急救法、母乳喂养宣教、创伤包扎等)。每学年暑期设置为期一个月的劳动实习实训教育,对接医院,让护理专业学生走进医院,顶岗实习,规范化培训专业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
   四、展望
   經过实践证明,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4],我们要主动寻找劳动教育渗透的结合点,把劳动教育的融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5]。通过四个行动模块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10-07-29)[2020-02-04].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会[EB/OL].(2019-07-09)[2019-08-16].
   [4]陈宝生.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民族教育,2019(3).
   [5]刘丽红,战帅.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新时 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地生花[J].北京教育(德育),2019,853(4).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让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企业之间的交流机会愈来愈多。因此,为企业发展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明确时代发展对于英语教学的相关需求,及时制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教学方案值得深思。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启蒙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只有每一位教师都重视学生的启蒙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有一个良好的起点。由于社会各界对孩子启蒙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教师这一工作也成为当下颇受欢迎的一个职业,浅议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在音乐面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摘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以往的高职教育当中,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简单重复的实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造成了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薄弱,创业能力缺乏。借助具体科研项目,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设计软件的兴起,高职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逐渐被轻视,但手绘能力是学生提高设计能力、拓展设计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明确手绘能力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为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之路提供参考案例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手绘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J5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调查分析了某高职院校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并针对中高职贯通学生的情况,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提高中高职贯通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职业成熟度;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222-02  中高职贯通教育是中等职业
[摘要] 高职教育其中之一就是艺术职业院校,通过对传统专业课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得到明显体现。但是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教师需要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开展,加强在这方面的探索工作。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出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过程中,对艺术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艺术
[摘要] 高校肩负着育人育才的重任,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作相关分析。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摘要] 文化是一种个人意识形态与信仰,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以及社会稳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支撑。文化自信是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一种充分肯定,并由此产生出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容量之巨大、内容之丰富、传播之便捷,令网络媒体成为继书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型媒体上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