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没有去,看前方传来的照片的时候,发现大部分老师我已经不认识了。
  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差劲了,学习差劲,记忆力更差劲。
  我自己的学生还要夸张。某一年元旦联欢晚会,有一个现代舞的节目,其中一个小姑娘虽然不算顶漂亮,可是跳得有味道,我忍不住打听了她的名字,姑且叫她小顾吧。后来发现原来她就在我的课上,估计不太常来,来了也不听讲,躲在后面闷头干别的事。



  有一次我到学校附近的银行取钱,进去就看见她也在等号。我看她直直地看着我,就对她笑了一下,自己找位子坐了。她走过来问:我怎么看你这么眼熟?我们认识吧?
  我说:应该认识吧?我是你的电影史老师。
  小顾同学瞬间脸涨得通红,钱也不取了,夺门而出。
  我大学和小顾一样,不肯好好上课。但老师也并不是一个都不记得,当时特别喜欢两位教西方文学史的男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还被我改头换面,塞进了《倾车之恋》的小说里。这位老师白净斯文秀气,想象中应该很爱脸红,但我没有机会和他接触,所以脸红的场景只能脑补一下。另一位男老师比较文艺范,穿考究的磨砂皮鞋。我毕业论文写爱伦坡,归他指导,和同学一起到他家里去过一次,很客气,对论文没有大批评亦没有太指导,稀里糊涂就过了关。毕业后很久有一次在火车站忽然遇到他跑着赶火车,和上课时见到的他很不同,也没有来得及打招呼。
  女老师也能记得两位。一位教泛读的女老师非常严厉,聚会的时候她笑说当时刚工作,怕镇不住我们,所以特别的要装装样子。我听了同学的转述感到有点吃惊,因为读书的时候觉得她已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妈了,没想到她当时只有27岁。少女对年龄没有什么概念,所有比自己大的女人都是中年女人。但是另一位教精读的女老师就完全是羞涩的少女状态,好像是我们的同学,而不是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局促不安,英语读起来总是带着轻柔的“吭吭”的声音,走起路来轻巧地一跳一跳,她姓路,我们就叫她“小鹿”。她永远是微微笑的样子,好像既不会生气,也不会哭,也不会大笑,情绪永远是一条直线。教我们的时候她还没有结婚,我们非常好奇如果恋爱的话,她是不是也情绪如此稳定。
  我自己是在一中家属院里长大的,从小眼里看到的都是各種各样的老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小城中学老师,构成比现在要复杂的多。当时大学生是全国分配,所以有不少外地老师,说带着南方口味或者胶东口味的普通话;另外还有几位是被打成右派下放过来的,尚未落实政策回去;也有外地知青,回城不易,先在县城里落了脚;当然也有本地土生土长的老师,媳妇都还在乡下种地,周末就都骑了自行车回家;也有刚刚大学毕业的时髦县城青年,留长发、弹吉他。
  即使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一旦上了小学,还是马上被洗脑,认为老师都高大庄严,唯老师的命令是从。音乐课上经常要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总是努力用自己最好听的声音深情地唱出来: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
  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从来不觉得这样的歌里的老师,和日常生活里的老师有什么不同。比如说我们的体育老师吧,她是个黑皮肤、丹凤眼的高个子,下雨天上内堂,她总是穿着雨靴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地给我们讲鬼故事。最可怕的一个故事我忘记了名字,讲一个公安局的警察,在一栋神秘的小楼里失踪了。这个警察的妹妹决心要救自己的哥哥,就潜进了这座小楼,晚上睡在卧室里,刚刚躺下,就听到门外的楼梯传来“咕咚,咕咚”走路的声音。这个“咕咚”的故事,几乎霸占了我小学时期所有的噩梦,所有的噩梦都罩着一层惨绿色的壳子,伴随着愈来愈近、愈来愈令人绝望的“咕咚、咕咚”。
  在电影《芳华》里,学雷锋标兵刘峰深深地暗恋着文工团里的女声独唱丁丁,有一次一个没忍住,他浑身发抖地一把把她搂在了怀里,丁丁被忽然有了欲望的“雷又锋”吓坏了,叫了声救命。接下来刘峰被剥夺了一切荣誉,送去当伐木兵,又上了战场。他决心死在战场上,因为这样丁丁就会用她那好听的声音歌颂他: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中国文化特别喜欢把人绑架在道德的祭台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我所不能理解的观点。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职业而已,如果能对学生有一点教益那是职业的题中之义,如果在教益之外还对学生有所好的影响,那也是一种缘分:正好在那个点上,做老师的能够送出那个“好”,当学生的能够享受到那个“好”。施与受的双方都不用太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说起来,我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最难忘的,倒是学生说的一句话。某一年上十个人的小班编剧课,大家随便坐在一起说些曾经经历过的事,谈到有意思的地方,就用编剧的理论把它武装起来,变成一个故事。班上有两个状态完全不同的男生,有一个男生特别成熟老到,他是高中毕业就自己打工养活自己的,曾经做过的一份暑期工,是在所谓的洗浴按摩店里打杂,讲到其中的一些事,连我这个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另外一个男生特别像曾经的我,羞涩紧张,他有一次提到一句曾经对自己伤害巨大的一句话,情绪激动,我也为之动容,但是前面那个男生特别从容地说:人家也就那么一说,你也就那么一听。
  这句话大概和现代心理学的原则是相违背的。现代心理学是要给一切精神上的现象命名,并一一给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这句话则否定了命名和方案的意义,好像只要那么云淡风轻地不要当回事就好了——特别适合我这种曾经的神经过敏人群使用。
  之所以想到这句话,是因为今年的教师节,有一个流行的祝福段子,我严谨地把它全文录下来:
  邻居老王缺德,给自己淘宝用户名用的是“我爹”俩字,每次快递员给他送货的时候总是很为难:
  “你是…我爹吗?”老王:是的!
  “你是我爹吧,下楼取快递。”老王:好的!
  快递员感到怎么说都觉得别扭,后来问自己的语文老师,得到了指点。
  快递员:喂!你好!你叫我爹对吧?
  老王:你……是?
  快递员:你是不是叫我爹?
  老王:你是谁?
  快递员:我问你叫我爹对不对?
  老王:你到底干啥?
  快递员:你要是叫我爹我就把快递给你送过去!你要不叫我爹就把快递退回去了啊?!
  感谢语文老师,反败为胜!
  感恩所有的老师!
  我确实是被这个祝福段子震惊了。《阿Q正传》里,阿Q每当被人打了之后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于是就精神胜利起来。据说尽量多地传播自己的基因是雄性动物的本能,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已经几千年,居然还有人这么以被别人叫“爹”为荣,而且还写成段子,点名献给“语文老师”。鲁迅先生太不应该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了。我有一个做中学语文教师的朋友就被这么祝福了一番。我表示同情之后又想,如果有人拿这样的段子祝福我,我会不会发奋在手机上长篇大论打字来抗议一下?想了想,不会,多半还是说个谢谢就好了。
  为什么呢?
  因为“人家就是那么一说,你也就那么一听”啊。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小练笔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前作文教学应跳出课堂教学的羁绊,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让学生仿佛一个个小太阳,心情是那么晴朗、愉快、自由、开放,充满朝气,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乐趣,焕发出它应有的强大生命力。  1、开放教材  当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的每册八篇。整齐划一的课堂作文指导
期刊
一片枯黄的树叶带着一生的荣誉徐徐飘落;一朵凋零的花朵随着最后的一次采蜜渐渐枯萎;一位年长的老人在救护车的铃声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眸。你的辉煌成就,并不是永久的,千年之后,谁能记得你?随着时间的推移,名誉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精神,精神渐渐地模糊……但你只要“散发光芒”,精神将会永远流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的观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观点。
期刊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除旧迎新,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  饺子,具有特别的意义,代表着吉祥和团圆。所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也不例外,要吃饺子。那天,奶奶早早地把食材准备好,开始包各种各样馅的饺子。我看见后,有点跃跃欲试,也想尝试一下。奶奶答应了,她让我先看一下她是如何包的,然后再让我试包一下。我看了一遍,心想:原来包饺子这么简单,那我肯定马到成功。 
期刊
1  在知乎上搜索“和父母出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出意外地看到了一张张幽怨脸,随意截几段回答大家感受一下:  “来来来,你站这儿,我给你照张相。”  “你趴这……”“你蹲这……”  然后不拍个十张,不让我对着景点做一整套体操动作就走不了。  “这不就是咱那边的XXX?”  “感觉成都的伤心凉粉就和咱的凉调搅团一样啊。”  嗯,中年妇女的世界大同论我是理解不上去。  “这个好贵!”  “不要浪费钱
期刊
Q:  本人上海女,外企工作。上个月交了个外国男朋友,在酒吧里认识,身高一米八六,体格健壮,坐标底特律,喜欢中国文化就来上海了,在广告公司当一个小主管。  外国男友神马都好,讲话都是我喜欢的外国腔调,不过共处一个月,完全被他给震住了。  在他家过夜,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必须起床,周末也是如此,完全不会尊重我要睡懒觉的需求。我起得晚一点他就说我的生活方式不健康,而他自己爱喝可乐就不提了。  而且,每次可
期刊
自从放了寒假,我在做作业的同时,日日盼着回老家。为什么呢?因为老家过年的风俗很有趣,比如说:杀年猪、做豆腐、拜天神等。其中,最好玩的就数杀年猪和做豆腐了。一想到啊,就让我流口水。  终于,在我的日盼夜盼中,我和爸妈回到了老家。刚一下车,我就听到了猪凄厉的喊叫声。这么巧,原来外公他们正要杀猪。养了足足一年的猪,肥肥胖胖的,四只猪蹄两两绑在一起,被四个大人压在杀猪凳上,还有杀猪师傅拿着一把二十几厘米长
期刊
1  网上有人问:“一段感情,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从秒回你的信息,到最后的冰冷不语,你们花了多久走到这一步?”  网友的答案中,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人,竟然占了多数。  当爱情过了蜜月期,激情褪去,琐碎的现实生活扑面而来,两个人有没有话说,会不会沟通,直接决定了感情生活的质量与相处效果。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里,一开头,是兴高采烈的男女主角在民政局领结婚证,排在他们前面的,则是一对来离婚的夫妻。
期刊
作者簡介:小林(林帝浣),畅销书作家,人文摄影师,漫画家。作品《国画24节气》代表中国申遗成功,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背景画作者。
期刊
一  午夜,车窗外几粒灯火,在灰霾中光芒微弱。  这是一座县城。我在这里读了三年书。这个地方唯一的特产是梨。梨的特点是皮很薄,一碰就破,汁水又多。  第一年国庆节放假,正是梨熟季节,同学们都去买梨带回家。我也跟着去买,盛在一个军绿帆布包里。  离家三百里。  车很挤。老鼻子人了。从车门根本进不去,我是被同学从车窗塞进去的。帆布包放在行李架上,行李架堆到了车顶。客车的角角落落都填满了,没有一丝空间是
期刊
记得那是个有雾的早晨,隔着蒙蒙薄雾,看什么都像隔着纱一般迷人。竹梢、树叶、小草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几声清脆的鸟鸣,把我从黎明的梦境中叫醒。我循声望去,只见在竹林中有两只可爱的小鸟正在枝头轻盈地蹦蹦跳跳着,同时发出悦耳的鸣叫。树枝上边有蹦蹦跳跳着的小鸟都是常见的,但是这两只小鸟却久久不肯离去,一只飞走了,但过了一会儿,又飞回来了,嘴中还叼着一条肥肥的虫子。直觉告诉我,莫非小鸟在树枝上筑了巢。我
期刊